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夫,你摸摸看我脖子后面,是不是有一点突出来呀,平时转头的时候就在咔嗒咔嗒响,这个严重吗?”
“大夫,我前阵子落枕,做了按摩后,脖子就一直很僵,低头看一小会儿手机就开始不舒服,怎么办啊?”
“大夫,我上周做的体检,报告说我的颈椎轻度增生,曲度变直,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颈椎病专科门诊,这些问题堪称病人咨询的前三名,而这类情况恰恰是颈椎病早期的报警信号。
“颈椎曲度变直”,无伤大雅却又扰人心神
许多年轻人都是典型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忙碌的工作节奏让人养成了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习惯,但也把人困在了办公桌椅前的“一亩三分地”。职场人肩颈没个小毛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白天伏案盯屏幕,路上低头玩手机,回家沙发上各种瘫,长时间下来,脖子僵硬酸痛都算是小事儿了,严重点还会头晕眼花,四肢麻木。或许都忘记了有个健康的肩颈是什么样的体验了吧。
虽说那些肩颈不适、头晕眼花的症状常被我们忽略,但定期做体检后,看到报告单上的“增生”“萎缩”“变性”这些字眼,会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担惊受怕。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更习惯获取文字化的信息,却总是忽略切身的感受,而大部分恐慌和担心,都来自对自己身体的不了解。
颈椎曲度为什么会变直呢?
颈椎曲度变直最常见的原因是颈部韧带松弛硬化。可能是经常坐车打瞌睡时候的“摇头晃脑”减弱了韧带弹性,也可能是长期坐着低头看手机让颈部韧带提前老化:与之相伴的是,你的脖子会在转动时非常频繁地发出声响。
根据颈椎变直的原因,可以将其分成前倾式和后仰式两类。
前倾过度的颈椎变直,上颈段之间互相贴得很紧,容易造成椎间关节紊乱,压迫周围神经引起头痛的症状;下颈段因为前侧过度屈曲导致后侧距离被拉大,造成颈椎后侧韧带牵拉过度,破坏下颈段的稳定性。
后仰过度的颈椎变直恰好与之相反,上颈段后侧韧带被拉开,头部转动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而下颈段之间会贴得很紧,椎间关节紊乱,压迫穿行其中的神经,会引起肩背部和上肢的麻木。
脖子转动时“咔咔”作响是怎么回事?
常常和颈部曲度相伴发生的,是活动头部时颈部发出的“咔咔”响声,这个弹响来自过度拉伸的颈部。当颈椎曲度变直时,相应的韧带受到牵拉,就容易变性,表现为形态上变厚、质地上变硬。当颈部活动时,这些变性的韧带相互摩擦撞击,就会发出咔嗒的声响。
当你感觉到颈部僵硬不适时,按揉颈部会摸到颈部后侧肌肉当中有个硬块隆起,颈部酸胀感日益加重,甚至无法坚持在办公桌前连续工作超过一个小时,中途抬头会发出一连串的声响,那就表示你的颈部已经需要保养了。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去专业的医院拍一个颈椎X线。通过X线片可以大致看到颈椎整体曲度是否发生了改变,颈椎椎体之间的空隙是否异常,颈椎椎体的边缘是否平整。如果发现密度增高的钙化影,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曲度异常,那就意味着颈椎已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随时会发展成颈椎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先从纠正错误的姿势开始。
颈椎常规状态的“中立位”,应该是抬头正视前方的姿势,此时颈椎椎体通过曲度支撑、颈部的韧带和肌群在动静平衡中协同分工,最高效率地起到维持颈部稳定的功能。
而在生活中,看手机、用电脑、写字,我们常常采用低头和前傾的不良姿势,导致颈椎在非常规状态下受到不均匀的力。为了维持这种非常规姿势,韧带已被过度地拉长而失去了张力,此时这里的小肌群就会承担起任务,通过枕下肌群的牵拉,使头部能在低头状态下保持稳定。然而肌肉发力所需的能量较大,因此很难长时间维持,肌肉疲劳后,颈后的酸胀感就出现了。
肌肉劳损之后颈椎开始退变
当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支撑颈部时,为了支撑住颈椎在低头状态下的稳定,韧带会逐渐增厚变硬,椎体表面会长出“骨刺”,椎体之间的关节也会为了使互相之间的接合更结实而变形。这些局部加固破坏了原有的颈椎形态,增厚、突出、硬化等改变容易压迫到附近的神经、血管、脊髓,引起更严重的症状,由此可见,这类代偿机制总是会“好心帮倒忙”。
韧带硬化和骨质增生的硬度和它们形成的时间有关。根据各区域受力大小,骨赘(即骨质增生)一般最早出现在受力集中的第五、第六颈椎,所以这些区域的韧带、椎体变性程度比较重。不巧的是,这里恰恰游走着许多非常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受到异常骨质增生和增厚硬化的韧带的压迫和刺激,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
