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克服教师职业发展惰性浅析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教师职业惰性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教师利用Blog克服职业惰性,促进自我发展的功效,即它不仅可提供学术性知识,又可提供师范性知识;它能够提供环境支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它可以促进反思,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感情投入。
  
  教师职业惰性及原因分析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惰性”,是指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在教师发展的某一阶段,教师教学活动往往喜欢以一种默会的思想指导,以自己可以掌握的方式进行,任何课程、教学的改革都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来修正自己的观念与行为,这对于教育、教学思想已经相对固化的教师来说,往往带有极大的挑战,甚至非常痛苦。
  
  有学者把部分教师工作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教师的封闭发展圈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第一,教师长期围绕该循环圈进行重复性工作,造成该循环圈的封闭,它带来的是教师自我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缺乏通过外界交流进行更新发展的原动力,其发展更多依靠自我经验的积累;第二,该循环圈以利益导向为核心,把教师的追求与需要定格在物质激励与利益满足层面,缺少主动发展的动力源泉,丢失了创新意识。
  从教育传播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信源、交互、信宿是影响整个传播效率、效果的要素,结合教师作为个体人的发展,可以归纳出教师专业发展中产生职业惰性的原因主要是:1)知识(信源)的相对封闭与固化,教师精力很大程度上集中于自己所教学科的“学术性知识”,而相对缺乏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师范性知识”;2)缺乏交流,失去创新意识,教师生活空间相对固定,缺少与教学专家、教师等的有效交流沟通;3)感情投入随着时间逐步淡化,缺少反思,精神动力减弱。
  网络博客作为一种网络社会性软件,可以为这3个层面的原因提供解决性策略与技术支持,帮助教师克服发展惰性,促进其专业成长。
  
  网络博客可以成为教师良好的信息源工具
  
  网络博客提供知识的无限性与有用性,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正如库珀所言,“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的知识能力相结合,才导致知识的产生。”知识可用于指导行动,是个体对有价值信息的再加工,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克服惰性,实现专业发展,便捷快速地获取、整合优秀知识资源是基础条件。
  从应用的角度看,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学科性知识通常具有稳定的特点;而师范性知识通常与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政策乃至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教师不停地“同化”或“顺应”以实现认知发展。师范性知识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种认知结构通常具有惰性,难以改变。获取信息的质量与效率是其认知结构改变的先决要素,教师越能即时接受到最新的信息,越有时间反思,即时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有效的信息管理也是其认知结构不断优化的要素。博客可为其提供支持。
  首先,博客(人)本身对知识的价值性有较高的要求,其从无限的信息海洋中把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整理,为我所用。教师博客通常都是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把每天产生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拣选,形成一种专业的、有深度的信息,供那些对教育有兴趣的访客浏览和使用。这样就使得其他博客教师不必对扑面而来的种种信息不加分析、理解、取舍地照单全收,避免陷身于信息迷雾中不知所措。教师博客可以使信息的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障。
  其次,随着相关博客技术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技术得以改进,获得有效信息的过程正变得越来越简洁、高效。针对博客产生的工具,如RSS 新闻聚合器、博采的运用,都可以帮助收集更广泛的知识,从而使博客人即时了解到其他人正在进行的工作或者正在思考的问题,获取本领域内的最新动态。
  另外,博客具有网络技术具备的多媒体性与超文本性特点,一方面保证知识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实现信息传播中的互联。作为博客的教师,由于博客具有的“零门槛”技术,也为其运用博客提供了便利,可以将实践知识在博客上加以表达,促成自我发展与思想共享。
  信息的无限性与有用性在解决教师知识匮乏上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它可以有效地丰富、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教师提供“学术性知识”信源的同时,也为教师克服惰性,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师范性知识”。
  
  网络博客激发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惰性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缺乏创新思维。主体要实现创新思维,必须具有积极的动机;而在客观要求上,则要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策略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博客能够促成教师学习动机的转化网络媒体技术由于其多媒体呈现形式、超媒体结构以及交互性,迎合了认知发展的条件,可以促进人的发展。有学者(Butle和Mautz,1996)证实,多媒体富有意义的刺激环境和生活化的表现方法,能使学习者对这种学习媒介和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认同,由此产生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网络博客也不例外。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由外在内驱力转化为认知内驱力时,学习者将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内驱力由个体的好奇逐步转化而来,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教师作为培养人的职业,其认知内驱力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同时,教师职业又有别于其他职业,它是个性化的,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用于实践之中借以检验其有效性,最佳的方式就是从他人那里获得实践性的经验,同时将自己的实践性经验与人共享,促成共同发展。知识在分享中增殖,博客具有的正向反馈能力能够实现这种共享交流,促成其学习动机的转化。
  博客对学习策略实现与学习环境的支撑长期生存环境的封闭及竞争等容易导致交流的不畅通,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通道;但在网络中教师容易迷失,不易找到自己适合的知识群落。而网络博客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使这些问题不复存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策略与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环节。博客的个性化与交互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与实现这一要求。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两种主要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学习环境,因此将协作学习策略与学习环境放在一起讨论。
  1)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由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构成。
  博客具有的基本记录功能保证了复述策略的实现,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在有网络的地方打开博客查阅、记录相关信息;博客所具有的丰富多媒体与查询功能则可以促成精加工策略的实现,以最丰富的信息补充所需知识,促进学习;博客的分类功能可以实现知识的横向管理,而博客按时间顺序对知识内容的排列则可以实现对知识的纵向管理;同时,博客所具有的链接功能也保证了知识之间的组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管理。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学习者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进行自我监控的过程。通过博客可以实现对自我认知的记录,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并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交互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实现发展。
  2)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是用以保证学习者主动性发挥的。作为博客的教师,一方面,自身必然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否则从博客的个性化来说,教师就不会建立博客;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学习策略中3个比较有影响的学习策略设计,通过情境设计、协作交流与多媒体特性,博客可以为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与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提供支持。
  3)协作学习策略与学习环境。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性建构主义者认为,人的学习是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以及人与人的交往中的,人所特有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内化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教师博客的学习环境就是知识群落,博客人之间聚合而成的知识群落本身处于不停地发展之中,成员之间具有感情联系,具备稳定向前发展的基础,成员对这个群落具有依赖性。每个人对这一群落的责任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共享,实现交流。在博客上,这种共享表现形式为教育叙事,教师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深度结合、思考,将其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以及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在博客上加以表达,通过博客的交互特点,实现共享。通过博客所具有的Trackback技术,则可以实现教师与教育教学专家、其他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形成新的学习知识共同体,促进自我发展。
  博客作为继E-mail、BBS、ICQ之后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方式,它能够展现博客人的个性化特点,通过人与人交互触发灵感。博客为教师提供了混合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环境支持。
  
