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国冰城哈尔滨的春天就是这么淘气,明明已是丁香花开的时节,却依然能感受到春寒料峭。昨天还是艳阳高照,可一夜过后,北风伴随着春雨缠绵而至,原以为能在细密的雨丝中找到“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温柔,可冷入骨髓的温度,让人彻底放弃对“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期盼。也罢,就在春寒中来一次出行,在冷冷的雨往脸上胡乱地拍的节奏下,与冰冷的暮春来一次深情的拥抱。
与《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的邂逅其实很偶然,笔者和朋友在采访完我国首位速滑世界冠军罗致焕先生后,原打算去宣庆街的哈尔滨体育学院转转,结果就在哈体院的大门旁边,看到了一个不大的门脸儿。大门的上面挂着一个木头牌子,写着“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四周用暖色调的灯管点缀着。在阴雨的街头,看到泛着蛋黄色灯光的牌匾,不由得心下一怔,这是什么时候开的文史馆呢。我询问同事,他说:“进去看看吧。”说完,推门而入。我犹豫了一下,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不大的门脸儿,看到旁边写着“XX饮吧”,心想,看来这喝水的地方也有玄机啊!想罢,跟着他的脚步走了进去。
门里是个安静的世界,右手边是卖咖啡、热饮和小零食的吧台,左边是一些小圆桌,也许我们来得早了,此时这个小小的饮吧并没有其他顾客。年轻的服务生热心地为我们指引文史馆的方向,并且一再向我们介绍说,可以在圆台坐一会儿,顺带喝点热饮。我们婉拒了他的邀请,轻轻地走过他的身边,原来就在这个饮吧的后面,就是我们要找的“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
文史馆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它与饮吧是前后隔开的,中间一道风格简朴的竹篱笆,把饮吧的幽静与文史馆的深邃隔离开来。穿过竹篱笆搭建的一道小门,便进入到文史馆内。四周的墙壁上都是照片,按照哈尔滨体育学院开展冰雪运动的不同时间,以年代为顺序,从入口的左边开始,直到入口的右边结束。文史馆的中间部分展示着不同时期的滑雪器具,包括早期的滑雪板、冰刀,靠近右边墙壁的则是部分运动员的奖牌,对着入口小门的墙壁旁放着一排奖杯,虽然样式各异,但想来应是当年运动员们努力拼搏获得的奖励。从整体来看,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虽然内部空间小了一些,但冰雪文化的氛围倒是非常浓郁的。
作为国内第一所开展冰雪教学的体育院校,哈尔滨体育学院多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冬季竞技体育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了更好地传播龙江冰雪文化,由哈尔滨体育学院建设了这座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该定位兼具了收藏展示、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三大功能,主要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项目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历届体院运动员摘金夺银的过程、比赛过程中的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经成为我省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冰雪主题博物馆,成为我国冰雪运动推广传播和冰雪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冰雪运动留给我国的一项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冰雪运动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那是一种不畏严寒、征服自然的态度,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是一种追求卓越、志存高远的境界。这些都是冰雪运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和精神根植于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这样的寒地黑土和冰天雪地,与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等独特的龙江精神和黑土文化是高度契合的,也是完全统一的。
作为文史馆的重要支撑,实物展品附带的历史信息和视觉、体验冲击力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观众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一个博物馆本身的价值和业界的地位并不在于投资和建筑规模,关键在于藏品丰富和珍贵价值,这也是衡量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的标准。在馆内,最吸引人目光的便是橱窗里的各种奖牌,尽管因为年代久远,金牌上的字迹看起来已稍显模糊,但那些颜色灿灿的金牌,都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馆内还收藏有一些中国早期冰雪比赛时所用的秒表,看起来已经很古老了,但在当年那个火热的年代,这是记录冰雪运动员成绩的最好证明。在入门处,有一个身穿简陋衣服的人像,看上去很像早期人们在冰天雪地时活动的样子,背着滑雪板,戴着简陋的帽子,套在手上的手套很破旧,甚至那滑雪板都有点短,这就是过去人们在冬天进行生产生活时所使用的最原始的器具。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生活技能已经转变成竞技体育的赛事,但不变的依然是人们战天地、斗严寒的豪迈情怀。
漫步在文史馆内,仿佛走在时光隧道里,墙壁上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不尽相同,但都是过去某个时间节点上的瞬间,比如罗致焕获得我国第一枚速滑金牌的领奖照片,哈体院在改革开放后复建的动工照片,还有很多我省运动员代表祖国参加亚冬会和冬奥会的比赛及获奖照片。看着他们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那绽放的笑脸尽情展现着我省冰雪运动员为祖国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故事。
走出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天空依然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暮春时分雨正浓,也是冰城为数不多的天气情况。站在宣庆街的街头,看到道路两边林立的店铺,不禁回想起当年跟朋友们在这条街上寻找美食的美好时光。平日里喧闹是宣庆街永远的主题,但是在这个春雨如丝的日子里,街上的行人皆是步履匆匆。而我身后的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却不因无人光顾而显冷清,尽管门牌不醒目,内部空间也不大,但丰富的文化内涵,珍贵的馆藏品,必将使得这座刚建立不久的文史馆,成为未来中国冰雪文化最好的传播者。
