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估算策略提升估算能力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例9。本课时是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及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用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精算验证估算策略得出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体会估算的优势与价值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通过去尾法、进一法或四舍五入法,将数转化成整十、整百进行估算,可以快速得到结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上课伊始,笔者设计了比较“3□×7”与“5□×6”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在无法精算的情况下,只能采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这两题中,3□×7的策略是估大,3□最大不会超过40,所以3□×7最大不会超过40×7=280;5□×6的策略是估小,5□最小不会小于50,所以5□×6最小不会小于50×6=300。3□×7最大的积都小于5□×6最小的积,所以3□×7<5□×6。
  经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不仅通过估算解决了不能用精算解决的问题,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
  二、寻找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掌握估算方法是形成估算能力的基础,没有合理有效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就无从谈起。在学生初步感悟到估算的优势后,教学例9时,为了把学生引入到估算的推理过程中,并能清楚地叙述估算的推理过程,笔者设计了下面两道题。
  (1)有1□个纸箱,每个纸箱装8个菠萝,老师摘了79个菠萝,问这些纸箱够装吗?
  (2)有1□个纸箱,每个纸箱装8个菠萝,彭老师摘了182个菠萝,问这些纸箱够装吗?
  对于问题(1),学生回答:“设纸箱的个数最少,不会少于10个,每个纸箱装8个菠萝,一共最少可以装10×8=80(个)菠萝,比老师摘的79个多,所以这些纸箱够装。”对于问题(2),学生回答:“设纸箱的个数最多,也不会超过20个纸箱,每个纸箱装8个,一共最多可以装20×8=160(个),比老师摘的182个还要少,所以这些纸箱不够装。”
  在学生经历估算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解决教材上的例9(如下图)。
  学生理解了例9后,根据估算的策略及数的特征,能快速决定采用“估大”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即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师:这道题除了采用“估大”的策略解决问题外,还能用其他策略解决吗?
  生1:还可以用182÷8的商和18个纸箱做比较。
  师:算式182÷8的十位上商2,还有余数。这说明了什么?
  生2:“十位上商2”,说明至少要20个纸箱;“还有余数”,说明纸箱的个数一定大于20个。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吗?
  生3:先把182看成180,180除以8,十位上商2,而且还有余数,说明180除以8的商肯定大于20,18个纸箱不够装。即182≈180,180÷8>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不够。
  师:说得很好,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方法?
  生4:也可以把8估算为10,18个纸箱最多只能装180个菠萝,装不下182个菠萝。即8≈10,10×18=180(个),180<182,所以装不下。
  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用估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验证估算的合理性、正确性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粗略估计的能力。估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估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所以要把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起来,用精算结果来验证估算的合理性、正确性。
  合理性方面,解答完例9后的回顾与反思中,要突出对“分析问题过程”的反思,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体会到这样估算的合理性。
  正确性方面,通过精算“多少纸箱才能装下”,即182÷8=22(个)……6(个),22 1=23(个),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是:要23个纸箱才能装下182个菠萝。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精算和估算结合的重要性,验证了用估算策略得出结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作者单位:应城市杨岭镇中心小學)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通过单元整体建构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个单元进行整体建构,形成“分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使学生通过深度探究实现对知识结构及其形成过程的有意义理解,以及方法的有效迁移。  一、调研先行,确定学习目标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是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关键,是基于知识内容的本质及学情确定的。  1.内容分析  分
“‘记·迹式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评价及意见,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数学知识的应用等。对于学生的‘学’而言,数学日记可为学生展开数学思维、巩固课堂所学留下痕迹,可为学生查漏补缺、纠偏养正留下印迹,可为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留下‘足’迹;对于教师的‘教’而言,借助数学日记,教师不仅能针对性地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审视学生的数学思维
运用比较阅读法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欣赏能力。笔者以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诗歌《敕勒歌》和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比较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及思考。  精心选文,巧妙组元  將形式不同的两个文本组成一个学习单元教学,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如下相似之处:一,主题相同。两篇文章都以“草原”为主题。二,写法相似。《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诗歌的前几句写静景,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广受年青人的欢迎,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村上春树因此而更为人知悉。该书封面由村上春树亲手设计,以红绿色为上下册封面主体并加注:“百分之百的爱情小说”。  “那有什么要紧?反正不管什么牌子都一样不好抽嘛!”她说。跟着就将万宝路的红色硬纸盒端在手上转着玩。“我上个月才开始抽的。其实我也并不是真想抽,只是突然想试试看而已。”  “为什么会突然想试?”  阿绿将摆在桌上的两只手掌交叉
1.野画眉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吁吁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  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  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
傍晚,细雨,润心田。微风,柔吻她的芳菲嫩脸。  她,倚靠屋门,忧伤,徘徊,凉透她19岁的少女心间。  楼外,柳絮纷飞,缠缠绵绵。蝶儿翩跹,萦绕花丛边,如她的芳华,悄然落幕花园。她泪水潸然。画面,在她的脑海里显现。5岁那年,一场意外,夺去她的双眼。从此,黑暗,浸透着她的芳华连年。柳叶,绿了,黄,一年又一年。她的期盼,从未改变。  门外,拾荒少年,姐,你看,花,开得多灿烂!  她笑容惨淡:我,看不见…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长达近50万字,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4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
期末复习课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如何在复习课这一熟悉的地方生成新的风景?  解读教材,把握学情  教材在编排中以“新”百数表的建构和探究过程为主线,对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位值、数的排列规律等进行梳理,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感受数量的多少,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新”“旧”百数表对比,感受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同时,选百数表中的数,使100以内的加法和
《观潮》被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编,有的选编在四年级(如人教版、鄂教版、浙教版等编排在四年级上册,北京版选编在四年级下册),有的选编在三年级(如鲁教版选编在三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明喻、暗喻、借喻等修辞手法,将钱塘潮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然而,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常碰到教师将“疑似”比喻句当成比喻句教学的现象。  那么,应该怎样判断比喻句呢?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必须先
今天,我在电影院观看了美国影片《南极大冒险》,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在短暂而又漫长的120分钟里,我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感染着——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瑞和8条犬在南极的冒险之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狗之间关于爱、友谊、忠诚、坚韧、勇敢和智慧的动人故事。   地质学家布鲁斯博士为了寻找外星陨石,坚持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墨尔本山。杰瑞带上八只雪橇犬,毅然与博士冒险出发。杰瑞是个视犬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