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荨麻疹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荨麻疹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小儿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并进行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结果 急性荨麻疹是小儿比较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之一。通常急性发作,剧烈瘙痒,有风团和红斑发生,并可相互融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部分可有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多发并发症出现。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和相关检查予以诊断。结论 通过全身及局部药物应用,可治疗急性荨麻疹并减少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小儿;急性荨麻疹;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16-01
  急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常见类型,在所有荨麻疹中约占1/3。发病迅速,皮疹可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急性荨麻疹又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一般不危机生命,但误诊或未及时处理可引发严重并发症,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1 病 因
  引起小儿急性荨麻疹的病因多而复杂,常见原因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食物 进食鱼、蟹、虾、蛋类、牛奶、核桃等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
  1.2 药物 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
  1.3 感染 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扁桃体炎,中耳炎、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感染及寄生虫等。
  1.4 吸入物 吸入尘螨、屋尘、真菌孢子、动物皮屑、羽毛及其他空气中的过敏原。
  1.5 内分泌及全身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1.6 物理及化学因素 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亦可引发。
  1.7 其他因素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
  2 临床表现
  小儿急性荨麻疹多起病十分突然,初为皮肤发痒,可有瞬间皮肤异常刺痒感,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苍白色或淡红色风团,形态有环形、椭圆或不规则形,数目较多,可融合成大片,自觉瘙痒剧烈。约10分钟至数小时内风团减轻并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发生的部位不定。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24小时内可数次发生。多数患儿除皮肤剧烈瘙痒外,无其他明显不适。少数可有呕吐,腹痛,腹泻,个别有便血,食欲不振,上腹胀满不适等消化道并发症,或肾区叩击痛,血尿,蛋白尿等肾脏表现,累及喉头和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喘甚至窒息。经适当治疗,大多在2周内痊愈。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3.1 诊断 根据病史、发生及消退迅速、及风团形态、消退后不留痕迹及可成批发生等特点可作出临床诊断。同时要了解其并发症情况,以结合全身情况诊治。部分患儿可有以腹痛起病的腹型荨麻疹。通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皮疹与胃肠道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腹痛在皮疹之前出现常引起误诊,应多加注意。
  3.2 鉴别诊断 ①丘疹性荨麻疹:大多为蚊、蚤、璊、臭虫等节肢动物昆虫叮咬所致,部分患者可能与食物过敏以及消化障碍有关。儿童多见,春秋季节发病多。皮损为淡红色梭形风团样丘疹,中心可有小水皰。皮损以四肢、臀部、腰背部多见,自觉瘙痒。可因反复搔抓,引起继发感染。7天皮疹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②多形红斑:好发于四肢远端及面部,皮肤和黏膜均受累,皮损为多形性损害,典型者可见虹膜样皮疹。春秋季好发。以10-30岁组发病率高。③伴腹痛或腹泻者,应需要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进行鉴别。④伴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合并严重感染。
  4 治 疗
  小儿急性荨麻疹大多由于食物、感染或者药物而引起,所以消除病因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是其首要治疗方法。对于病因难以寻找的药物也是治疗其的重要部分。
  4.1 抗组胺药 组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该药有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阿司咪唑、氯苯那敏、特非拉丁、阿伐斯丁、赛庚啶等其均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可与睡前服用。同时新一代的H1受体拮抗剂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叮。以上药物根据病情可单独使用或是联合应用,剂量应充足,达到症状缓解消失后可逐渐减少用量。H2受体拮抗剂常用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4.2 皮质类固醇激素药 该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常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松。小儿使用时剂量要控制合理,尽可能短期使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停药。该类药物为小儿腹型荨麻疹重的首选药。
  4.3 拟交感神经药物 能加强心肌收缩,促进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的收缩,具有一定的抗过敏及抗休克功能。常用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小儿急性荨麻疹并发症严重有喉头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的病例。
  4.4 钙制剂药物 钙离子可使毛细血管的致密性加强,能降低渗出,缓解肿胀。小儿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按体重25mg/kg静脉缓慢推注,1次/d。因局部有较大的刺激性,小儿患者应用时需慎重。
  4.5 维生素C 维生素C作为一种强还原剂,可阻止相关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损伤;可改善并影响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有助于血管胶原蛋白的合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能减轻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流畅通、减少渗出。
  4.6 抗生素类药物 用青霉索或四环素等可使部分患者完全缓解或症状改善。对于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及有胃肠道疾病类型的均可考虑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罗汉超.小儿荨麻疹的诊断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
  [2] 王玉文,蒙秉新.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68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
  [3] 钟华,郝飞.荨麻疹的病理生理与临床[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病”胸痛"等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
妇产科护理是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但是在护理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很容易威胁到产妇的安全,也会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文
脑科手术时,术区皮肤消毒处理是预防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术前铺巾完毕后洗手护士在托盘靠患者头部边缘用无菌治疗巾制做一个存放滴水双极电凝、电刀及吸引头的布袋.然经
【摘要】目的对新时期ICU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了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希望能够支持护理风险发生的防范,降低其发生率,确保护理水平,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ICU病人1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展开研究。结果14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11例患者属沟通障碍、8例患者属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例患者属误吸反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腹腔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妊娠腹腔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总结腹腔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20例腹腔妊娠产妇经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新生儿成活率较低。结论 腹腔妊娠是一种严重的异位妊娠,不及时治疗极易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产妇的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从而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
目的:探讨抗融合酶复合蛋白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4例不明原因慢性肝炎患者行抗线粒体抗体及抗融合酶复合蛋白抗体检测,并应用肝穿组织学检测
【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栓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07—02  “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是一门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其四诊和辨证的基本知识,无不来源于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因而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医诊断病证的基本依据,初步建立中医诊疗疾病的思维方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近
团队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思想为中心,以教师的作用为辅助,并结合团队内部与团队之间的学习,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再经过讨论、分工、合作达到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