因为颈部肌群普遍细小,力量有限,颈部很难长期依赖它们来维持平衡,时间一久,颈部后侧肌群就容易劳损僵硬,甚至发凉,病理学中称之为“痉挛”。用手摸摸自己后颈部,如果触感冰凉僵硬,转头时会有微微的刺痛感,那你就很可能已经患上颈椎病了。这种病位仅停留于颈部肌群、韧带和关节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颈椎病,被统称为“颈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认识及对策
几乎所有的颈椎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活动功能障碍,比如低头、仰头、侧屈、旋转这些动作,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活动受限。当颈部活动到某个位置某个角度,就会痛得很明显。在这个症状基础上,因为不同结构受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会反映出不一样的症状特点。
当神经根被增生的骨赘或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后,早期会出现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加之椎体活动的牵拉加重了骨赘或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刺激,出现的缺血性病变进一步加重了神经根的退行性病变,引起手麻、疼痛等神经症状。
脊髓的压迫可能来自前方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也可能来自后方肥厚增生的黄韧带。脊髓的病理变化取决于受压的程度和时间,压迫早期会造成血流障碍,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压久后造成血管痉挛,血管壁增厚,会比较难恢复,症状表现为脊髓变性改变,出现感觉障碍为主的症状。
椎动脉受压时,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椎动脉周围伴行着大量的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也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反射症状,从而刺激椎动脉痉挛,导致供血不足。
无论什么类型的颈椎病,都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颈椎病有哪些认识误区?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一:转动颈椎时发出声响就表示有颈椎病了。
事实上,转动脖子时颈椎所发出“咔咔”的声响,主要是颈部的韧带和椎体骨骼发生摩擦所致,原因可能是椎体发生了骨质增生,也可能是韧带增厚,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二:脖子和肩部感到酸痛就表示有颈椎病了。
大部分肩颈的酸痛主要是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还会伴随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甚至双脚走路会有踩棉花的感觉,因此不要把脖子和肩膀的酸痛简单地当作颈椎病来对待。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三:枕头低一点或者趴着睡对颈椎好,空调太冷会引起颈椎病。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高枕并非无忧”,因此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低枕、记忆枕,甚至直接趴着睡觉。然而,趴着睡觉肯定要把头部扭向一侧,反而会导致颈椎在睡眠时保持弯曲状态。其实枕头的选择,仰睡还是侧睡,关键在于要保持颈部正常的生理曲度。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四:倒走、做瑜伽、按摩有助于缓解颈椎病。
颈椎病的病因从医学角度来看,是颈椎后侧脊髓、两侧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倒走、瑜伽、按摩都对这些压迫没有直接的效果。倒走甚至还会增加不慎摔倒引发颈椎受损的风险;瑜伽的许多动作如果控制不好力度,会损伤颈椎之间的韧带;推拿按摩虽然可以缓解肩颈肌群的紧张和痉挛,恢复颈椎活动,但不恰当的发力或复位扳法会加重症状,甚至会导致瘫痪。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医生让你上班更轻松》 作者:孙悦礼)
“大夫,我前阵子落枕,做了按摩后,脖子就一直很僵,低头看一小会儿手机就开始不舒服,怎么办啊?”
