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片生态意识解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引发了文艺创作者的思考,他们将生态意识巧妙地融合到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动画片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承担了唤醒人们生态意识的责任。本文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飞屋环游记》为例,从对人类欲望的批判、对敬畏生命的倡导和对重返自然的呼唤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动画片向观众所传达的生态意识理念。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意识 美国动画片
  一 引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从生态视角探讨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王诺认为,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通过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来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然而,目前生态研究多集中于文学作品,弱于从电影艺术作品这一直观表现形式展开研究。动画片作为集绘画、电影、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向观众深刻地传播了生态意识。本文以生态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为例,揭示美国动画片向观众所传播的生态思想意识。
  《飞屋环游记》于2009年在美国上映,这是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第十部动画电影,也是首部3D动画电影。该影片成为继《美女与野兽》之后的第二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片。影片的开头向观众展示了卡尔与妻子艾莉青梅竹马、伉俪情深的唯美爱情故事。在妻子艾莉去世后,卡尔成了一个性情孤僻、性格古怪的老头。在与开发公司的一名员工发生争执后,法院判决卡尔入住养老院。在收拾行李的那晚,卡尔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剪贴画册,里面有一张妻子和他都曾向往的“天堂瀑布”的图片。于是卡尔连夜吹起无数只氢气球,决定以氢气球为动力,带着他的小屋飞往“天堂瀑布”。一位寻求“助老”奖章的小朋友罗素意外地成为了他的游伴。在到达南美洲后,他们意外的发现,那位曾经让无数人崇拜的科学家孟茨居然还健在。但令人失望的是,孟茨为追求名誉一直在实施捕杀大鸟凯文的计划。于是,卡尔和罗素联手与孟茨展开了一场拯救凯文的行动。
  二 美国动画片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建构
  动画片设计及制作的对象十分明确,其观众主要是少年儿童,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这部分人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心灵纯净、心地善良,内心中尚未被各种欲望所充斥。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生态思想的种子,其深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动画片的观众群中,成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动画片带给成人的感受往往是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唤起他们生态保护的意识。动画片《飞屋环游记》通过卡尔、罗素与孟茨之间为拯救沙锥鸟凯文而展开叙事的,是一部典型的以正义战胜邪恶、真善美战胜假恶丑为题材的影片。最为可贵的是导演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蕴含其中。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不把人类的最高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生态整体主义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生态整体主义在解决人与其他生命形式是否平等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要求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平等对待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各种生命形式。再次,由于生态系统是联系的,破坏了生态系统,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其结局和命运也是不言自明的。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尺度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飞屋环游记》正是秉承生态整体主义这一理念,通过以卡尔、罗素为代表的正义一方战胜以孟茨为代表的破坏生态和谐的邪恶一方的方式来唤醒观众的生态意识。斯洛维克认为,公共意识觉醒会带来社会环境行为的实质性改变。因此,影片《飞屋环游记》承载着生态哲学的任务,即把“人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个通俗的道理告诉给人们。
  三 影片《飞屋环游记》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1 对人类欲望的批判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本能,它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不断探索、实践,甚至是疯狂地占有。人类在不断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不仅使人类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客观上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人类欲望的最大特点在于贪得无厌、永无止境。《飞屋环游记》中,表面上看卡尔和孟茨都是崇尚探险精神的人,但其探险目的却截然不同。探险家孟茨从“天堂瀑布”带回来的大型动物骨骼标本被国家探险社指控为伪造科学事实的罪名,为此他失去了会员资格。为雪洗耻辱,孟茨踏上了追捕沙锥鸟的不归路。
