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和读写实践相结合,才有现实意义。作为现代科技手段之一的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窗,网络的互动性为语文实践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方式,提供了不可穷尽的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得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学习;教学实践
1 利用网络开展阅读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语文学科来说,只凭一本语文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语文课本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教材,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辐射,向课后延伸。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发现问题,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课中适时补充有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开阔视野,整体把握知识。
1.1 网上阅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有的课文往往涉及到许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学生一知半解,却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内容,该文一处写到:“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用火柴在墙上擦燃了,眼前就出现了一些美丽的幻景。”读到这里,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火柴怎么能在墙上擦燃呢?”若是以前,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火柴发展的历史,也许学生也能听得津津有味。然而今天,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学生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大家与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课后组织学生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经过交流,学生不但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所卖的是能在墙上擦燃的“不安全火柴”,而我们今天用的是“安全火柴”了,而且学生对火柴发展的历史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些信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文,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1.2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为理解课文推波助澜。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因数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如果能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小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多媒体网络课件则有效地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1.3 依托网络拓展阅读,突破文本创新高。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例如我们尝试的拓展阅读方式有:A、以人物为线索,搜集相关图文资料。教学古诗《示儿》后,学生了解了陆游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然后引导学生上网阅读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进行拓展阅读,促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陆游其人其诗。B、以事件为核心,搜集相关资料。《赤壁之战》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赤壁之战》,感受了火烧赤壁的恢弘气势后,都激动不已,课堂上讨论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有感与此,我们开展了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网络中的赤壁”。活动步骤:打开新浪、雅虎、搜狐等网站,输入关键词“赤壁”、“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三国志”等,寻找与赤壁有关内容,抄写或打印出来,然后对网上搜索内容进行筛选,将自己最喜爱的内容,写成介绍赤壁的小知识,或写出一则小故事,长短视具体内容而定,要求观点鲜明,杜绝人云亦云。学生分别从网上搜集到了苏轼《赤壁赋》,《一米见方的赤壁大字》,唐诗《赤壁》,《今天的赤壁》,《曹操自烧兵船》等。C、围绕一个主题,搜集同类材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上完后,学生提了很多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建兵马俑?”“兵马俑什么时候发现、挖掘的?有多少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怎么分类?”等,老师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带着问号离开课堂,一堂课的结束成了另一种学习的开始。于是,他们开始搜集信息,通过网上阅读,积累了大量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最后,很多学生还自制了漂亮的资料袋,如“贪生怕死的秦始皇”,“世界八大奇迹”,“神奇的兵马俑”等,同学们都争相传阅、交流。大家从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激起了进一步探究历史的兴趣。
2 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2.1 利用网络获取写作素材。在网络上,既有学生搜集的资料,又有教师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料。在写作前,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积累,给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传统的作文指导单调,只能对着一张图片或一篇习作进行指导,而在网络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击动态、静态的图片,看到有关文字介绍,找到大量的优秀习作。打开思路,丰富内容。尤其给后进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2 使用网络进行练笔实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有专家认为“读、写、算、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有利工具,他们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技能,提高了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兵马俑》后,学生对中国历史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次全班同学共建一个“历史文物古迹介绍网”的探究性作文训练。首先,让每个学生分别确定好自己介绍的文物古迹,再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认真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介绍的提纲,然后动手写作,写完后插入图片,有的还插入背景音乐,制作成一个小网页。经过小组评改和老师批阅后,衔接上传到网站供同学相互交流。可见,利用网络进行写作实践,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大大增加,写作的思路和题材明显拓宽,不少学生从网上交流和评改中得到了乐趣,学到了写作与修改的方法,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作文工具的能力。
总之,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们自由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我们将孜孜以求,奮力潜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学习;教学实践
1 利用网络开展阅读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语文学科来说,只凭一本语文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语文课本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教材,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辐射,向课后延伸。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发现问题,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课中适时补充有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开阔视野,整体把握知识。
1.1 网上阅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有的课文往往涉及到许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学生一知半解,却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内容,该文一处写到:“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用火柴在墙上擦燃了,眼前就出现了一些美丽的幻景。”读到这里,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火柴怎么能在墙上擦燃呢?”若是以前,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火柴发展的历史,也许学生也能听得津津有味。然而今天,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学生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大家与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课后组织学生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经过交流,学生不但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所卖的是能在墙上擦燃的“不安全火柴”,而我们今天用的是“安全火柴”了,而且学生对火柴发展的历史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些信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文,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1.2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为理解课文推波助澜。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因数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如果能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小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多媒体网络课件则有效地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1.3 依托网络拓展阅读,突破文本创新高。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例如我们尝试的拓展阅读方式有:A、以人物为线索,搜集相关图文资料。教学古诗《示儿》后,学生了解了陆游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然后引导学生上网阅读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进行拓展阅读,促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陆游其人其诗。B、以事件为核心,搜集相关资料。《赤壁之战》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赤壁之战》,感受了火烧赤壁的恢弘气势后,都激动不已,课堂上讨论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有感与此,我们开展了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网络中的赤壁”。活动步骤:打开新浪、雅虎、搜狐等网站,输入关键词“赤壁”、“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三国志”等,寻找与赤壁有关内容,抄写或打印出来,然后对网上搜索内容进行筛选,将自己最喜爱的内容,写成介绍赤壁的小知识,或写出一则小故事,长短视具体内容而定,要求观点鲜明,杜绝人云亦云。学生分别从网上搜集到了苏轼《赤壁赋》,《一米见方的赤壁大字》,唐诗《赤壁》,《今天的赤壁》,《曹操自烧兵船》等。C、围绕一个主题,搜集同类材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上完后,学生提了很多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建兵马俑?”“兵马俑什么时候发现、挖掘的?有多少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怎么分类?”等,老师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带着问号离开课堂,一堂课的结束成了另一种学习的开始。于是,他们开始搜集信息,通过网上阅读,积累了大量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最后,很多学生还自制了漂亮的资料袋,如“贪生怕死的秦始皇”,“世界八大奇迹”,“神奇的兵马俑”等,同学们都争相传阅、交流。大家从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激起了进一步探究历史的兴趣。
2 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2.1 利用网络获取写作素材。在网络上,既有学生搜集的资料,又有教师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料。在写作前,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积累,给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传统的作文指导单调,只能对着一张图片或一篇习作进行指导,而在网络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击动态、静态的图片,看到有关文字介绍,找到大量的优秀习作。打开思路,丰富内容。尤其给后进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2 使用网络进行练笔实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有专家认为“读、写、算、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有利工具,他们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技能,提高了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兵马俑》后,学生对中国历史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次全班同学共建一个“历史文物古迹介绍网”的探究性作文训练。首先,让每个学生分别确定好自己介绍的文物古迹,再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认真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介绍的提纲,然后动手写作,写完后插入图片,有的还插入背景音乐,制作成一个小网页。经过小组评改和老师批阅后,衔接上传到网站供同学相互交流。可见,利用网络进行写作实践,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大大增加,写作的思路和题材明显拓宽,不少学生从网上交流和评改中得到了乐趣,学到了写作与修改的方法,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作文工具的能力。
总之,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们自由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我们将孜孜以求,奮力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