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引言
当前,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数字化教学活动研究似乎成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但教学顺序的翻转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其本质是要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自己主动地探究学习,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过多占用课堂的时间来传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博客、电子书,可以在网络上在线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还能随时查阅需要的材料。课上则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班级的相互建构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调整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的呈现方式,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以下所述案例反映的是教师在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8课时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形成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过程。
● 学情分析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的第三节。初一(1)班是学校的iPad实验班,经过上学期的实验与操作,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iPad进行学习。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等式的性质、等式变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之后,对方程组的再次认识和探究。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学生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上,即探究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已有了对等式或方程进行变形的能力,但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还是首次接触,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实例,启发学生寻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规律,感知“化归”思想。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方法,这两种方法蕴含了数学思想中的“化归”思想,即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今后学习函数及高次方程组的基础。
● 课前的个性化学习
课前活动的设计是反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本单元教学首先通过iTunes U这个学习平台,给学生提出了课前自主学习的要求:①知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把“二元”转化成“一元”;②初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③思考什么样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选择什么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简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平台上提供了四段微视频。这四段视频涵盖了解题思想、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方法比较。在完成这些要求后,学生试着完成自主学习的作业要求:完成课本第100页练一练中的(1)、(4)两小题。教师在上课之前收上来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便能够掌握到一手资料,从而合理地安排上课。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家登录学习平台,查看教师当天的自主学习要求,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自定速度、自我管理的个性化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形成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理解与基础题的训练。在平台里的小组交流中,大家共同讨论归纳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小组的问题,准备上课的课件并推荐代表准备课上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准备一道典型例题。
● 课上的个性化表达
上课铃响后,教师首先介绍了网络平台里大家学习与讨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课堂里讨论的规则:学生先分小组进一步沟通网络平台里的讨论问题,修改小组发言的材料,然后进入到班级的共同建构;各个小组的发言是建立在每位学生个性化问题得到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在小组建构中,也形成了具有自己小组个性的观点。
1.A小组提出问题
A小组在班级交流中编出的例题是:篮球比赛规则是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弘光杯”篮球联赛中,一支球队,赛了12场,只有输赢,共积20分。问该队赢了多少场、输了多少场?
该小组认为:此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首先需要分析题中有哪几个等量关系,而不是盲目地先去列方程组,因此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分析清楚等量关系。
在本题中,等量关系是:胜的场数 负的场数=总场数,胜场积分 负场积分=总积分。
解:设胜x场,负y场。根据题意,得:
x y=12
2x y=20
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该小组给出了定义。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其他组同学的高度重视,他们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我不用方程一样能解决此问题,用算术方法也可以得到结果;有人提出:我不用二元,我用一元一次方程也能解决此问题。A小组同学提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此问题比较直接,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如何去解这样的方程组。
2.B、C小组提出解决方法
B小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解这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例1,解方程组
当前,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数字化教学活动研究似乎成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但教学顺序的翻转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其本质是要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自己主动地探究学习,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过多占用课堂的时间来传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博客、电子书,可以在网络上在线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还能随时查阅需要的材料。课上则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班级的相互建构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调整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的呈现方式,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以下所述案例反映的是教师在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8课时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形成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过程。
● 学情分析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的第三节。初一(1)班是学校的iPad实验班,经过上学期的实验与操作,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iPad进行学习。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等式的性质、等式变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之后,对方程组的再次认识和探究。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学生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上,即探究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已有了对等式或方程进行变形的能力,但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还是首次接触,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实例,启发学生寻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规律,感知“化归”思想。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方法,这两种方法蕴含了数学思想中的“化归”思想,即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今后学习函数及高次方程组的基础。
● 课前的个性化学习
课前活动的设计是反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本单元教学首先通过iTunes U这个学习平台,给学生提出了课前自主学习的要求:①知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把“二元”转化成“一元”;②初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③思考什么样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选择什么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简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平台上提供了四段微视频。这四段视频涵盖了解题思想、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方法比较。在完成这些要求后,学生试着完成自主学习的作业要求:完成课本第100页练一练中的(1)、(4)两小题。教师在上课之前收上来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便能够掌握到一手资料,从而合理地安排上课。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家登录学习平台,查看教师当天的自主学习要求,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自定速度、自我管理的个性化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形成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理解与基础题的训练。在平台里的小组交流中,大家共同讨论归纳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小组的问题,准备上课的课件并推荐代表准备课上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准备一道典型例题。
● 课上的个性化表达
上课铃响后,教师首先介绍了网络平台里大家学习与讨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课堂里讨论的规则:学生先分小组进一步沟通网络平台里的讨论问题,修改小组发言的材料,然后进入到班级的共同建构;各个小组的发言是建立在每位学生个性化问题得到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在小组建构中,也形成了具有自己小组个性的观点。
1.A小组提出问题
A小组在班级交流中编出的例题是:篮球比赛规则是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弘光杯”篮球联赛中,一支球队,赛了12场,只有输赢,共积20分。问该队赢了多少场、输了多少场?
该小组认为:此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首先需要分析题中有哪几个等量关系,而不是盲目地先去列方程组,因此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分析清楚等量关系。
在本题中,等量关系是:胜的场数 负的场数=总场数,胜场积分 负场积分=总积分。
解:设胜x场,负y场。根据题意,得:
x y=12
2x y=20
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该小组给出了定义。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其他组同学的高度重视,他们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我不用方程一样能解决此问题,用算术方法也可以得到结果;有人提出:我不用二元,我用一元一次方程也能解决此问题。A小组同学提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此问题比较直接,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如何去解这样的方程组。
2.B、C小组提出解决方法
B小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解这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例1,解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