“大夫,我上周做的体检,报告说我的颈椎轻度增生,曲度变直,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颈椎病专科门诊,这些问题堪称病人咨询的前三名,而这类情况恰恰是颈椎病早期的报警信号。
“颈椎曲度变直”,无伤大雅却又扰人心神
许多年轻人都是典型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忙碌的工作节奏让人养成了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习惯,但也把人困在了办公桌椅前的“一亩三分地”。职场人肩颈没个小毛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白天伏案盯屏幕,路上低头玩手机,回家沙发上各种瘫,长时间下来,脖子僵硬酸痛都算是小事儿了,严重点还会头晕眼花,四肢麻木。或许都忘记了有个健康的肩颈是什么样的体验了吧。
虽说那些肩颈不适、头晕眼花的症状常被我们忽略,但定期做体检后,看到报告单上的“增生”“萎缩”“变性”这些字眼,会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担惊受怕。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更习惯获取文字化的信息,却总是忽略切身的感受,而大部分恐慌和担心,都来自对自己身体的不了解。
颈椎曲度为什么会变直呢?
颈椎曲度变直最常见的原因是颈部韧带松弛硬化。可能是经常坐车打瞌睡时候的“摇头晃脑”减弱了韧带弹性,也可能是长期坐着低头看手机让颈部韧带提前老化:与之相伴的是,你的脖子会在转动时非常频繁地发出声响。
根据颈椎变直的原因,可以将其分成前倾式和后仰式两类。
前倾过度的颈椎变直,上颈段之间互相贴得很紧,容易造成椎间关节紊乱,压迫周围神经引起头痛的症状;下颈段因为前侧过度屈曲导致后侧距离被拉大,造成颈椎后侧韧带牵拉过度,破坏下颈段的稳定性。
后仰过度的颈椎变直恰好与之相反,上颈段后侧韧带被拉开,头部转动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而下颈段之间会贴得很紧,椎间关节紊乱,压迫穿行其中的神经,会引起肩背部和上肢的麻木。
脖子转动时“咔咔”作响是怎么回事?
常常和颈部曲度相伴发生的,是活动头部时颈部发出的“咔咔”响声,这个弹响来自过度拉伸的颈部。当颈椎曲度变直时,相应的韧带受到牵拉,就容易变性,表现为形态上变厚、质地上变硬。当颈部活动时,这些变性的韧带相互摩擦撞击,就会发出咔嗒的声响。
当你感觉到颈部僵硬不适时,按揉颈部会摸到颈部后侧肌肉当中有个硬块隆起,颈部酸胀感日益加重,甚至无法坚持在办公桌前连续工作超过一个小时,中途抬头会发出一连串的声响,那就表示你的颈部已经需要保养了。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去专业的医院拍一个颈椎X线。通过X线片可以大致看到颈椎整体曲度是否发生了改变,颈椎椎体之间的空隙是否异常,颈椎椎体的边缘是否平整。如果发现密度增高的钙化影,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曲度异常,那就意味着颈椎已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随时会发展成颈椎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先从纠正错误的姿势开始。
颈椎常规状态的“中立位”,应该是抬头正视前方的姿势,此时颈椎椎体通过曲度支撑、颈部的韧带和肌群在动静平衡中协同分工,最高效率地起到维持颈部稳定的功能。
而在生活中,看手机、用电脑、写字,我们常常采用低头和前傾的不良姿势,导致颈椎在非常规状态下受到不均匀的力。为了维持这种非常规姿势,韧带已被过度地拉长而失去了张力,此时这里的小肌群就会承担起任务,通过枕下肌群的牵拉,使头部能在低头状态下保持稳定。然而肌肉发力所需的能量较大,因此很难长时间维持,肌肉疲劳后,颈后的酸胀感就出现了。
肌肉劳损之后颈椎开始退变
当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支撑颈部时,为了支撑住颈椎在低头状态下的稳定,韧带会逐渐增厚变硬,椎体表面会长出“骨刺”,椎体之间的关节也会为了使互相之间的接合更结实而变形。这些局部加固破坏了原有的颈椎形态,增厚、突出、硬化等改变容易压迫到附近的神经、血管、脊髓,引起更严重的症状,由此可见,这类代偿机制总是会“好心帮倒忙”。
韧带硬化和骨质增生的硬度和它们形成的时间有关。根据各区域受力大小,骨赘(即骨质增生)一般最早出现在受力集中的第五、第六颈椎,所以这些区域的韧带、椎体变性程度比较重。不巧的是,这里恰恰游走着许多非常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受到异常骨质增生和增厚硬化的韧带的压迫和刺激,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
