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在英语世界的首次译介

来源 :国际汉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美国首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通过《中国丛报》首次将《尔雅》译介到英语世界。本文介绍了裨治文和《中国丛报》,研究了《中国丛报》上的《尔雅》译介。裨治文主要采取了节译、介绍和评论三种译介方式。译介具有以下特点:译文基本忠实,且为读者着想,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译;介绍基本正确,比较全面,但有些地方过于简单;评论基本中肯,但也存在偏见。裨治文《尔雅》译介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主要与《尔雅》的文本内容和翻译难度有关,这点对当今中国文化外译过程中的选材具有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起点,从教学思想的全人理念、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思政中彰n显的教学意蕴;并在课程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武汉
白牧之、白妙子夫妇的译、著合一之作《论语辨》是当代海外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带有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解构主义思潮的特征,对美国的儒学研究影响较大。《论语辨》借助历史上柳宗元、胡寅、崔述、韦利等人对儒家经典的怀疑态度,发挥其对《论语》思想内容的怀疑论观点。自面世以来,《论语辨》以其独特的观点冲击着海外儒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西方汉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和观点。从翻译学角度看,这种译与著集于一身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译者的观点,推动儒学创新,也是中国典籍翻译传播可供借鉴的有效方式。
中职院校的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目标在社会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很多中职院校n毕业生都已经成为岗位技能人才。中职院校的发展在新时代
深度学习指的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重视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认知策略的元认知过程。深度学习旨在n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高阶思维、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
本文以最早进入俄罗斯的中国典籍《大学》为例,通过巴耶尔首次在俄罗斯出版的拉丁语汉语双语刻印本《大学》,冯维辛从法语翻译并出版的第一个俄语版《大学》等,探究中国典籍最早进入俄罗斯的具体史实,追溯和分析中国典籍在俄罗斯独特的传播轨迹,研讨中国典籍从“中学西传”到“西学俄渐”,经历的由欧洲传入俄罗斯的特殊历程。
在信息时代下,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也出现多元化,对于大学n生的学习、恋爱、交际以及就业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大学
作为学前教育其中一项重要部分的心智障碍儿童教育,为其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证心智障碍n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依托上海、澳门两地所藏档案材料和近代上海的报刊报道,对近代上海万国商团的葡萄牙队进行研究。首先对万国商团葡萄牙队的设立与发展进行了追溯,其次梳理了葡萄牙队在其存续期间的主要成绩和活动,最后分析了上海葡萄牙人特殊的种族属性对其在万国商团活动中的影响,以及葡萄牙队成员与澳门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
每一项运动项目想要顺利进行,均需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比如运动前热身训练等等。如今,运动前准备活动已经成为体育运n动训练的重要桥梁与重要介质,尤其是体育游泳教学训练。在实
本文以古巴华工为例,对清政府的华工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古巴华工调查录》在清政府华工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保护华工利益,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派遣陈兰彬调查团并派驻古巴领事,在此过程中清政府对古巴华工的了解在逐步深入,采取的保护措施也更加细致。引起这一变化的事件正是陈兰彬调查团的派遣及其实地调查形成的《古巴华工调查录》。《古巴华工调查录》为清政府提供了古巴华工遭受虐待的事实,特别是发现“满身纸”对华工利益的重大损害,使清政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华工的措施,并由此成为其保护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