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科学课程除了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所以,科学课程又属于人文学科。新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进行《蜗牛》的第二课时教学,在上一课了解了蜗牛身体和运动的基础上,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等其他生活习性。这部分教学任务我设计为“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归纳小结-自主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汇报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小结。”课堂开始学生交流自己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提出还想要研究的问题,并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然后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讨论选择问题、研究方案及所需材料,最后放手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的合作状态下的研究。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学生都是自主研究,充满了自由、安全。
  二、渗透合作意识,推动人文素养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合作重要性明确指出:“乐于合作和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今天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只有选择合作,才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一族;今天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要成为国际人,更需要高超的合作能力。合作将是一种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它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合作性学习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社会,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某件事情的。“神五”、“神六”的上天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与他人合作交流,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生存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通常是一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在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上,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探究能力的表现进行好、中、差合理搭配,使探究小组的水平趋向合理,为互帮互学,共同探究打下基础。小组内成员各有分工,有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各司其职,又为一体,为了完成一个探究任务而努力。学会合作使他们的活动进行得有序而且有效。在课堂上我激励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要畅所欲言,合作伙伴可以予以补充和争论,学生与老师可以产生争论,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便于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在小组活动,把每个同学的思维集结在在一起,科学合理的分工,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三、感受大自然,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自然也是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科学教育中人与自然情感的培养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中之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也是目前人文精神培养的主旋律。而这些并不是老师直接讲出来了学生就能明白的,而是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日积月累,去感受、去体验,进而内化。
  科学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便于我们鼓励孩子投身自然、探索自然,引领他们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和奥秘,从而发展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在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中,当学生来到大树下,通过观察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它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构成一个美妙的生命世界。他们从这课中学到的不只是观察的方法,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从而激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还有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蚕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知道蚕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形态,领悟生命的可爱和神奇,懂得珍爱生命。而且在饲养过程中学生为蚕宝宝精心准备食物,小心翼翼地清理粪便等,又受到了关爱生命的教育。
  科学和人文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有人文精神,人文有科学的基础。只有把科学与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与人文相容,才能完备知识基础;科学和人文相容,才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通过教学我们真正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科学融合,并充实于日常的课堂教学教育中,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将人文精神贯穿到科学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在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实验和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评价,促进幼教质量的提高,我们初步尝试运用各种观察记录作为评价的依据,经过一学期的大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中也碰到过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运用观察以及记录来更有力地促进幼儿的教育评价。  二、文献综述  (一)如何观察幼儿的行为。  1.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
期刊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这种积累,最主要的途径是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和识记背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好学生的指路人与“营养师”,致力于将阅读的重点还原到兴趣、诵读、感悟、积累这基本的能力增长点上,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还给学生一种朴素而又简单的阅读过程。  一、实现生活化阅读,
期刊
生性活泼好动的中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给你“惊喜”,可能随时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这些干扰有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形成尴尬局面。然而,意外事件不一定都会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巧妙和灵活地处理,意外事件反而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它需要教师从容应对,急中生智,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从而使教学课堂少一些尴尬,多几分乐趣。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无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就是课程综合化的问题,亦称课程整合的问题。就历史课程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我们常说文史相通,史地结合,就是这个道理。  一、综合化是历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调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既是学生身心能否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也是知识创新与发展整合化
期刊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阅读对知识的获取和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就无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而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通过阅读教学来达成。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期刊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地方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地方校本教材。补充地方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使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兴化有着2300多年的文明史。以介绍兴化历史为校本教材就是挖掘与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一部教科书。在兴化历史教学中实施美德教育,既是从学科
期刊
在日本每年大约会有4万名新人穿着她设计的婚纱举行婚礼,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也会把她设计的品牌和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时装品牌相提并论,她就是桂由美,她说自己天生就是来设计婚纱的,她说只要你眼中有爱的感觉就可以成为桂由美的模特。
期刊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能有所体会,但仍难以言传,久而久之,致使学生厌学语文。对此,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恰当地处理课文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
期刊
被誉为中国模特之母的汪桂花见证了中国模特界20多年的风云变幻,她与新丝路团队一起先后培养了叶继红、陈娟红、瞿颖、马艳丽、谢东娜、岳梅、姜培林、王海珍、杜鹃、肖青等诸多位享誉海内外的超级名模。她丰富的模特经纪生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经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