与《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的邂逅其实很偶然,笔者和朋友在采访完我国首位速滑世界冠军罗致焕先生后,原打算去宣庆街的哈尔滨体育学院转转,结果就在哈体院的大门旁边,看到了一个不大的门脸儿。大门的上面挂着一个木头牌子,写着“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四周用暖色调的灯管点缀着。在阴雨的街头,看到泛着蛋黄色灯光的牌匾,不由得心下一怔,这是什么时候开的文史馆呢。我询问同事,他说:“进去看看吧。”说完,推门而入。我犹豫了一下,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不大的门脸儿,看到旁边写着“XX饮吧”,心想,看来这喝水的地方也有玄机啊!想罢,跟着他的脚步走了进去。
门里是个安静的世界,右手边是卖咖啡、热饮和小零食的吧台,左边是一些小圆桌,也许我们来得早了,此时这个小小的饮吧并没有其他顾客。年轻的服务生热心地为我们指引文史馆的方向,并且一再向我们介绍说,可以在圆台坐一会儿,顺带喝点热饮。我们婉拒了他的邀请,轻轻地走过他的身边,原来就在这个饮吧的后面,就是我们要找的“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
文史馆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它与饮吧是前后隔开的,中间一道风格简朴的竹篱笆,把饮吧的幽静与文史馆的深邃隔离开来。穿过竹篱笆搭建的一道小门,便进入到文史馆内。四周的墙壁上都是照片,按照哈尔滨体育学院开展冰雪运动的不同时间,以年代为顺序,从入口的左边开始,直到入口的右边结束。文史馆的中间部分展示着不同时期的滑雪器具,包括早期的滑雪板、冰刀,靠近右边墙壁的则是部分运动员的奖牌,对着入口小门的墙壁旁放着一排奖杯,虽然样式各异,但想来应是当年运动员们努力拼搏获得的奖励。从整体来看,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虽然内部空间小了一些,但冰雪文化的氛围倒是非常浓郁的。
作为国内第一所开展冰雪教学的体育院校,哈尔滨体育学院多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冬季竞技体育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了更好地传播龙江冰雪文化,由哈尔滨体育学院建设了这座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该定位兼具了收藏展示、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三大功能,主要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项目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历届体院运动员摘金夺银的过程、比赛过程中的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经成为我省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冰雪主题博物馆,成为我国冰雪运动推广传播和冰雪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冰雪运动留给我国的一项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冰雪运动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那是一种不畏严寒、征服自然的态度,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是一种追求卓越、志存高远的境界。这些都是冰雪运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和精神根植于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这样的寒地黑土和冰天雪地,与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等独特的龙江精神和黑土文化是高度契合的,也是完全统一的。
作为文史馆的重要支撑,实物展品附带的历史信息和视觉、体验冲击力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观众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一个博物馆本身的价值和业界的地位并不在于投资和建筑规模,关键在于藏品丰富和珍贵价值,这也是衡量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的标准。在馆内,最吸引人目光的便是橱窗里的各种奖牌,尽管因为年代久远,金牌上的字迹看起来已稍显模糊,但那些颜色灿灿的金牌,都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馆内还收藏有一些中国早期冰雪比赛时所用的秒表,看起来已经很古老了,但在当年那个火热的年代,这是记录冰雪运动员成绩的最好证明。在入门处,有一个身穿简陋衣服的人像,看上去很像早期人们在冰天雪地时活动的样子,背着滑雪板,戴着简陋的帽子,套在手上的手套很破旧,甚至那滑雪板都有点短,这就是过去人们在冬天进行生产生活时所使用的最原始的器具。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生活技能已经转变成竞技体育的赛事,但不变的依然是人们战天地、斗严寒的豪迈情怀。
漫步在文史馆内,仿佛走在时光隧道里,墙壁上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不尽相同,但都是过去某个时间节点上的瞬间,比如罗致焕获得我国第一枚速滑金牌的领奖照片,哈体院在改革开放后复建的动工照片,还有很多我省运动员代表祖国参加亚冬会和冬奥会的比赛及获奖照片。看着他们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那绽放的笑脸尽情展现着我省冰雪运动员为祖国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故事。
走出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天空依然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暮春时分雨正浓,也是冰城为数不多的天气情况。站在宣庆街的街头,看到道路两边林立的店铺,不禁回想起当年跟朋友们在这条街上寻找美食的美好时光。平日里喧闹是宣庆街永远的主题,但是在这个春雨如丝的日子里,街上的行人皆是步履匆匆。而我身后的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却不因无人光顾而显冷清,尽管门牌不醒目,内部空间也不大,但丰富的文化内涵,珍贵的馆藏品,必将使得这座刚建立不久的文史馆,成为未来中国冰雪文化最好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