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瀚|陈腾蛟|对话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LOOK:我们今天侧重三个问题,智能、出行、创业。先聊聊你们大学时候的教育,阿蛟在艺术学院,程瀚在工程学院,但是都是学的汽车设计。
  程瀚:我接受的是工科教育,经常去美院偷师学艺。
  iLOOK:你们俩都开玩笑说两个学院教的是一个东西。
  陈腾蛟:这是最贴切的形容。我们属于殊途同归。
  iLOOK:但是结果,阿蛟还是更偏设计,程瀚在做更技术的开发。
  陈腾蛟:最后创业的方向是这样的,而且设计方法我们俩也不太一样,程翰特别理性,我特别感性。
  程瀚:是的,感觉我还是更加工程一些。
  iLOOK:你们觉得这是性格还是教育背景导致的?
  程瀚:我觉得是教育背景吧,学工科课程会偏理性一些。
  陈腾蛟:我觉得可能是教育背景。
  iLOOK:课程设置上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具体有哪些不太一样的教学方法?
  陈腾蛟:学的内容差不多,但老师教学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大一开始都是艺术基础课,到了大三开始进入专业学习,主要从思考审美趋势出发。我是美院的设计教育,而不懂实际制造。
  程瀚:我们大一大二都是学工程,然后大三开始专业学习。
  iLOOK:然后程瀚到了后面开始涉及设计,而阿蛟这边是接触工程?
  程瀚:我们会学一些制造的东西,更加偏向工程。
  陈腾蛟:我们接触的工程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些车辆基础布局。程翰他们学得就很全面。
  iLOOK:程瀚喜欢毕加索?
  程瀚:我喜欢想象力丰富的东西,然后毕加索风格随着年龄很多变,很有趣。
  陈腾蛟:我喜欢凡·高多一些。我觉得凡·高的画特别有人文主义精神。毕加索的话,立体派看似抽象,实际非常严谨。我以前画色彩基本是全班最费颜料的,就是使劲往上砸颜料,看看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
  程瀚:我画速写比较好,色彩感觉一般。我从很小就学画画。
  陈腾蛟:到后来设计车子也是,定好方向后就乱涂,然后眯眼睛,选一个觉得不错的就开始深入。
  程瀚:眯眼睛这个太形象。
  陈腾蛟:脑子里有个大概模糊的形象,用手无意识地去把它涂出来。主要是拿很粗的笔涂的而不是画的,哈哈。
  程瀚:我画画其实也眯眼睛,哈哈。
  iLOOK:程瀚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学分修完了,阿蛟也有很多实习的经验,你们都是非常实干的学生。
  程瀚:学分修完就开始狂补设计。
  陈腾蛟:是啊,他是学霸哈哈。我大一大二是学渣。我马哲毛概都是60分。全班学分成绩除了留学生外倒数第一。但我一直偷偷地画车。
  iLOOK:程瀚通过后来的实习实践收获最大的是什么?阿蛟最受益的是法国人的诗意和德国人解决问题的直接。
  陈腾蛟:法国人真是充满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精神泛滥。
  程瀚:主要的收获是学到德国人的逻辑和瑞典人的内敛。其实我觉得他们设计的东西挺无聊的。
  陈腾蛟:但瑞典设计的品位特好,不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程瀚:没错。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其实就是北欧设计的代表。他们认为美和高级的东西都很素、很自然。后来去了日本公司就彻底颠倒了。
  陈腾蛟:日本公司的审美真是很奇特!