  博客促进教师感情投入,思想升华
  
  教师长期生存在知识包围圈中,感情与精神投入时常会被淡化,而这恰是教师产生惰性的原因之一。培养精神需求及感情投入就非常重要。从其发展的“学术性”来看,有相同兴趣的“博客们”可以利用超链接等博客技术,形成专业群体进行知识研究、学术探讨;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化看,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渐进式的认知形成及升华过程,不仅涉及知识的吸收,也涉及其情感投入、思想历程,是一种复杂的集合。
  以博客为平台,记录个人成长历程利用博客,能够应对教师专业发展复杂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过程、思路经历、思想精华、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留下个人发展的轨迹,实现个人的生活、学习有机结合。利用博客“即事即写”,生成的“日志”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存放,在时间维度上得以持续,并且可以回溯,因而可以表现教师对某个方面认识的完整形态。如果教师坚持以博客作为平台记录自身发展,则可以较为完整地表现教师作为个体的一生发展历程。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其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得以升华。因此,博客可以作为教师终身专业化的工具。
  利用博客进行反思,促进感情投入交互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思想碰撞的过程,更是对自身成长、对生活的反思过程。由于博客是教师自身的工具,在强烈的动机支配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其建设中,而这一建设过程恰是一个与人交流、交互、学习的过程,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会投入感情。如果教师将自己在博客上交流所得知识、思想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反馈评价,则会激励其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博客建设中去,不停地汲取营养。随着正反馈的不断出现,教师会以更饱满的感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克服教育教学中的惰性,促进自我发展。
  总之,教师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博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职业惰性,促进自身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济宁市电化教育馆;2 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明、力、尘”等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生字。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课文,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字”的游戏。(出示“日、月”的简笔画)猜猜这是什么字呀?(出示:日、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
教学目标:  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通过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了解作品背  景、做阅读规划、边读边批注、摘抄句段、遇见主人公、发现作品主题。  2.激发学生阅读游历、冒险类世界经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心灵成长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阅读前:选择书籍,做好规划  选书籍:  1.看书名。  这个单元,我们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
摘 要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特点进行分析,分析比较C/S、B/S2种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的优缺点,提出基于C/S和B/S结合的结构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给出基于该模式下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方法、系统的软硬件支撑条件。  关键词C/S模式;B/S模式;教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2-0084-03    Scheme of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依据“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的语文学科改进意见,将汉字、诗词、传统文化活动等带进课堂,向孩子们传递
教学目标:  1. 依托预学卡认读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8个字。  2. 抓住关键词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利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感受我们的党和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优良传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预学——自主学习,了解学情课前布置预学单,教师提前一天收回,了解学情。  板块二 启学——学生字,清障碍(出示周总理照片)
8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法就是借助形象进行创新思考的方法。  在采取形象思维进行创新思考的过程中,一是要借助参考形象,二是要借助创新形象。参考形象就是把创新思考时参考的东西形象化;创新形象就是把创新的有关方案形象化。现在,人们更可应用有关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建立三维立体动化,虚拟仿真出所要创新的形象,可达到生动逼真的程度,这就更有利于帮助我们进行创新构思。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好
摘要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个案,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本区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效果的因素,紧密联系实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21-0
摘要 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组织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掌握一套符合时代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Blog在研究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研究生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   教师之“教”,学生之“学”,在语文课堂统一为彼此和谐融合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依存性的主体,就像《易经》中太极图的 “阴阳鱼”。白者表示阳,黑者表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显阴藏,阴阳互易。在特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师生交替变换,时而凸显为“白鱼”,时而隐身为“黑鱼”,课堂浑然天成,如鱼戏水,尽享自然妙趣。教,真正服务“学”,始于教学设计,
1 互联网使用现状    互联网由于其先天的高度操作交互性、自主性,信息需求的人性化、多元化和宽泛化,知识概念的前卫化、时尚化,思想交流的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网络身份的隐藏性、虚拟化,信息流通的即时性、便捷性等特性,吸引着青少年。然而,在众所周知的网络“黄、黑、毒、暴”的严重干扰下,由于社会、法律机制对网络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一些学生的生理、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