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惩罚孩子吗?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阅读的Tommy

  一
  儿子Tommy在美国上小学,一晃三年多了。上个月,他受到了入学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惩罚,被罚一个星期不得参与课间休息活动。
  美国的小学作息时间表里不安排午休。上午10点钟左右和午饭后,各有一次20分钟的休息时间,分别被称作recess和lunch recess。这里recess,也用于音乐会、舞台剧这类节目的半场休息,比简单的几分钟休息要更大和更正式一些。美国小学有不得参与课间休息活动这项惩罚,不过罚一个星期,还是挺严重的。Tommy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儿子犯的错还真不小,第一次跟同学之间采用“力量”的手段解决问题。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几个同学在玩球,其中一个孩子老不守规矩,该他下场了还总是跑上来捣乱。其他孩子在无奈之余,言语中流露出希望Tommy把那个不守规矩的同学“扔”出去的意思。
  为什么要找Tommy呢,就是因为他个子大。Tommy决定听从这些“建议”,动手把那个不守规矩的同学“扔”出去。他抓住了那个孩子的一只胳膊,甩着人家在球场上转圈。Tommy比那个孩子大约高一个头,重一倍,这一甩还得了,几圈下来,速度失控,那个孩子被摔出去了。虽说万幸没有伤着,但整个事件的性质非常恶劣,就是用力量欺负他人,所以Tommy要接受学校的纪律惩罚。
  Tommy今年的老师,是一位第一次申请到公立学校职位的年轻教师,处理起这样比较大的事件来表现得很谨慎。她的决定,就是罚Tommy一个星期不得参与课间休息的活动,并责成Tommy完成一封道歉信,第二天当面交给那个孩子,同时还安排他去见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老师写了一封正式的邮件通知我,同时说明她已经依程序上报校长和校长助理,如果学校行政方面认为还有进一步处理的需要,他们还会采取行动。
  在教育Tommy的过程中,学校和我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难题,就是他把责任往旁边那几个让他“出头”的孩子身上推。推卸责任本身是个问题,如果认为众人说可以做、而自己明明知道不对还去做,这就是在决策上出了偏差,是在成长中特别要学会避免发生的事情。儿子要学会的,是对自己做出的行为负责,这个责任是推不出去的。
  正好学校这个月德育教育的主题是“显得重要很好,可是对人友善更重要”。结合这个主题,我们让他懂得,不能因为想在同伴面前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就去做错误的事情。
  二
  对于失去课间休息活动权利这项惩罚,本身是写在学校的学生手册里,我认为不是多严重的事情,只是嘱咐儿子多带上一本书,不能参加活动,就在一边安静地看书。第一天回来,他告诉我在课间休息时,老师还同意他去图书馆,他去借了本新书。第二天放学回来,他说的话才引起了我的注意。
  Tommy告诉我,“在墙上时”(on the wall)不能看书,他想看书,结果被老师批评了。这个“on the wall”是个什么概念,我怎么都想象不出来,是不能看挂在墙上的书,还是不能爬上墙去看书?好不容易,我才从儿子那里弄明白,原来是把受罚不能参加课间活动称为“on the wall”,是指在学校的操场边上,靠墙站着或坐着。这可跟我理解的完全不一样,是让全年级的同学都看着自己受罚,这个惩罚可不轻呀,等于是在“示众”了。
  学校规定的纪律惩罚,最常用的就是失去课间活动权利,一般是一天。另外一个惩罚方式就是失去当天上学的权利,学校会打电话通知家长把孩子接走。因为未成年的孩子不能一个人在家,这样爸爸妈妈不但要从工作单位请假去接他,而且还要面临留在家里带孩子、花钱请人带或是带着去上班这样几个选择。我看到学生手册上写的最严重的惩罚,是剥夺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权利。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孩子走到那一步,一年就那么一次,是所有孩子都盼望的大活动,真的不让去,也够严厉的了。当然,校规里还有暂停上学权利和开除这样更严厉的纪律处罚,不过儿子的校长跟我聊过,一般不会采用这两种惩罚方式。
  都说美国的教育崇尚鼓励,非常宽松自由。美国学校的老师,体罚学生或是恶语相向、冷嘲热讽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自由不等于无序,按照事先定下的法律和规章,惩罚学生是可以的。美国现在有19个州的法律规定学校可以打学生屁股,用的是一个类似船桨一样的工具,执行人一般是学校的助理校长。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1995年通过法律,把这个打孩子的权力下放到班级老师手上,导致现在全州每年约有4万名学生受到打屁股的纪律惩罚。打孩子的法律争议很大,不过在局部地区,看来还是得到了多数人的投票支持。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在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美国的教育的确非常尊重个性和创造力,但是,在纪律保证下的有序教育才是发挥个性的前提保证。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母亲静思是湖北武汉市某医院妇产科医生,女儿符西西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采访静思医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说到符西西的成长经历时,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一个母亲满满的自豪。相比于对孩子学习忧心忡忡的家长,静思医生的感受却是,我做妈妈很轻松。就近入学不择校  因为是医生出身,我认为对孩子来说,全面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重要,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保障。所以,当初为女儿选择小学
