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意义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切实提高国民素质,我们必须突破现有仅凭学校负责教育的局面,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开展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的教育网络,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国民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构建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迫切性
  (一)学生成长现状的担忧: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一帮亲友团的的疼爱甚至溺爱。养成了他们劳动意识缺失,观念淡薄,有的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自以为是;有的缺乏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较差;有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有的家里一面,学校又是另一面。仅仅五六年级的小孩,就学会了抽烟,打群架,有的甚至还抡起刀子去捅同学,恐吓老师……种种现象促使我们去思考: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在实施上的欠缺,需要我们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整合、共享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每一位少年儿童健康、和谐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和谐社会高素质的公民。
  (二)家教氛围现状的担忧:
  随着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众多家长在变化莫测的信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没有驻足等待。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一意扑在养育孩子上,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他们还四处抱怨。由于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等诸多因素,所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显的尤为迫切。
  (三)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充分保障: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啊!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在他们成长模仿的金色年华,出现污浊的浑水,模糊的引领,以及有害的辐射,那么他们的成长,一定坎坷崎岖。何谈素质?何以提高?民强才能国富。强不光指身强力壮,还指有素质、有知识、有头脑、有创新。这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这一切进一步有力的证明了构建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迫切性 。
  二、构建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前瞻性
  (一)对正师观,塑师魂,强师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者结合,互通互惠,使教师们获得了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契机,唤醒了沉睡的良心,提高麻木了的责任感,进而内化为一种境界和素质,由此而带来教育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对正师观,塑师魂,强师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帮助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师生关系、完善了教师的教育艺术,让教师从职业中得到了更多精神满足。
  (二)双赢、互惠: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建立了一条双向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实施高强度的辐射、高密度的渗透。减轻了教师教育的压力。
  (三)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沟通更加深入,感情更加深厚、亲密;
  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
  (四)重树了教育、教师在社会、群众中的形象:
  面对新时期教育的挑战和困惑,我们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着力打造一个互相沟通的和谐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学生自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和谐氛围。
  三、构建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具体做法
  学校做法:
  一是建立家长、班主任飞信联系。通过飞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在家教育的情况以及孩子在学校表现情况等,利用飞信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
  二是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主动邀请家长不定时参与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献计献策,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
  四是每学期末组织教师深入社区,走进家庭,和家长朋友沟通交流,把群众的意见带上来,把学校老师的真情留下来,把政府的温暖传送给他们,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正能量的传播。
  五是建立校长信箱。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及不满,都可以通过不见面的形式反映上去,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格局。
  六是经常利用节令时机,邀请卫生、工商、交通、消防、爱卫会、派出所等单位向学生宣传相关知识,使他们更快与社区、社会接轨。
  七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找准衔接点。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在接触社会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社会的积极影响,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真正变得成熟起来。比如参加社区活动就是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方式。
  家长做法:
  (一)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应该加强同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经常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加强信息反馈。   (二)还应该主动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力争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我曾遇到一位家长,要步行送孩子上学,孩子手里攥着一袋麻辣条(三无食品)。家长催促孩子,赶快吃完。孩子说:“老师批
  评怎么办?”说完孩子有意识地向后看了看,一眼看到我,就赶紧对妈妈说:“不吃了,有老师!”家长故意提高嗓音说:“吃你的,别怕老师,老师在外也管闲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如果家长的做法不和学校保持一致,那么学校再花大力气,也会无效果。
  (三)家长要定期学习育儿知识,多听有关此方面的经验、讲座。学习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谁天生就是教育专家,大家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只要我们每一位家长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潜心耕耘,用心学习,就一定会成为特色专家,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社区做法:
  首先,要在全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德才兼备的社区管理人员,既要有社区的长远规划,还要践行“民为本”的治理之道,让小区居民住的放心,居的开心。
  其次,建立和社区、家园互通无阻、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效活动。携手建立家园联系、沟通、表彰机制,扬长避短,营造社区是我家的主人氛围。
  如有意识的组织开展各种劳动活动和竞赛,争取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成果,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接着,以社区为载体,开辟第二家园的德育实践基地。
  聘请客座教师来社区给孩子上思想教育课。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除了学校教师的教育外,努力挖掘社区教育
  资源,邀请社会上有名望的人或成功人士来社区开讲座,让同学们从他们的奋斗经历中感悟人生。
  最后,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平台。
  如以社区阵地为依托,积极做好未成年人各方面培养工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各社区不断完善文化大院、文体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切实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社区的作用,成立了书法、美术、作文培训中心,利用周末和假期,免费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辅导作业、培养才艺,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部分社区应成立特色文化课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少年儿童的参与和关注。如象棋、围棋、军旗的战略、战术;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技巧;柔力球的收放技巧;扇子的张合力度等等。可以聘请志愿者参与,营造学有所长,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文艺汇演,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使他们在体验中进步,在体验中成长,养成“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育机构要不折不扣地实施教育目标,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的思想,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其他文献
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遵循一定的规则、秩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掌握有序思维能提高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有效避免盲目地或纯凭经验地解决问题。在苏教版教材编排的“有序思想”是作为“策略性知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有序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但这种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平时的
期刊
21世纪历史教学新大纲明确把能力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的转化,是传统教学转向现代化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历史教学的重要标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同时,应着重发展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相应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强调“试卷立意,能力第一”,——能力考查已经成了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课堂教
期刊
【摘要】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政治;实施  Shallow talk emotion teaching in the junior hi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对于安全生产和提高设备效率,加大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机电设备管理从设备全过程管理出发,从项目要求、经济效益和管理方法着手,将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选型、购置、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改造、报废)有机的统一起来,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配置,加强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综合管理,提高设
期刊
【摘要】语文课要扣住文本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抓住课堂,将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范例,凭这个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精点品悟,让学生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进而在课外得益,彻底走出繁琐分析的泥潭,落实“语用”体验。  【关键词】“语用”体验;精点品悟  "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 Jing point article Wu
期刊
教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词汇,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幼儿的听话能力则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因为幼儿的听话能力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规则及讲述的前提。只有听得准,才能学得扎实,模仿得正确,表达得清楚。培养好幼儿的听的能力,也是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一般可分为“听”和“说”两部分。而幼儿的说则要靠听来实现。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提高幼儿听话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融人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是当前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起着集成和展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小学作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写
期刊
在应试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地的学校在对提高学生成绩的认识与做法上都倾向于雷同,即强调文科练习化和加大考试的频率与强度,并以此作为挖掘学生潜力的法宝,取得了一些成效。这样,试题命制便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掌握一些命制试题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试题质量,确保训练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多年来有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为我提供了大量编制试题的机会,从而摸索出了一些命题
期刊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直以来,“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们的宝贵财富。正因如此,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礼”、“义”等价值观漂洋过海,传播到欧美等国,并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接受和发扬光大;新加坡甚至把中国100多个儒家和传统价值观的典故编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