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舒筋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oshens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通络舒筋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70例,随机分治疗组38例用通络舒筋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的西医疗法,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口服他巴唑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的总有效率为86.12%,体征好转有效率为60.26%,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58.68%,体征好转有效率为31.15%。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舒筋胶囊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舒筋胶囊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靠的药物,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通络舒筋胶囊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48%~95%,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有12%~30%发生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存在,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危险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通络舒筋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6月门诊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56岁,病程4~13年。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68岁,平均52岁,病程3~10年。
  诊断标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①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蚁走感,麻木发凉,皮肤呈对称性,下肢重于上肢,夜间尤甚。②肌肤粗糙或有皮肤瘙痒,或有皮肤深浅感觉减退,跟腱反射、膝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等。③肌萎缩或肌无力、肌张力下降。④下肢肌电图检查提示:运动神经传导减慢。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组38例临床表现:下肢疼痛10例,四肢麻木28例,运动功能障碍8例。体征:下肢膝腱反射减退32例,深浅感觉减退30例。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者34例,感觉性传导速度减慢或反应消失者28例,合并胃轻瘫者6例,出汗异常4例,便秘腹泻者5例,合并高血压者28例,平均血压为165/95mmHg,肾病、视网膜病变者1例。
  对照组32例临床表现:下肢疼痛8例,四肢麻木24例,运动功能障碍7例。体征:下肢膝腱反射减退25例,深浅感觉减退20例,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者20例,感觉性传导速度减慢或反应消失者18例,合并胃轻瘫者4例,出汗异常6例,便秘腹泻者2例,合并高血压者24例,平均血压为165/95mmHg,肾病、视网膜病变者2例。
  排除标准:①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②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精神病史。③合并严重感染。④依从性差,未按治疗方案用药及观察者。⑤观察期间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者。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控制血糖。
  用药方法:通络舒筋胶囊药物组成:红花、赤芍、细辛、制水蛭、地龙、蜈蚣、炒苍术、牛膝、炙没药、黄芪、生地、玄参、丹参、川芎、桂枝等,研为细面。治疗组38例,以通络舒筋胶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3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以维生素B1、B12肌注隔日1次,他巴唑20mg每日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恢复,肌电图示运动或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加快或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肌电图示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肌电图基本无改变。
  
  结果
  
  临床症状:治疗组用药1个疗程后,症状开始减轻,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12%。对照组用药3个疗程后,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8.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体征:治疗组38例,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0.26%。对照组32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31.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治疗组的胃瘫、出汗异常、便秘、腹泻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症状无改变,肾病及视网膜病变两组均无明显变化。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以糖尿病病程长及控制差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和山梨醇蓄积等因素相关。中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基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痹证”及“痿证”的范畴,传统认为其发病因消渴日久,阴虚血瘀、气血运行受阻,四肢肌肤失养。本研究采用通络舒筋胶囊集活血化瘀通络、滋阴荣筋、益气清热为一体,方中的丹参、川芎、牛膝活血化瘀通络,黄芪益气健脾,气旺以促血行,桂枝、细辛通脉止痛,水蛭、蜈蚣逐瘀通络,玄参、生地、苍术滋阴补肾、荣养筋脉、益气清热,诸药和用,扶正固本,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现在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丹参等活血通络药可降低血液黏度,扩张周围血管,增加血管内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故对肢体麻木、疼痛有较好的疗效,黄芪还可以减少肝糖元的输出,如下肢皮温偏凉者酌加桂枝、细辛温经通脉与滋阴药同用,温而不燥,苍术具有降低血糖和抗菌消炎功能,可见本组方既符合中医学的理论,又与现代医学研究理论相一致,使津精充盈,气血经络调和,具有标本兼治,通补兼施,其疗效显著,故通络舒筋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参芪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参芪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辅酶A、维生素C、肌苷及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早搏,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颗粒具有明显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症状、体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采取呼吸支持、合理喂养、防止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治愈率及疗效。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112例极低体重儿临床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前、后5年的治疗方法与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前5年低体重儿的治愈率为68.2%,后5年的治愈率为86.8%(P<0.05);其中超极低体重儿前5年的治愈率为0,后5年的的治愈率为50%。结论:加强呼吸管理、防止感染、合理喂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患者14例;年龄64~79岁,平均72岁;绝经年限14~35年,平均23.2年。  临床表现:病人均以下腹疼痛伴发热,疼痛加重渐波及全腹而就诊,腹痛时间1~26天,疼痛加重时间2小时~3天。5例出现恶心、呕吐(28.57%)。查体:体温37.5~38.9℃,>38.0℃者7例(50%);均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其中
期刊
IgA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IgA肾病的预后不仅同肾小球损害有关,同肾小管间质损害也密切相关[1,2]。本文对35例IgA肾病患者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肾小管功能指标,并观察了黄葵胶囊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IgA肾病患者35例,男2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紫杉醇单药化疗联合微波热疗的近期疗效。方法:1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微波热疗温度升至40℃时静脉滴注化疗药,热疗过程中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结果:1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2例达到CR,12例达到PR,有效率77.8%;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有效率83.3%;炎性乳癌6例,有效率66.7%。14例KPS评分提高15~20分,3例提高5~10分,1例无变化。结论:热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抑抗丸对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治疗组在常规ATD治疗基础上加抑抗丸,每日2次口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TRAb,采用放射受体法测定患者血清TRAb。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TRAb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CT引导下,注射臭氧并联合应用中药与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60例,采用经皮穿刺CT引导下,注射臭氧并用中药、针灸治疗;对照组150例,采用单纯臭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88.75%;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00%和78.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月确诊的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QAMI)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0~80岁,平均6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壁6例,前间壁3例,下壁2例;伴有急性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者3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收入监护病房,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根据病情口服消心痛、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等,静滴极化液、硝酸甘油,同时根据
期刊
资料与方法    自2000~2006年共治闪腰叉气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8~60岁。  方法:医者用右手拇指压内关,食指压外关,两指相对用力加压,同时嘱患者左右活动腰部。    结果    1次治愈20例,2次治愈10例,有效率100%。  例1:患者,男,60岁,2000年弯腰来我所,痛苦面容,言其抬重物后突然腰痛,不能转侧,即采用上法1次而愈。  例2:患者,女,5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1]的可行性价值及优势。方法:对1997年1月~2006年6月我科运用手术复位固定、中药内服外洗、手法按摩及主动练功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全部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5个月(2.8~4.5个月)。随访时间1.5~4.5年,平均为2.1年。根据Mazur评价系统评价:优41例,良10,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