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分数的意义》教学例谈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由来及意义,正确把握分数的本质呢?笔者以谭健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为例,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引导学生触摸分数概念的本质。
  一、渗透史料,回归概念本质
  课始,教师利用微课展示分数的发展史,引导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随后,教师展示“分数的产生”情境图。第一幅图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录。这个情境形象地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份再测量的需要。另一幅图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和一包饼干的情境,通过分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悟:利用分数可以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问题,即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教师通过展示、分析“测量”与“分物体”的实例,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源于生活的数,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相关数学史。这样教学,能使学生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开展思维活动,获得素养提升。
  二、自主探究,深化概念理解
  “单位‘1’”和“分数单位”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两个关键概念。
  1.多元表征,理解单位“1”
  传统的《分数的意义》教学,教师往往会先提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自然数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什么”等问题,再指出“自然数1除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而揭示单位“1”。这样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告诉”的层面,其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接受式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单位“1”呢?
  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方法表示[14]。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形成三类成果(如下图)。
  教师首先以“平面图形类”和“线段类”成果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可以表示[14]”,并归纳得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第三类图能不能用[14]表示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辨。学生讨论得出:把4个圆形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也可以用[14]来表示;用这幅图表示[14],与之前用一个图形表示[14]的区别在于要分的总数不同。教师顺势引导:“如果有更多的圆,怎么表示[14],你能画一画吗?”学生形成如下作品。
  教师追问:“为什么数量不同,却都能表示[14]?”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第一幅图是4个圆的[14],第二幅图是8个圆的[14],第三幅图是12个圆的[14],这里的[14]所表示的圆的个数不同,是因为整体的数量不同。
  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围绕[14]的多元表征,揭示单位“1”。
  师(白板呈现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
  生1: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1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生2:把8 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2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师: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3: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生4: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1把香蕉、8个面包平均分。
  师:一个图形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不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动脑筋创造几个分数。
  谭老师跳出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实践性问题情境,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上设计,让学生对一个整体的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拓展了学生对“[14]”和单位“1”的认识。
  2.充分体验,理解分数单位
  教师用白板呈现教科书第46页做一做:把一堆糖块,平均分成2 份、3份、4份……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并把结果填在“探究卡”上。在汇报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明[12]、[23]、[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接着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师生通过交流,总结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磁吸小圆片找分数单位,发现所有分数单位的共同特点是表示“几分之一”。
  分数具有多重意义,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由浅入深、分步扩展,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分数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比较、概括,清晰地认识了分数单位就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子就是计数单位的个数,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分数单位的内涵。
  三、巩固应用,拓展概念认知
  在完善了学生对分数概念和内涵的认知后,教师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首先,教师用白板設计了“配对游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把分数与相应的图片配对。游戏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拿”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教师结合教科书习题,设计了“猜谜语”“动手折一折”的练习,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体会分数的内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教师设计闯关练习,引导学生在纠错中积累正确表征分数的活动经验。
  闯关:在下面的数轴上,[34]和[74]之间,只有3个分数。请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判断为正确的学生反映出其缺乏分数的数感,他们只是把数轴上[34]和[74]之间能看到的、已经标记出来的3个刻度线作为可以找到的分数。此时教师没有揭晓答案,而是提名判断为错的学生上台演示[34]和1之间可以有[78]、[1316]……这样的分数。教师通过进一步地说理,让学生明白“无论哪两个分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的奇妙特征。
  (作者单位:向子龙,恩施州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谭健,恩施州巴东县大支坪镇中心小学)
  助理编辑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就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学校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想要以更高的质量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与设计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以及契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对于最终的教学活动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主要是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的三年级课程为实际案例,对其课程内容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关键词提炼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够对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与帮助作用。
数学学科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逐渐形成的一门系统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因此,数学是人类改造世界、进行生产活动的理论依据,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导学开展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而越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希望能对数学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结合整本书教学活动来陶冶学生的个性。俗话说“个性决定命运”。良好的个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小学语文整本书教学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深入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地加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研究和实践,以此来促使学生可以拥有一个活泼、大方、善于交际的良好性格。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在整本书活动中陶冶个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理念”就开始成为中小学教师口中、文中常念常现之词,有的学校还会在橱窗中展示教育理念。什么是理念?如何理解理念?如何建构和实践理念?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一、理念的意蕴  1.理念之“念”  先说理念之“念”。“念”通常有四种用法:一是考虑、思考;二是念头、想法;三是思念、想起;四是言说和阅读。理念之“念”应该更接近念头、想法,表现为一种思想或者主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
《学会记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分解,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及课外文章逐一学会“写清楚”“写得有情”“写得生动”,从而达成单元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学会记事”。一、写清楚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写清楚呢?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化教学走入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互联网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教学形式,对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互联网的出现将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课堂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很好的改善了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好的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以付圣韬老师执教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为例,诠释智慧课堂的实践呈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铁的氢氧化物;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检验”。
语文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学课程。阅读教学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得到创新,不断磨炼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进行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提升。
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心理学博士,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提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实证研究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培训实质是改变与创新”等观点,以及“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