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中“顿、抻、伸”元素的运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p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元素的加工整理与创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通过民间舞动作元素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展现出该民族舞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风格特征。舞蹈作品《丽人》便是在展现朝鲜族舞蹈传统风格动律的基础上将动作元素“顿、抻、伸”进行提炼加以呈现,从而将修长清雅的舞蹈姿态展现出来。本文以舞蹈作品《丽人》为论述基础,主要探究作品中 “顿、抻、伸”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丽人》;“顿”;“抻”;“伸”
  朝鲜族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中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有“顿、抻、伸”三种元素动作,朝鲜族舞蹈往往通过元素动作的连接展现出其优雅大气、飘逸自在的风格特征。舞蹈作品《丽人》便为朝鲜族舞蹈,该作品描写了一位情窦初开的朝鲜族少女对生命、对青春的眷顾和独白。该舞蹈的表演表达了主人公的典雅含蓄的性格特征,和对青春、爱情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舞蹈运用“顿、抻、伸”和“拧身”元素来表现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将朝鲜族舞蹈“修长清雅”的身体姿态展现出来。同时,舞蹈中也多次运用了朝族民间舞技巧中的“转”来塑造人物,表现情绪,使其在舞蹈技术表达方面区别于其他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突出舞蹈作品《麗人》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特色。朝鲜族舞蹈柔韧优雅,舞蹈动作以呼吸为主,由“呼吸”带动动作进行提沉。舞蹈作品《丽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对生命、对青春有着眷恋和独白的“丽人”形象,整个舞蹈含蓄优雅、自在飘逸,“顿、抻、伸”作为朝鲜族舞蹈重要的表现元素,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舞蹈作品《丽人》中“顿”元素的运用
  “顿”,即“静止”,是指瞬间的停顿,在舞蹈气息运动中,瞬间的静止而形成的顿点。舞蹈作品《丽人》中较多动作是在“拧身”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肢体手臂线条的“顿”,用呼吸带动舞蹈肢体动作,从而进行舞蹈动作的提沉与延伸。“顿”在舞蹈剧目表演过程中是一个短暂的舞蹈过程,通过“顿”的展现气息继续下沉,从而充分体现“抻”的状态,将朝鲜族舞蹈风格韵律特征展现出来。舞蹈作品《丽人》中“顿”的运用准确诠释了舞蹈的节奏与节拍,展现出舞姿造型动作的艺术美感,经由气息的吐气,实现舞蹈肢体上的放松,从而为下面的“抻”“伸”元素的展现奠定基础。
  二、舞蹈作品《丽人》中“抻”元素的运用
  “抻”,即“持续”,是内在气息柔韧、缓慢而有阻力地抻拉。“抻”动作元素的展现往往是在“顿”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舞蹈作品《丽人》的表演过程中,整个舞蹈动作在气息的带动下完成,从而进行“顿、抻、伸”元素的展现,“抻”是“顿”和“伸”之间元素动作的连接,在短促的“静止”的基础上,运用气息的带动来进行柔韧的抻拉,从而将朝鲜族女子舞蹈柔美典雅、自在潇洒的风格特征展现出来。同时,“抻”元素动作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与舞蹈呼吸、音乐节奏相互结合,彰显出民族舞蹈风格特征。舞蹈中在“拧身”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肢体手臂线条的“顿”,继而来进行掸手动作的持续柔韧的抻拉,这也展现了柔美大方的人物形象。
  三、舞蹈作品《丽人》中“伸”元素的运用
  伸,即“延伸”,在朝鲜族舞蹈动作中继“抻”之后,松弛地将“抻”时未完成的动力继续延伸。在朝鲜族舞蹈作品《丽人》的元素动作中,“顿”为起点,经“抻”至“伸”结束,元素之间相互连接,从而展现朝鲜族舞蹈内在的韵律特征。舞蹈动作在“拧身”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肢体手臂线条的“顿”,继而来进行掸手动作的持续柔韧的抻拉,最后在“抻”的基础上进行手臂以及肢体线条的延伸,使肢体动作具有朝鲜族舞蹈的意蕴风味,从而展现出舞者修长柔美的身体线条。
  四、舞蹈作品《丽人》中“顿、抻、伸”元素的运用价值
  “顿、抻、伸”元素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韵律的核心所在,通过舞蹈作品《丽人》中“顿、抻、伸”元素的运用能够准确表现出朝鲜族舞蹈基本风格特点。“顿、抻、伸”元素是舞蹈中气息运动的全过程,通过气息的运用能够展现舞蹈风格韵律。舞蹈剧目《丽人》中“顿、抻、伸”元素准确直观地将朝鲜族女子舞蹈优雅大气、温柔悠扬的舞蹈艺术风格展现出来,突出朝鲜族舞蹈“鹤步柳手”的舞蹈形态,使观众感受到民间舞蹈艺术的动作美感。另外,朝鲜族民间舞蹈作品《丽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情窦初开的朝鲜族少女对生命、对青春的眷顾和独白,通过元素“顿、抻、伸”的展现将少女的柔美含蓄表现出来,在准确塑造形象的基础上,通过舞蹈动作的进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朝鲜族少女对青春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从而揭示出少女内心的情窦初开与姿态的优雅含蓄。
  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是一切动作的动力和内在体现,舞蹈作品《丽人》由呼吸带动舞蹈肢体动作走势,从而进行朝鲜族舞蹈传统舞蹈动作元素“顿、抻、伸”的展示,将呼吸贯穿于整个舞蹈动作的表演之中,由“呼吸”带动动作进行提沉,从而完成“顿、抻、伸”的相互连接过程,进行形成动作上的相互连接,通过呼吸的运用来完成舞蹈中掸手、撩裙等动作的展示,突出了朝鲜族舞蹈的审美特点与表演风格。
  另外,在音乐节奏方面,舞蹈作品《丽人》音乐节奏悠扬清雅,有快有慢,在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蹈肢体动作中“顿、抻、伸”元素动作展现和舞蹈中快板与慢板节奏相互吻合,气息上的提沉也与舞蹈动作节奏相互融合统一。在舞者的表演过程中,元素动作能够撑满整个音乐节奏并进行准确诠释。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下,舞者对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技术技巧、舞蹈主题的表达进行准确把握和展现。
  在舞蹈作品《丽人》的创作表演过程中,舞蹈元素动作的连接与展现能够增强作品表演的准确性与民族性。在整部作品的表演中,“顿、抻、伸”舞者通过元素动作的运用拉伸身体线条,通过呼吸带动来完成动作的抻拉,同时整个舞蹈风格柔美优雅。另外,在舞蹈过程中舞者通过掸手、柳手、鹤步、撩裙等朝鲜族舞蹈典型动作的展现使舞者手臂线条延伸,肢体形态优雅,整体动作造型上修长优美,柔婉袅娜。