  人类的欲望,就像被释放出来的魔鬼,从原来非正常的被压抑状态,进入同样非正常的恶性膨胀状态。卢梭曾对“欲望”有过深刻的批判,他认为:如果欲望无限膨胀,它终将吞没整个自然界,而且还会成为非作恶的原因。在孟茨寻找沙锥鸟的过程中,他捕杀了大量的珍稀动物,并将其陈列在自己的“探险号”飞船上。这是孟茨无限膨胀的欲望所导致的生态灾难。面对自己的同类,孟茨也不心慈手软。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地,防止沙锥鸟落入他人之手,孟茨将诸多探险者残忍杀害。孟茨的举动与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是完全背离的。显然,孟茨把自己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为了个人名誉,孟茨的行为与探险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他破坏了生态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孟茨与生态环境是对立的、排斥的。因此,孟茨与生态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的。在欲望的驱使之下,孟茨完全将自己置于生态万物之上,把自己放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位置之上,对自然进行无限度地征服和索取。
  然而,同为崇尚探险精神的卡尔和罗素以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为出发点,与大自然建立了和谐、统一的关系。他们的举动完全符合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从这两种探险行为上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面临的人为的各种罪恶都起源于人类的贪欲,它是自我为中心的产物。而根治这些罪恶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去寻找。因此,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存首先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影片《飞屋环游记》向观众传达了人与自然平等共存的观念。   2 对敬畏生命观念的倡导
  阿尔贝特·史怀泽是敬畏生命理论的倡导者,他将道德关怀扩展到了整个生物界。史怀泽认为,真正有深度的伦理学不应该只涉及到人对人的行为上,还应涵盖人对待其他一切生命形式的态度和行为上。说起人对待其他生命的态度上,我们就不能不回避人类对于自身处于生物圈位置的观念问题。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理论在《飞屋环游记》中也有所体现。影片中,孟茨为了重拾自己名誉以牺牲其他物种的生命为代价,其杀戮动物的行为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正是由于孟茨将自己置于生物圈中最高的位置之上,任意践踏其他动物的生命。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探险家”罗素。罗素作为一名少年儿童,其内心纯净、心地善良。这个孩子的内心尚未被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所占据或玷污。影片中,罗素带着一颗好奇、敬畏之心来到了南美洲的“天堂瀑布”。罗素将凯文视为自己的朋友,而凯文与罗素一同嬉戏的画面更是让人觉得倍感温馨。按照生态整体主义理论,这一画面体现了人与生态的平等与和谐。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罗素是敬畏生命理论的践行者。在罗素的感召下,卡尔也加入了拯救凯文的行列。他们内心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在罗素和卡尔的身上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生态整体理论思想主要来自生态学的系统观、联系观、和谐观。现实中,生物圈中的任何生命形式都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而人只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意味着将来某一日,其他物种乃至人类也将面临伤害,甚至灭绝的厄运。因此,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也是敬畏生命理论的基础,它符合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人类摆清自己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尊重其他任何一种生命形式,才能找到与生态的和谐相处之道。
  3 对重返自然的呼唤
  卢梭认为,回归大自然与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与此同时,那些破坏人类居住环境、生存条件的行为终将得到批判。说起电影的片名《飞屋环游记》我们就不能不谈及78岁的老人卡尔为何非要带着房子进行环游之旅而不在家安度晚年的问题。卡尔的小木屋是他与妻子艾莉亲手建造的,而这座小木屋也见证了两个人的爱情。即便如此,这座房屋也无法逃出被拆迁的厄运。开发商的手下曾多次来到他家商量拆迁补偿事宜,但卡尔誓死不肯。卡尔在与工地员工的争执中,将其误伤。法院认为卡尔不适合一个人在此居住,应该到养老院去。于是,卡尔萌生了以氢气球为动力,带着他的小屋进行环游旅行的念头。
  如果说卡尔是被那张令人神往“天堂瀑布”的图片唤起了前往南美洲的冲动,那么对人类回归自然的书写则揭示了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很多时候,人类用自以为聪明的方式毫无节制地开林垦荒、填海造田,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冰冷的现代水泥建筑。在《飞屋环游记》中我们看到,卡尔的这座小木屋温馨而浪漫,当镜头由近及远地开始拉伸的时候,我们发现这座小木屋被高大、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包围,它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作为观众,大家开始有些恍惚,究竟是小木屋阻挡了社会快节奏前进的步伐,还是冰冷的建筑群无法容下这座小木屋?但是,观众们在反思后发现,现代的工业文明使一个崇尚自然生活的老人显得那么孤立无援。面对“格格不入”的尴尬境地,卡尔不得不选择离开去寻找自己向往的“天堂瀑布”。
  影片中,南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绿色植物的多样性与城市中毫无生气的高楼林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烦躁压抑的内心在重返自然的过程中得以释放。影片对森林美景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的精细刻画唤起了观众对大自然的怀念和向往,激发了广大观众保护自然的美好愿望。从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脱离自然的最终代价是必将自己毁灭,要想避免这种厄运,回归自然、敬畏自然则是化解这场危机的必要条件。
  四 结语
  现实生活中,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唤醒了人类的生态意识,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诸多有责任感的文学和艺术创作者们肩负起了保护生态、传递正能量的宣传责任。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以生态叙事的手法唤醒了人类的生态意识。影片以隐喻的方式将孟茨捕杀大鸟凯文的故事投射到人类破坏生态的行为上,引发人类对当下生态危机的思考。影片的结局也在暗示广大观众,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人类只有在生物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生物圈中各类生命保持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当前生态危机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
