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乡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历来为世人称颂。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游黄鹤楼时本欲题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并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足见其所享盛誉。诗的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历来被人们推为抒写乡愁的名句。因此,句中的“乡关”一词一般译为“故乡”,比如在《唐诗三百首》《唐诗经典》《唐诗鉴赏辞典》等现行唐诗鉴赏书籍以及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是如此。唐诗中的“乡关”确实多有“故乡”之意,如诗人张说的诗句:“相逢皆得意,何处是乡关”,感慨好久不回故鄉了。而面对这首诗,如果仅仅将“乡关”作这样的理解,不但显得有些突兀,而且也不能完全诠释本诗的深意。
   首先,从《黄鹤楼》这首诗的内容上看,诗的首颔两联写了昔人乘鹤登仙的典故,两个“空”字表达出了诗人欲登仙而不得的惆怅之情。古人历来有求仙问道的传统,加之唐朝对道教十分推崇,诗人难免受其影响,产生一种想要像仙人一样超脱尘世、远离生死烦恼的追慕之情。但是昔人的故事终究只是传说,“此地空余黄鹤楼”将他从追忆中拉回了现实:所驻之地只剩下昔人停留过的黄鹤楼和千载悠悠的白云,且不着一丝痕迹。追慕之情与眼前之景相对比,诗人心中的渴望与不甘愈加凸显,所以诗的尾联情感是积蓄之后的终极追问,如果把“日暮”仅仅解读为“傍晚”,如果把“乡关”照常解释为“故乡”,进而以为本诗的主旨是吊古怀乡,这显然是不足以说服读者的。难道诗人回乡以后他就能超脱俗世、远离生死了吗?当然不可能。此外,有人认为诗人是由眺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进而生发出的乡愁,我认为是说不通的。由尾联可以得知,诗人在黄鹤楼待到了日暮时分,难道他都还分不清家乡究竟在何方吗?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强调“情”在“文”中的重要性。由此,崔颢带着追慕仙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发出“乡关何处是”之语是可以解悟的,“乡关”更多指向他心灵层面的精神寄托,而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这么简单。如此一来,本诗的“文”与“情”相通,“日暮”与“人生”对话,“乡关”与“心灵”呼应,蕴含人生如寄的漂泊之感顿时弥漫开来。
   其次,从诗人的人生经历来看,崔颢(704?—754)是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但是他只有少年时代居住在汴州。《唐才子传》说他在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能推算出崔颢是十九岁左右中的进士,可以说年少有为,但是没有记载他在中进士之后被授予什么官职。此后的二十年,他都在外地宦游,先后当过录事参军、太仆寺丞、尚书司勋员外郎,不过最高的官职也只是六品,并没有大展才华的机遇。《旧唐书·崔颢传》中记载:“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由此也可得知崔颢的仕途是比较暗淡的。但即使如此,他仍未放弃建功立业的追求。对于故乡,他可能没有特别深切的情感。在崔颢现存的诗歌中,仅有一首《晚入汴水》是写回归故乡的:“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从诗意上看,行旅曲折、路近故乡,崔颢在羁旅行役之间抒发了一腔黯然客愁。但他最终还是回到长安、回到了让他付出终身的仕途,直至生命的尽头。所以,《黄鹤楼》中的“乡关”如果只有“故乡”之意,就是没有完全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归去来兮,对于崔颢这样渴望功成名就、兼济天下却终不得志的人来说,“乡关”更应是指他心灵的归宿,是他历尽世事沧桑之后的安顿与寄托。
   一首好诗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流传千古,不只是因为辞藻的华美,更在于其中挖掘不尽的内涵与韵味,《黄鹤楼》便是如此。这烟波江上的眺望与追问,也并非仅仅属于崔颢一人。在唐诗宋词的园林里,我们另辟蹊径、驻足徘徊,领略着更为多姿多彩的风景。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的构成离不开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是解答数学问题的条件,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知识面也比较狭窄,生活经验也有不足或者说是缺陷,而恰恰这些因素便构成了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障碍。另外,由于学生思维的具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概念教学由于缺乏形象直观的表征意义,从而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难
期刊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我们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何谓师德,那就是爱与责任,这正是师德之魂。   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爱学
期刊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进行教学,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图形的特征,多提供给学生锻炼思考的机会。我在教学图形这部分知识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贴近生活找原型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图形这一部分知识大部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特别注重从生活入手进行有关图形这一
期刊
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我们一家去旅游 、第一次交到我的好朋友、第一次被老师批评……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像星星一样,然而这样的第一次是普通的。但我最重视的第一次,就是第一次上小学。   那时我很紧张。但比起刚上幼儿园时的大哭,可就好多了。我拘谨又紧张地走进陌生而新奇的校园,同时又看见新同学和老同学也慢慢走进了学校(稷下街道中心小学)。   让我的“头疼”的是,刚进班级的那一刻:我
期刊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诵读方式,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是“新课标”下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语文关键能力,旨在使学生可以在确保朗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基础上包含感情地开展朗读。基于有效的朗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深化他们对所朗读语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值得深入探析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认真进行初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有创造才能的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以道理激发情感   情感以认识为基础,只有晓之以
期刊
70年风雨飘摇,70年沧海桑田,70年同舟共济,70年灿烂辉煌!70步伐,变化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这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得益于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正确决策。虽然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深深明白,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衡水
期刊
群文阅读的具体内涵是指,按照一个或者多个主题挑选相近的多篇文章,进行有效组合和相互渗透,进行引导和教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能力培养的目标。语文是小学阶段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更是语文学科最核心的内容,有利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对于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着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和发展,群
期刊
古诗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绝句短小精悍而且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通过背诵古诗可以使儿童以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 班有所读,日有所诵,成为我班的亮点。但是,古诗词创作年代距离现在遥远,相对来说学习比较枯燥些,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理论研究表明,当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重要的,是有意义、有价值,被接纳、被关爱的一员时,他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对课堂表示认同,对教师和同学表示亲近,对学习产生动力与内驱力
期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最具有戰斗力的地方,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深化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已逐步形成高压态势。在此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每个国有企业党组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让基层党务工作者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疲于应付,难以将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