  程瀚:他们喜欢看到新的东西。
  陈腾蛟:他们的审美是菊与刀的那种,挺扭曲的。之前呈现的那种简洁只是他们对德国人的效仿。现在国力强盛了、技术好了,就开始造自己想造的东西。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丰田的第十三代皇冠。
  程瀚:我觉得他们想要造的东西太多,所以会非常需要变化。
  陈腾蛟:对,一个车上感觉什么都想要,好几个方向的元素放在一个画面里,就会很难处理。
  程瀚:我觉得似乎是两个极端。无印良品也是日本设计。
  陈腾蛟:我觉得新一代日本人已经不一样了。日本二次元文化已经压过传统文化了。而且我觉得他们骨子里其实就是喜欢多的东西而不是少的东西。之前之所以做得简洁是因为资源太少,所以搞不了复杂的东西,就走简洁风了。
  程瀚:我觉得之前简洁更多是向欧洲人学的。现在有很多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陈腾蛟:现在的他们技术实力有了,就想追求些自己想要的。没什么不对。
  iLOOK:在这么多不同国家的汽车公司干过后,你们沉淀下来的精华各是什么?
  陈腾蛟:我觉得用人文主义精神去发现问题,然后理性地去解决它,就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程瀚:我觉得有一些定义产品的收获:人性层决定了选择,需求层决定了满意度,人性层和需求层分解组成功能。
  陈腾蛟:所以我们的设计方法还是挺不一样的。
  iLOOK:阿蛟之前也提到过,就是我们到底需要多少智能?
  程瀚:我觉得阿蛟这句话说得很对。
  陈腾蛟:是的,其实也有很多人质疑我们的产品,说到底智能在哪儿?实际上我们真的不强调我们智能,我们现在就想称为城市电单车。很多智能硬件认为联网就是智能,这个顶多就能称得上联网。我认为的智能是机器可以主动帮你解决一些问题,而你基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程瀚:我觉得开车的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智能的多媒体的东西,简单的提醒做到极简就很好。
  陈腾蛟:对,在你需要的时候自己跑出来,不需要时自己消失,帮忙不添乱。
  程瀚:回归事物的本质是真的智能,太智能了觉得闹得慌。所以很多人问我还有什么功能的时候,我就会说没有什么功能了。就这些功能,我们做好就很好了。
  陈腾蛟:智能是在做好原有功能的情况下的加分项,而不是喧宾夺主。就像iPhone,首先它要是个Phone。像那些智能手环,我觉得首先就应该漂亮得让人想舔一口。作为一个装饰它就可以存在于你的生活中。因为手环本身就是个装饰品,装饰就是它的本职。   iLOOK:其实智能很多时候更像是个噱头,我比较熟知的生活产品这块,有很多广告出身的人进入做设计,设计很糟糕,但是很会做文案,可以一下子很火。因为大家在从一个消费产品的时代进入一个消费故事的时代。
  陈腾蛟:是的,但是这种很容易成为过眼云烟。
  程瀚:那天和阿蛟讨论,觉得我们的产品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陈腾蛟:我们就是要稳扎稳打,做好产品,慢慢渗透我们的理念。而且我们本身也很年轻,企业也年轻,应该先做好本职工作,再去想锦上添花的事情。
  iLOOK:我有这样一个理论,就是整个智能的发展都是在试图超越人的物质存在,就是科技和思想最终能代替人体,但是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会不会是走向毁灭,不知道。也可能走到一定程度,再往回走。
  陈腾蛟:我觉得那种真智能确实是有必要去发展的,机器学习机器思考,这个可以解放很多劳动力,让人类过得更惬意。
  iLOOK:你们都在做让出行变得更惬意的事情。出行,或者说 mobility,为什么这么重要?
  程瀚:我觉得我现在做的更多的是让开车不被打扰。因为我开车太喜欢玩手机。移动一直是人类的刚需,从学会直立行走开始。
  iLOOK:其实,移动,一直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对吧?
