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

来源 :桂海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对于应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挑战,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主要包括:推进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引导环境产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民众的环境意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加强政府官员的环境伦理教育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水平。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B82-05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1494(2010)06-0096-05
  
  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處于主导地位,其环境伦理水平的高低、环境伦理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因此,加强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是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政府来说首先是一种道德责任要求,即环境伦理责任要求。所谓政府环境伦理责任,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运用公共权力,为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应当履行的道德责任。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建设是应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内植物繁茂,海岸港湾、沙滩、红树林风光绮丽多姿,是广西的天赋宝地。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在极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当地自然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经济区人口将急剧增加,城镇化率将大大提高,经济总量将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资源、能源消耗将难以避免地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一是人口增加及城镇化率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0%,人口的急剧增加及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活污水及其中污染物产生量的大幅度增加,可能给地表水环境带来大的影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例如,尾气污染、污油、污水及悬浮物污染等给环境带来影响。三是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工业生产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北部湾经济区开发重点建设的石化基地(如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项目)、钢铁基地(如防城港钢铁基地)、林浆纸基地以及北海电厂、钦州电厂和防城港电厂的建设投产等,都将可能给环境带来比较大的影响[1]。这些潜在的环境问题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建设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环境伦理缺失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环境危机呼唤环境伦理建设。渤海湾的环境污染,以及近几年出现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钦州那彭镇大风江水污染事件”[2]等都给我们留下了环境恶化的警示和反思。因此,加强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有助于我们防患于未然,应对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加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建设是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与企业、个人的环境伦理责任不同,政府通过决策和管理对环境发生作用,因而起着引领企业、个人的导向作用。政府的管理权限越广,决策地位越高,对环境的作用就越大,作用的范围就越广,时间就越长。一个企业或普通市民的环境道德只能在个体行为的作用范围内影响环境,而一个地方政府的环境道德却通过决策和管理,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并且可能对区域以外的环境造成影响。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环境破坏等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其中固然有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等客观原因,但更为重要的主观因素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环境伦理素养,没有保护环境的伦理自觉性。由于缺乏应有的环境伦理意识,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单纯经济效益观念严重,牺牲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计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决策不慎,管理不严,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环境的老路,就必须提高政府的环境伦理意识,使政府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地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作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使各级政府官员带头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伦理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环境伦理水平,必然有助于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建设是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环境伦理建设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与道德支撑。在北部湾经济区环境保护中,政府作为环境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其自身的环境道德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说,经济区未来环境状况的好坏、优劣及发展前景是由政府的环境伦理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政府既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又是社会公众意志的体现者、协调者,在涉及代内及代际的权利利益关系及平等关系的环境问题上,必须做出正确的环境伦理价值上的选择。也就是说,必须依法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以权代法,搞灵活变通;更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鱼。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高于民众的环境伦理水平、具有更高的环境伦理自觉意识和更强的环境道德自律,是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对政府及官员的必然要求。
  然而,以往我们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看GDP的增长,容易使政府官员忽视环境道德的培养,滋生对环境不负责任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环境文明建设,必须摒弃传统的政绩评价标准,大力加强政府的环境伦理建设。因为政府的环境道德事关全社会环境文明建设的进程,加强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是激发其为建设环境文明做出贡献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政府官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环境道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环境文明建设,把社会环境文明提升到更高水平,从而促进区域社会向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地方政府应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
  
