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传承文化。那么我们要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呢?
在古诗、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汲取作品中的语言和思想精华。如上《游子吟》时,先让学生深情地朗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教师再讲解:“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期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浓浓的母爱就是在这样朴素的语言:‘密密缝’和‘迟迟归’中表现出来的,多么亲切感人啊!”再让学生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那如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呢?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不但能唤起了他们亲切的联想和对母亲真挚的爱恋,还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
在誦读时,要关注诗词中的字、词、句及尽量去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意象,还要加以大胆地想象等。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例如端午节时,开设“屈原专题讲座”,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教学,通过读屈原的作品,讲屈原的人生,评屈原的精神让学生领悟屈原的伟大人格,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秋佳节之际,事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望月怀人的古诗在课上交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类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讲座、古典诗词朗诵会,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观看表现优秀历史人物事迹的影视作品并开展讨论,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或历史文化遗迹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古典文化中的“四大名著”,如果能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帮助。
传统名著里,蕴含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其博大、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探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经典著作加以推荐和引用,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我鼓励学生们去阅读整套四大名著,这样他们就能从书中获取更多有趣的东西,每个人物的角色性格,每篇文章蕴含的道理,他们都能细细品味。
而且这些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近了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
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积极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在传统文化中发现美的素养,不仅要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美的东西讲出来,而且要发掘其美质,把美的东西传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热爱了,才会去传承。
一、诗文阅读教学,渗透文化教育
在古诗、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汲取作品中的语言和思想精华。如上《游子吟》时,先让学生深情地朗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教师再讲解:“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期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浓浓的母爱就是在这样朴素的语言:‘密密缝’和‘迟迟归’中表现出来的,多么亲切感人啊!”再让学生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那如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呢?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不但能唤起了他们亲切的联想和对母亲真挚的爱恋,还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
在誦读时,要关注诗词中的字、词、句及尽量去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意象,还要加以大胆地想象等。
二、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活动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例如端午节时,开设“屈原专题讲座”,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教学,通过读屈原的作品,讲屈原的人生,评屈原的精神让学生领悟屈原的伟大人格,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秋佳节之际,事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望月怀人的古诗在课上交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类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讲座、古典诗词朗诵会,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观看表现优秀历史人物事迹的影视作品并开展讨论,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或历史文化遗迹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荐读传统经典,引导博览品味
古典文化中的“四大名著”,如果能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帮助。
传统名著里,蕴含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其博大、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探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经典著作加以推荐和引用,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我鼓励学生们去阅读整套四大名著,这样他们就能从书中获取更多有趣的东西,每个人物的角色性格,每篇文章蕴含的道理,他们都能细细品味。
而且这些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近了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
四、熟读文化经典,感受文化熏陶
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积极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在传统文化中发现美的素养,不仅要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美的东西讲出来,而且要发掘其美质,把美的东西传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热爱了,才会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