  陈腾蛟:是的呀。我觉得,便捷的出行是延长寿命,每天少花一个小时在路上,一年就能节约365小时,那就是十多天啊。这个听上去很诱人的。
  程瀚:我觉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宅,其实和获取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有关。
  陈腾蛟:我们的slogan是美好生活不安于室,就是想表达,我们要用便捷和高品质的出行,让你走出去,享受城市里更丰富的美好,而不是宅在家里浪费一生。
  程瀚:我们的产品更多的是让人关注移动本身,让人行动之时不被大量的信息烦扰。
  iLOOK: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出行、移动,是人感知人与物质实践之间相对运动的一个过程,这种感知特别重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了火车之后,人对速度的感知完全不同了,否则没有未来派艺术的。但是整个移动通信都在替代这种相对运动的感知。
  陈腾蛟:现代人其实每天都沉浸在巨大的信息流中,而忽略眼前发生的事务。我是觉得骑车时不能玩手机,这给你一个看世界的机会。
  程瀚:开车也一样的。
  iLOOK:Walter Benjamin在20世纪初,关于现代社会城市的论述中就提到,现代城市中人的行为是被电流控制的。那时候刚刚出现红绿灯。而我们现在在被信息流控制,其实是同一回事。
  iLOOK:你们觉得,未来的出行会是什么样的?
  陈腾蛟:我觉得未来应该是公共交通分散化。现在的大公交车变成无数小型共享的交通工具。随处用,随处换,随处还。
  程瀚:我觉得会有很多新的交通工具出现,比如滑板、独轮车、三轮车。人们可以租赁实现短途快速移动,当然包括自行车。
  iLOOK:所以,你们其实都在说一种非群体性的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的个人化。
  陈腾蛟:对的!其实现在很多交通拥堵都是因为交通过于集中,公共交通载具过于庞大,十几辆公交车同时进站,导致整个交通瘫痪。
  程瀚:我觉得公共交通分散化可以让人出行更简单。
  iLOOK:但是这种非群体性的公共交通是建立在一个人口流动平均分配的城市规划之上的。
  陈腾蛟:这个就需要联网的设备来进行调度了。这时候这些传感器啊、联网设备的信息就起作用了。
  程瀚:我做的是交通信息化,也就是联网的调度设备这一类,所以叫CAR+。
  陈腾蛟:分散在小型设备上的传感器感知交通压力大,可以自动向其他设备发出指令,让其他设备自动向人流量大的地方迁移。这是智能交通的最终形态。
  iLOOK:但是这并不能让住在通州的人们选择早上不去国贸上班。
  陈腾蛟: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比如只能坐一个人的微型汽车,宽度和长度都是四座汽车的二分之一。像美剧《硅谷》里面的投资人彼得,有一集他离开剧场回家,就叫个无人驾驶车过来,那个车跟小电话亭一样,又瘦又高。从两辆大车中穿过去了,通过率极高。
  程瀚: 我觉得要让每一辆车都变得小型化还是有一点难的,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买大车,所以小型车还是不要定义成车标比较好, 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会更加颠覆。我觉得智能出行是和你的日程日历在一起的。
  iLOOK:北京是一个早上所有人进城晚上所有人出城的城市,在这样一种人口流动非常集中化的城市,智能出行能做什么?
  陈腾蛟:我觉得我所做的就是把自行车的通勤里程加长。原来八公里到十公里开车的人都可以选择我们的产品来出行,那么就减轻了很大一部分交通压力了。可能就没那么堵了呢。
  程瀚:最后一公里是一个很困扰人的问题。因为其实走起来还挺远,坐个车又大费周折,所以能有一个快速出行的很不错。比如我身边有人用的是滑板。
  陈腾蛟:其实让人不开车而去骑车是件比较难接受的事情,所以我们才要走颜值和时尚的路线。像死飞一样,让大家首先觉得这是时尚,想追,然后就开始骑车通勤了。
  程瀚:我觉得颜值高简直是买东西的必要条件。
  iLOOK:以前我们的消费习惯是刚性转向非刚性。现在我们在向非刚性引导刚性转移。
  陈腾蛟:我们公司的助理工程师攒了三个月零花钱买了个iPhone6 plus,六千的手机肯定不是刚需。但是苹果就生生地利用颜值把它变成了刚需。看到他买iPhone6 plus我更坚定了要用颜值拯救城市交通的事业,哈哈哈。
  iLOOK:我之前读到深圳超过北京成为“90后”最集中创业区,上海是最低的。
  陈腾蛟:北京这边更倾向于有经验的成熟创业者。   程瀚:我是年轻创业者。
  陈腾蛟:如果你履历好,就算你做的这件事跟你过去做的事完全无关,你也能成为明星创业者,得到很多关注,但其实“90后”创业蛮难的。
  iLOOK:你俩平时也会交流这些吧?