  [2] 鲁枢元:《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3]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李一李,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我是猫》中“猫”的陌生化视角,意味着在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时,其动力源于本能反应。现代主体“我”在文明转化过程中无处认同,在一种“文化不适症”的“病态”中漂流着。夏目漱石及其小说主人公在“拆穿西洋镜”的文化实践中,发展出一种作为“社会感觉学”的“审美现代性”。  关键词:我是猫 主体 审美现代性  一 批判的动力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的一天,日本东京,珍野苦沙弥先生坐
期刊
摘要 有位诗人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不能算大诗人,因为在他的诗里,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也很难听到民族的声音。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戴望舒在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做着韧性的抗争,表现了时代精神。  关键词:道义 自主 象征 朦胧  在国运维艰、民生凋敝的时代里,对一个诗人的考验首先来自于某种写作道德的规定。时代往往都设定了一个相应的道义和责任承担的方式,以此来“约束”和“考量”
期刊
摘要 亨利·詹姆斯小说《鸽翼》中的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由于罹患不治之症,所以她必然要走向早逝。但在面对人生和爱情的时候,米莉·西奥尔却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和命运抗争。本文重点分析了米莉·西奥尔这种多元性格形成的轨迹,以及她身上的两种重点性格:抗争,自我的身份错位。  关键词:米莉·西奥尔 亨利·詹姆斯 《鸽翼》  《鸽翼》是亨利·詹姆斯晚期所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内容相对于作
期刊
摘要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情感悲剧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丰富细腻的语言及人物情感、情节的安排,无不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与此同时,该剧本台词中对模糊语义的运用也极具代表性,这些模糊词语及概念的运用,为整个作品生动的文风做出不小推动。本文将从该戏剧涉及的情感及情节两方面,对其台词中的模糊语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生动再现剧中场景的深刻寓意及人物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 情
期刊
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与海明威等著名作家一样,他的文学作品对美国现代小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尔德的代表作品,也是广为流传的英美文学作品之一。对于美国历史而言,这部小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也是“美国梦”幻灭历史的真实写照。本文将从“美国梦”的缘由着手,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翁梦想本质的偏离及“美国梦”最终
期刊
摘要 戏剧舞台是剧中人物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也是观众感同身受的舞台空间,然而在《房间》中,品特并没有拘泥于这个空间。观众看到的是舞台上的一个房间,体会到的却是超越舞台本身的外面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精彩,但更多的是无奈。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 《房间》 外面的世界  引言  英国犹太裔戏剧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的评奖委员会认为:品特“
期刊
摘要 在近代日本文学中,个人主义在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背景下开始显现,并且不断明朗化。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主流作家群体从个人主义的复苏和重建的视域中确立了独具时代意义的日本近代文学。鉴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恋爱”主题最能鲜明地表现近代日本人独立、自由的个人主义,本文试通过分析森鸥外《舞姬》中的恋爱主题,初步探究森鸥外个人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森鸥外 《舞姬》 个人主义观  引言  明治维
期刊
摘要 李清照,宋词婉约派的开山之宗,除了在文学史上的名气与地位在历代女性文学家中独占鳌头,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更是招来了不少非议,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在其夫赵明诚死后,中晚年的李清照是否再嫁给了张汝州一说争论不休,直到目前,李清照是否再嫁一问,仍然未得到学界比较一致的答案。  关键词:李清照 再嫁 张汝州 反再嫁一说  李清照,其人其文其传奇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坛上不仅久负盛名,而且称得上首屈
期刊
摘要 《恨赋》是江淹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主要描写人世间的幽怨与遗恨,在情感上比《别赋》抒写的人间离别之常情,更容易唤起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等各种阶层人物的共鸣,从而引发了后世文人的竞相模拟。正因为如此,也使《恨赋》虽然在文学史评价上略逊《别赋》一筹,但在影响力方面却又超越《别赋》。  关键词:江淹 《恨赋》 后世 拟作  《恨赋》和《别赋》堪称江淹作品中的双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二赋
期刊
摘要 在文学诗词作品中修辞批评是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古诗十九首》中诗人在探索审美价值的过程中,在多处巧妙地应用双关与隐喻的手法,来对诗词进行修辞。本文对该种修辞批评的价值与意义的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将修辞转换成话语的实践,形成对真理的探索与认知,方便人们理解诗词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挖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引用《古诗十九首》中诗词的实例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