  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主要是通过它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划等并加以实施来体现的。一个政府是否承担了应有的环境伦理责任,可以通过它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的情况以及它推行这些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力度体现出来[3]。在此范围之内,都是政府应当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那么,在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地方政府应当承担哪些环境伦理责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一是要加强地方性的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法律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制度,它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引、评价、教育和强制的作用。而公益性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特征,环境保护事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政府和法律的支持,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而在发展环保事业的过程中,环境法律法规制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规范、引导和保障着环境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北部湾区域性环境保护特别法,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二是制定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包括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专业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业、农业、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开发中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目标要求、具体任务、时间步骤、工作内容、生物技术、工程措施和政策保障,为北部湾经济区环境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持。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监测监督、污染事故处理监督、生产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监督等项工作,确保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当前关键是要严格实行产业开发项目的环境评价审查,杜绝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型开发项目流入北部湾经济区。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工程、环境产品、环保咨询服务、环保设施应用等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加强对经济区的环境法律、法规与规章实施的监督管理,使环境法制的各项制度,如环境标准制度、废弃物综合利用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得以实施。与此同时,在环境执法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预防为主、“源头控制”战略的指导下,推进环保产品、环保技術和环保服务的广泛应用。要采取对违反环境保护制度行为实行惩罚等行政管理措施,促使企业逐步发展到自觉地使用环保产品和设施;要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使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对环境产业发展的推动变为现实力量。
  (三)积极引导环境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环境型可持续产业,严格把关转移和引进产业,以现代高技术含量、能源节约型、资源循环利用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开发重点。政府作为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及标准的制定者、执行者,在推进经济区环境产业的发展中要切实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要制定加速环境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更多地采用经济刺激方式,解决环境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问题;利用价格杠杆、市场机制等经济手段,解决因价格扭曲、信息失真及决策错误等引起的“政府失灵”问题。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从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如减免关税、实行低关税、政府补贴等引导经济区环境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进入市场进行技术贸易,重视引进和吸收国外环境保护科技的最新成果及环境科学技术,并为环境技术的引进、开发与创新提供明确的技术导向。四是不断探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环境产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加强宏观管理,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在环境投资中的作用,以提高投资效益,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方式。
  (四)大力培育社会民众的环境意识。政府应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要用环境伦理原则和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断提高环境伦理意识和加强环境伦理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伦理水平;二是政府在自觉遵循环境伦理原则和规范之外,还必须承担提高企业、个人的环境伦理水平的任务。这主要是由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特殊职能决定的。政府的环境伦理修养只有转化为广大民众的环境伦理意识和环境伦理实践,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政府要大力培育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确立环境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方式,包括新闻媒介,网络,公益广告等方式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积极倡导“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从而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要把环境道德教育纳入公民的教育体系中,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一种绿色的教育机制,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提高公民履行环境伦理责任的自觉性。
  
  三、目前地方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大力加强环境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使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明显进展[4]。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环境伦理意识不强。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开发、轻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5]。对于环境保护,一些政府官员只是口头上重视,而行动上却忽视;在大会上或口头上,在报告或总结中大谈“环境保护”,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却不甚关心。特别是当发展经济的需求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发生矛盾,影响自身的工作政绩时,往往会选择牺牲环境。二是环保执法不严。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当前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环保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对环境违法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管,对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麻木不仁,缺少应有的环境伦理责任感。三是环保监督不力。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包庇本应该受到处罚的污染企业。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区域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4],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6]。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环境伦理责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了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顺、环境执法权限不清等诸多原因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类中心论”的错误观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界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人类的,可以任意获取。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总是把自身放在主导的地位、中心的地位,以为人类可以任意支配自然、随意掠夺自然。这种对大自然的不友好的态度、不道德的观念和行为,最终也损害了人类自己。因此,人类应当与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伦理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同样负有伦理责任,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积极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以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把人的利益与自然利益对立起来, 把人的利益需求与环境保护看成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认为要追求人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破坏。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这样的行为也是愚蠢的。事实上,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同样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这是因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不能离开自然环境,就必然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7]如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错误地进行解读,那就必然在破坏自然的同时最终也毁灭人类自身。
  (二)生态环境影响的滞后性。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调是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果往往不是立即就能显现出来,人们也不能马上就能感受到,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时往往不被发现或不受到重视。由于生态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使人们难以产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迫切需要,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伦理责任意识。现代科学证明: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才会逐渐地显现出来,而其损害后果往往要由下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来承担。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眼前的、当代人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子孙后代人的利益,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很少顾及其长远的环境后果[8]。今天,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就要公正地对待后代人,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发展;我们要吸取“先发展,后治理”的历史教训,对环境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地考虑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促进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政绩考核目标的片面性。长期以来,对政府官员的选拔和政绩评估,重视的是GDP业绩的考核,而忽视对环境政绩的考核,往往是以“GDP成败论英雄”。尽管这些年有些地方政府实行环境污染“一票否决”,使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未能完全消除。由于政绩考核目标的片面性,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官员在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问题上短期行为严重,结果是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官员由于获得显赫政绩而官运亨通,而那些注重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官员则因近期效益难以显现而得不到重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往往面临两难的困境。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政府官员不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他们在任期内不考虑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盲目决策,追求经济政绩;在进行项目建设、搞资源开发时,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导致掠夺性资源开发屡禁不止,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
  