  陈腾蛟:像我一样,我明明是个还可以的汽车设计师,但是就是没人信我能做出这辆单车来。
  iLOOK:为什么?
  陈腾蛟:我当时心想就是我不想跟你们废话。就是因为我不是百度、阿里、腾讯出来的,我造个车为啥还要互联网背景。
  程瀚: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陈腾蛟:我做的是一个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工业品。
  程瀚:大家不会相信一个设计师能做出壁垒来,或者认为设计本身就不是绝对优势。他们需要看到一个领先的科技或者几百万用户才相信你是有壁垒的。
  陈腾蛟:我们的投资人马杰先生,就是看重我们团队的设计能力,而不是什么商业模式。他觉得颜值高的产品就是比丑的产品高出一截。
  程瀚:李想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颜值高、交互简单就是好的。
  陈腾蛟:颜值不行的产品就算白送都没人要,就像360之前的免费手机一样。好设计需要看上去美,用上去也美。
  iLOOK:所以能否理解为,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其实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容易被噱头障目。
  陈腾蛟:是的。他们的心态更适合去做证券,而不是做风险投资。
  程瀚:我觉得投资人还不如消费者,消费者头脑还清楚一点。
  陈腾蛟:证券市场基本都是炒作题材,而不看实质。但一家创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销售,面对消费者,消费者不埋单,什么噱头都没用。
  iLOOK:我之前听一个有过几次创业经历的人吐槽“90后”创业,就说大多数都做不出产品。或者说,有可持续性的产品。
  陈腾蛟:他们又有几个做出了产品?我其实气性可大了。就是他们看扁我,我才更要做好打他们的脸。其实仔细想想,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都是二十岁出头的人创立的。乔布斯创立苹果,21岁;比尔·盖茨创立微软,23岁;布林和佩奇创立谷歌,一个23岁;一个25岁;扎克伯格,20岁。有哪个是七老八十的?二十岁就踏上改变世界的征途,这是定律啊!哈哈哈iLOOK:是的,佛祖创立佛教的时候岁数也不大。耶稣也是小伙子。
  陈腾蛟:哈哈!对对对。
  程瀚:年轻人有创造力。
  陈腾蛟:其实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觉得“90后”肯定也是有优缺点的。但不代表“60后”创业就必胜。
  iLOOK:但是,专注于根本,还是你们都比较认可的一种创业态度。
  陈腾蛟:可能我们俩都比较不入流,是非典型创业者。
其他文献
夜幕降临,这座被誉为“东方巴黎”的远东大都会展现出它最为迷人的身姿,两岸流光闪耀不息,衣香鬓影穿梭其中。外滩老码头上,Possession欢庆派对的光华俨然成为江畔暮色中最炫目的星辉。这次派对是为了庆祝Piaget伯爵全新Possession系列诞生,以及Possession艺术短片首映。  城中盛事  2015年5月26日,上海 – 为庆祝全新Possession系列璀璨耀世,瑞士顶级珠宝与腕表
期刊
PRADA 2015秋冬系列简直柔美到了极点。整个系列运用极为“简单”的色彩,通过虚幻与真实的对比,探索关于女性气质这一经典话题。极为“简单”的粉嫩颜色、60年代的廓形,这与2015秋冬男装系列中出现的女装套系形成了一百八十度的反差。身处在具有电影场景感的秀场内,仿佛到了另一个时空空间。Style.com的Tim Blanks提到了由外科手术介入的美的真实性,这体现在服装上的分子图案的印花或刺绣,
期刊