因为颈部肌群普遍细小,力量有限,颈部很难长期依赖它们来维持平衡,时间一久,颈部后侧肌群就容易劳损僵硬,甚至发凉,病理学中称之为“痉挛”。用手摸摸自己后颈部,如果触感冰凉僵硬,转头时会有微微的刺痛感,那你就很可能已经患上颈椎病了。这种病位仅停留于颈部肌群、韧带和关节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颈椎病,被统称为“颈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认识及对策
几乎所有的颈椎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活动功能障碍,比如低头、仰头、侧屈、旋转这些动作,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活动受限。当颈部活动到某个位置某个角度,就会痛得很明显。在这个症状基础上,因为不同结构受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会反映出不一样的症状特点。
当神经根被增生的骨赘或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后,早期会出现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加之椎体活动的牵拉加重了骨赘或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刺激,出现的缺血性病变进一步加重了神经根的退行性病变,引起手麻、疼痛等神经症状。
脊髓的压迫可能来自前方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也可能来自后方肥厚增生的黄韧带。脊髓的病理变化取决于受压的程度和时间,压迫早期会造成血流障碍,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压久后造成血管痉挛,血管壁增厚,会比较难恢复,症状表现为脊髓变性改变,出现感觉障碍为主的症状。
椎动脉受压时,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椎动脉周围伴行着大量的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也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反射症状,从而刺激椎动脉痉挛,导致供血不足。
无论什么类型的颈椎病,都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颈椎病有哪些认识误区?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一:转动颈椎时发出声响就表示有颈椎病了。
事实上,转动脖子时颈椎所发出“咔咔”的声响,主要是颈部的韧带和椎体骨骼发生摩擦所致,原因可能是椎体发生了骨质增生,也可能是韧带增厚,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二:脖子和肩部感到酸痛就表示有颈椎病了。
大部分肩颈的酸痛主要是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还会伴随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甚至双脚走路会有踩棉花的感觉,因此不要把脖子和肩膀的酸痛简单地当作颈椎病来对待。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三:枕头低一点或者趴着睡对颈椎好,空调太冷会引起颈椎病。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高枕并非无忧”,因此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低枕、记忆枕,甚至直接趴着睡觉。然而,趴着睡觉肯定要把头部扭向一侧,反而会导致颈椎在睡眠时保持弯曲状态。其实枕头的选择,仰睡还是侧睡,关键在于要保持颈部正常的生理曲度。
颈椎病认识误区之四:倒走、做瑜伽、按摩有助于缓解颈椎病。
颈椎病的病因从医学角度来看,是颈椎后侧脊髓、两侧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倒走、瑜伽、按摩都对这些压迫没有直接的效果。倒走甚至还会增加不慎摔倒引发颈椎受损的风险;瑜伽的许多动作如果控制不好力度,会损伤颈椎之间的韧带;推拿按摩虽然可以缓解肩颈肌群的紧张和痉挛,恢复颈椎活动,但不恰当的发力或复位扳法会加重症状,甚至会导致瘫痪。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医生让你上班更轻松》 作者:孙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