  四、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要有效地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提高其环境伦理水平,增强政府的环境行政能力,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各项教育,提升政府官员的环境道德水平
  政府官员不仅是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只有切实加强自身的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理念,才能为北部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中心等干部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它们的优势,对各级政府官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环境伦理教育。第一,加强环境伦理问题的理论教育,使其加深对政府环境伦理责任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增强履行环境道德责任的自觉性。第二,加强环境科学的知识教育,提高环境科学的理论水平。通过教育使他们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了解环境科学的最新知识,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谋划区域发展规划时,切实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利用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确立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三,加强环境政策、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通过教育使政府官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政策、环保法律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水平,在进行环境行政、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时不仅懂法、而且会用法、护法,从而及时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第四,深入开展国际国内环境问题教育、区情教育以及环境的警示教育,使政府官员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国内及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充分认识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唤起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与环境和谐相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強化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制度建设,提升政府官员的环保决策能力
  加强环境伦理的制度建设,对于提升政府官员的环境道德水平,从宏观决策上控制环境污染、防止环境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认真吸取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那些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决策失误,并由此导致灾难性环境事故的惨痛教训,引以为鉴、力戒重犯。为此,政府在进行决策和环境监管中,要切实坚持保护自然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环境伦理的重要原则,建立和完善环境与促进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使政府官员建立基于环境道德之上的行政理念和科学决策机制,自觉地运用环境伦理原则和环境道德规范来调整自身的决策行为和监管行为。在制定北部湾的区域开发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要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长远考虑、统筹兼顾和科学决策,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保证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 把环保考核引入政府政绩评估中,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
  在政府政绩评估中,引入环保考核指标,有利于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考核政府官员的环境政绩,一是要讲究环境效益,注重考察当地经济的发展效率、环境质量的改善状况和改善程度、资源消耗速度和下降水平、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生产水平是否达标,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等项指标;要把环境质量的改善状况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与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使政府官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克服政绩上的短期行为。二是要实施绿色经济核算,把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及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引导各级政府官员树立绿色政绩观、绿色决策观,摈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将谋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付诸实践,从而使各级地方政府把环境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强化对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监督,确保政府官员自觉遵守环境道德
  政府官员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在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环境道德监督机制,才能使他们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守环境道德。第一,加强组织监督。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进行考评和民意测验,及时了解并切实掌握政府官员履行环境道德责任的情况,不断规范他们的环境道德行为。第二,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作用,扬善惩恶,形成一种监督制约政府官员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强大舆论力量,为环境道德的实践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第三,加强群众监督。要开辟群众监督政府官员环境行政的各种渠道,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和道德约束力,推动政府官员积极参与履行环境道德责任的社会实践。第四,加强职能监督部门的监督。各级人大、地方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的力度,鼓励群众举报与投诉危害环境的行政行为。对破坏环境的行政行为,由人大、环保或司法机关等权威部门举行听证会,追究其责任;对错误决策造成重大失误者,要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曾艳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81-82.
  [2] 环保部通报查处广西钦州那彭镇大风江水污染事件[EB/OL]. [2008-05-29] http://news.163.com/08/0529/18/4D4MAI5E000120GU.html.
  [3] 向玉乔.政府环境伦理责任论[J].伦理学研究,2003(1):49.
  [4] 梁斌.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源环境保护情况的报告[EB/OL].[2010-10-08]http://www.gxrd.gov.cn.
  [5] 许海鸥.广西北海政府治理污染不及格,人大投票不通过[N].南国早报,2008-10-30.
  [6] 韦杰宏.2008年广西环境保护发展报告[C]//周可达.2009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3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8.
  [8] 王露璐,陈悦.我国环境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江苏大学学报,2004(5):33.
  