Lanvin 2015秋冬系列的灵感来自设计师Alber Elbaz的出生地——摩洛哥。恰逢品牌125周年庆,Lanvin在巴黎的时尚美术馆(Palais Galliera)举行了纪念Jeanne Lanvin的展览。当晚的开幕众星云集。为了表示对创始人Jeanne Lanvin的纪念,设计总监Alber Elbaz特意用秋冬系列向其致敬。 但他并没有把那些古董衣都搬出来,而是从自身出发,以他的出
期刊
Miu Miu 2015秋冬的秀场被布置成了一个古怪精灵少女的房间,或者说是她们的卧室。墙纸和地毯的布置让秀场充满私密感。我们坐在卡通味十足的黄色凳子上,模特穿着颜色鲜艳且复古的外套,各种千鸟格和动物纹路出现在这一季的服装上,给灰暗的秋冬带去一点超现实的气息。复古的大耳环、大领口的衬衫,一起预示着一股80年代风潮的革命。  童话般的造型从 T台一直蔓延到秀台下,秀场前排坐着同样像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
期刊
当年Hubert de Givenchy为Audrey Hepburn所设计的小黑裙显然和Riccardo Tisci今天为 Givenchy所设计的已经毫无关系。但是 Givenchy 2015秋冬系列女装还是吸引了大批的明星:Katy Perry,Jessica Chastain,Amanda Seyfried,还有Kim Kardashian West和Kenya West夫妇。他们的到来无
期刊
Rick Owens 2015秋冬系列女装在巴黎的东京宫举行,邀请函是一张皮毛连体的纸片,预示着秀上某个造型。新系列依旧保持了Rick Owens的美学体系。最惊艳的是化妆师为模特打造的银色和金色的妆容。服装的整体造型颇具建筑感。伴随着金色、银色、黑色的布料如建筑般包裹在模特身上, 整场秀就像是一首古典音乐。因为不停地在一个主题做文章,不停地变奏,极为优雅,是另一种美学体系上的优雅,也只有Rick
期刊
Ben Stiller 和Owen Wilson压轴Valentino? 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这一幕发生在Valentino 2015秋冬的秀场上。  刚刚过去的CFDA时尚颁奖礼上,Valentino的设计师Maria Grazia Chiuri和Pierpaolo Piccioli获得了国际最佳设计师大奖。这真的是实至名归。不仅对于Valentino这段时间的成功,特别是品牌更年轻化。 20
期刊
中国人向来就是“民以食为天”的民族。而素来享有美食天堂之美名的香港,更加将这民族精萃发挥得淋漓尽致!食既是人的本性,更肩负起多种社会功能。想想古今中外多少大事,都是在国家元首的外交饭局上谈洽,比如一些跨国公司、大中小企的合作计划,亲友寿辰嫁娶添丁取名,以及个人家庭的团圆乐聚等。难怪不少成功人士想招贤纳士时,面试地点往往不是在沉闷的办公室,而是轻松自在的筷起杯落的饭桌上。  我一直奉行“Work H
期刊
一直还没去过凡尔赛宫。走过不少地方,也去过几个欧洲宫殿的我,早就不急着朝拜凡尔赛宫了。世界上好东西太多,我觉得随遇而安就好,能遇到的就逃不掉。结果,因为马爹利300周年的庆祝活动,以最美最难得的方式与它相遇了,我更喜欢这种不期而温的惊喜。  马爹利在凡尔赛宫庆生,从全球邀请了300位嘉宾。在夕阳灿烂中抵达凡尔赛,目击了明星黛安·克鲁格作为马爹利形象大使出现在现场(我看过她演玛丽·安东奈特的电影,当
期刊
明代崇祯年间,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型世言》印刷发行,公开在书坊内销售,供人买回家阅读。这本三百多年前的话本小说集中,《宝钗归仕女》一篇以锦衣卫王指挥家的一支祖传金钗带动情节的发展,那支钗上镶有蓝宝石、石榴石、酒黄宝石等四五颗都是夜间起光的好宝石。  当年,明代官员家眷的首饰可以如此奢华,嵌满不同种类的宝石?是讲故事人在夸大和美化吗?非也。近年来,考古发掘数量惊人的金首饰从明代墓葬中出土,这些首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