期刊
一   三月,树阴下最后一点残雪已化为滋润万物的甘霖。晨起,那透过山坡老橡树直达客厅的耀目的朝阳,总会给人一点错觉:我们告别了冬天的雪景,也就告别了寒冷的日子。   只有抬头看看墙壁上的天气预报,才会发现,耀眼的晨曦,不是温暖的诠释。   在最后一分钟的慌乱中,7岁的女儿背起书包大踏步走向门口。   我在背后喊:还没戴帽子呢?   她头也不回,手已经扶在门把上,从嘴巴里嘟囔出几个字来:我
期刊
一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因为考试得零分、做研究不会写论文等学习问题,被劝退学了。  但他在此之前曾被称为神童。从两岁起,他就被母亲曾学梅施以独特的教育,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进入了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退学以后,他开始调整自己,踏上社会,寻找工作,恋爱结
期刊
组建家门口的足球队  2005年,上海卫视资深媒体人枭帆与德国木材经销商约翰在上海举行了中西结合的浪漫婚礼,约翰对枭帆说:“与其将来驾驶豪华游艇孤独地漂泊大海,不如晚年温暖地度过每个圣诞节。门铃一响,一大群孩子扑进来。哇塞,亲爱的,我们该多幸福。”枭帆瞅着满脸憧憬的丈夫,笑着说:“哥们,咱俩的人生价值取向基本一致。”  很快,儿子童一与女儿童心降临了,这给他们带来了新乐趣,但也带来了一些小烦恼。童
期刊
1  4月24日,清华校庆日,我有幸去清华老图书馆参观。古色古香的藏书室里,几张古朴的书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几张书桌呈漆红色,有的地方已经褪了色。窗户上暗红色的窗帘呈瀑布状垂下来,碧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外窗台,映衬得书桌更加厚重。书桌左边陈列的是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的著作专架。有张书桌上摆放着为作家曹禺制作的桌签,听介绍才知道这张书桌是曹禺先生曾坐过的,就在这张书桌上创作
期刊
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成为家长们最关注的话题,孩子们也多多少少开始好奇小学的生活,因此,我们开展了“我要入小学”项目课程活动,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邀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和教师共同探究幼小衔接。提供环境,激发好奇  为幼儿提供相关经验的环境  在幼儿开始探索该主题之前,教师要利用多种活动与技巧为幼儿提供一些基础经验,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概念。如通过谈话交流、故事讲述等活动引发幼儿的讨论,鼓励幼儿进行有关主题
期刊
女儿桐桐平时的晚间安排,一般都有弹10-20分钟扬琴的规定,弹琴之外的时间,就是她自由安排了。   昨天晚上,为了给她补习相对薄弱的数学,我让她做了一个单元练习,担心再弹琴会影响她睡觉的时间,就找了个理由不让她弹了。结果小家伙不放心地问:“今天不弹的话,明天不会弹六遍吧?”因为既定的规则是曲子不管长短,每天弹三遍就行,但如果因为个人原因当天不弹,就累计到第二天。   我连忙告诉她不会的,今天不
期刊
你知道观察有多重要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如意的孩子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力差,因为他们较难发现知识间的特殊点和联系,导致掌握知识的能力低,影响了学习成绩。  因此,从小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宝宝观察事物的注意集中时间很短暂,总是好奇一阵子,便跑去玩别的了。为什么宝宝对事物的兴趣保持不长久呢?现象解释:  这要从心理学的习惯化范式说起,它包括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个体由于不
期刊
近期,一篇《羞辱的文化——一位赴美母亲对国内教育的反思》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国内教育沉疴不少,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真相也许是,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所以,与其埋怨牢骚,不如转换视角坦然面对。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之网,最终都由他自己编织而成,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会承担的过程。作为父母,即使面对一个不容乐观的现状,也不能以牢骚抱怨影响孩子,而是要善于借力、汲取我们优秀的文
期刊
有专家建议,父母要坚持每半年给小孩测量身高,密切关注小孩的健康成长。一旦发现身高每年增长小于5cm,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评估。  据统计,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然而,每年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人。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了解,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发育”“二十三蹿一蹿”这样的错误观念盲目等待,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矮小症在临床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