  責任编辑 余 青
  
  On Local Government’s Environment Ethics
  ——taking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s an example
  
  REN Hao-ming
  (Party School of Guangxi Committee of the CPC,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arising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bi Gulf economic zone and to push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zon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ense of environment ethic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responsi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demanded by environment ethics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syste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ll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favorable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mproving public citizen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 Presently, many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government’s sense of environment ethics are still found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which must be solved by taking 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irst, to improve government official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education; second,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by establishing relevant system and mechanism; third, to guide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build correct outlook on political achievement; fourth,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morality.
  Key Words: Guangxi Beibi Gulf economic zone;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eth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中国一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对于加强东盟各国的贸易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一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的签署,使解决贸易争端有了法律依据,但该协定在运用时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应当从立法上扩大主体的范围,建立一份专家名单,设立常设仲裁庭,增设仲裁裁决的复核程序,建立“跟随执行监督制度”,增设贸易和投资纠纷预防机制,建立中国一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关键词:中国一东盟;贸易争端;解
期刊
摘要:10年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发展条件差别较大。根据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通过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促进西部加快发展是今后西部开发较切合实际的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发展条件优越,可作为西部地区带动增长极进行培育。国家应该在西部地区选定更多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加以重点扶持,使它们迅速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龙头,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
期刊
摘要:发展农机综合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依据劳动替代、产业基准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判断,发展农机综合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从东盟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的分析表明,发展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具有竞争和政策的优势,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基于东盟的整体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层次性,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的发展,应选择集群化战略、基地化战略、低成本扩张战略、高质量售后服务战
期刊
摘要:政治用语,是指常态政治生活中惯常使用的话语或术语。不同的政治用语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政府过程学说旨在研究和揭示政府实然运行的过程,而中国的政府过程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政府过程。从政治用语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彰显了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当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它既有其独到的优点,也不乏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当着力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中国;政府过程;政治用
期刊
摘要:清代的广西地方官府在维护市场规则、统制经营、调控金融和公务采买等方面所采取的市场干预行为对当时广西的经济运行秩序产生了双重影响:既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因违反市场规律而导致经济波动不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清代;广西地方官府;市场干预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3-0112-04    城市工商活动的有序进
期刊
摘要:安徽农村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存在许多爆发公共危机的隐患。在公共治理理念的视角下,以安徽为例,从治理主体、治理进程和治理内容三个方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构建,通过预警、应急、责任和激励等系列机制的理论阐述,力图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消弭和化解农村公共危机在我国农村所造成的影响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公共治理;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安徽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它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德性伦理;西方德性伦理学;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广西的农机综合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集群发展基础。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广西农机综合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要立足于广西的农业产业基础、农机产品特色和面向东盟的机遇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宜重点选择广西柳州市,并按照生产、销售、服务、研发“四位一体”的思路进行布局,从而形成具有现代产业特色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园区。  关键词:东盟;广西;农机综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期刊
摘 要:桂北经济区利用丰富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形成了九种较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初步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但目前桂北经济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从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健全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建设服务体系和在城市工矿和农村之间、农业经营实体之间开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大循环建设,才能促进桂北经济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建设的进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管理走向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背景下,实现社会管理各系统的协同已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衢州市“三民”工程的时间也证明协同治理是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现阶段构建农村社会协同治理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必须动态分析民情,把握农村公共需求;必须沟通协商,维护农村公共利益;必须全程服务,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关键词:农村社会;协同治理 ;衢州“三民工程”  中图分类号: C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