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来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使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网络的出现,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里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它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为学生服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即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它的设计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个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学中其适合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限的知识,一方面又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地学习,促进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同一主题提出不同问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找出答案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但应该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应该在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怎么教,更要注重怎么学,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交互式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交互式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把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获取信息已不仅仅依靠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积极主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应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这样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讨论,扮演好辅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教师己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的现代教学思想。
  当然,教师角度的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必将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也将会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必须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每一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不应有丝毫的忽视。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当好组织者、辅导者、合作者。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适应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认识,做到:①转变观念。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教师要接受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加强宣传和学习,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师要认识到我们开展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认识到完成跨世纪的教育变革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现代化教育。谁把握了信息科学技术,谁就把握了未来教育,谁就能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②角色转化意识到位。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讲,就是教师由“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和“指导者”,将学生从“吸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③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而且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信息分散等因素,造成信息吸收的困难。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效应。④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实现三个面向目标,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首先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其次学会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学会常用软件如Authorware、Photoshp、Frontpage的使用和技巧。同时学习上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获取、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育科研被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农村小学的教研工作,对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边远农村小学在教研工作方面普遍存在  着一些问题,亟需改进。  一是教研活动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活动主题随意,组织形式单调,收效甚微。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但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和组织领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根本没确立过适合本校实际
期刊
2005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研讨会”。这次培训首先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包括的内容不仅有幻灯机、投影仪、复读机、电视、多媒体、电影、录像、收音机等,而且还包括手机、网络等等的与电子技术有关的能传播信息的电子器材;其次,对“整合”这一词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它可以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整合,也可以是对信息提取与筛选的整合,还可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我
期刊
20世纪已经过去了。20世纪中国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对不少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来说,不仅有较长期的亲身经历,也有较深切的具体感受,我们有责任为之作一番历史的回眸与反思,乃至作出一定的理性的概括。我在此文所要论及的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问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与感受。文章的纲目和内容大致如下:    一、教育改革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点    20世纪中国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期刊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科学对话,来高质量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呢?美国学者哈默顿曾说过:“阅读艺术就是怎样适当地略过不必要阅读的部分。”面对文本,语文教师需要练就的是高屋建瓴的驾驭能力,在教学中能够科学地聚焦、放大、凸显重点、难点之处,还要学会放弃,以便更有效地收获。在此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认识。    一、引领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试验教科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教材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全书两册共有各种各样的插图近500幅。插图除了形象、生动地说明文字内容外,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或是建立一种物理图景,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过程的直观再现等等。在物理复习中,以插图为线索,进行“看图写话”“看图说话”和“编制插图习题”,犹如精彩的电影片段,使教材内容一幕幕
期刊
启发式教学是我们永恒的教学指导思想。但怎样的教学才是启发式教学?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本人的实践总结,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精心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思辩、积极寻求答案,才算是基本把握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    一、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    凡当教师的人都知道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但以本人的理解而言,不是全部的教师都弄清楚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也有一
期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毫不夸张的说,中考作文标题拟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分。话题作文一般都是“题目自拟”,可是相当一部分考生缺少的恰恰是拟题能力。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凝炼、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差的作文标题一般有直白、平淡、庸俗、罗嗦、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特点。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看到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
期刊
我国语文教育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目的,说白了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是不是还要进行人文、思想教育?  新课标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权威性总结,基本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人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必要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文化;语文课程的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是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一般信息比较闭塞,教育观念及理念有待改善
期刊
自2003年暑期前教材培训开始,我们首批实验教师就与我们的孩子相约课改之路。各实验老师携起手来积极钻研课改理论、进行课改研讨、实践和交流,由原来对课改的迷茫和无知到逐步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发展新课程,现在都能较熟练地运用课改理念进行创新教学,并能指导和带动青年教师进行课改实验。  一路走来,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现在能准确定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基本落实了“三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