  五、结语
  “顿、抻、伸”元素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动作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朝鲜族舞蹈表演中内在气息的主要运动过程。朝鲜族女子独舞作品《丽人》准确地将“顿、抻、伸”元素进行了艺术化的展示,从而彰显了舞蹈作品柔美与优雅的风格特征,体现出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此外,元素的运用从侧面也可以体现出朝鲜族人民外柔内刚、不卑不亢的性格特征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池福子.朝鲜族舞蹈韵律中的“顿、抻、伸”核心要素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3):25-27.
   [2]吕游.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05-106.
   [3]谭俊峰.浅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J].潍坊学院学报,2011(1):44-46.
  作者简介:
  姜洋,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东北民族民间舞蹈。
  杜旺鸿,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民族民间舞蹈。
其他文献
摘 要: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石塘镇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基地,以手工造纸闻名天下。文章从石塘镇所产的主要纸品奏本纸与毛边纸入手进行当地纸文化的研究,重点从奏本纸、毛边纸的历史文化意义上去剖析其文化价值,从而论述石塘古镇纸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上意义。  关键词:石塘镇;奏本纸;毛边纸  注: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江西铅山县石塘镇纸文化研究”(YG2018253)阶段性
期刊
摘 要:“黄河河工号子”是黄河流域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创作的一种古老的民歌音乐形式,其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黄河河工号子”发展的探索及对其音乐文化的分析,探究“黄河河工号子”的特色所在,从而拓展“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  关键词:“黄河河工号子”;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注:本文系2020年度焦作市政府决策研究院招标课题“‘喊唱’出来的拼
期刊
摘 要:“多元交融”的现象贯穿整个舞蹈发展历程,纵观舞史,不论是诗、乐、舞紧密交融的秦汉时期,还是舞蹈渐显“独立”的唐代,抑或当下舞剧的繁盛,舞蹈或以主位或以辅位,与其他元素融洽相处,不断发展。创作舞蹈剧时,只有将舞蹈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协调共融,才有可能把舞意、舞情传达到观众内心。文章主要对舞剧《天路》中舞蹈时空的设置、舞蹈语言的编织,以及舞蹈情感的安排三方面进行解析,从而阐述编创者元融统一的创作手
期刊
摘 要:摄影通过不断的发展,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已从单纯的画面记录慢慢地成为了情感、人文关怀的承载物,同时也是一种抒发情感、发表评论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守望晨昏》拍摄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几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分析,对纪实性的环境肖像摄影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肖像;留守老人;纪实摄影  摄影能够直观地表现发生的一些事件,让我们对身处的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并且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环境。摄影师要让这些照片有
期刊
摘 要:在基础摄影构图教学中,对摄影构图的局限理解所带来的弊端众多。因此,摄影专业教师应打破僵局,通过打破学科壁垒,跨越时间与地域的界限,用开放而包容的兼容并蓄思维重新拓展摄影在构图上的多样性。  关键词:摄影构图;视觉艺术;摄影用光;摄影教学  摄影构图对于学习摄影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都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这毋庸置疑。除了对于光的研究,构图对于摄影的意义也是自不必说的,自摄影艺术诞生之始构图学的
期刊
摘 要:赵元任先生的音创作乐态度鲜明,他立足中国语言文化同时注重借鉴西欧技法。在中国音乐理论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赵元任先生对民族音乐的创新付出了极大的热忱。如何传承发展中国音乐文化并形成体系,是一个值得声乐艺术研究者们去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艺术歌曲;汉语声韵;结合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名重一时的学术大家,包括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等。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作品和
期刊
摘 要: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素有“民歌的海洋”之称的山西省,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孕育着具有浓厚山西风格特点的民歌,其中左权民歌开花调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文章对山西民歌的分类进行梳理,从山西民歌的发展传承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分析左权民歌开花调的艺术创作特色,以期推动更多优秀的山西民歌改编创作以及山西民歌的传播发展。  关键词:开花调;山西民歌;传播;创作  一、山西民歌的分类
期刊
摘 要:陶身体剧场,从2008年陶冶、段妮、王好三人建团伊始,至今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陶身体剧场在限制、重复、转换、至简的行为表现不断淬炼着充满潜能的身体,在理性的思索与探研中渐渐形成了形而上的身体美学,完成了由器之身体至道之内核的跨越。  关键词:陶身体剧场;身体美学;至简  陶身体剧场,从2008年陶冶、段妮、王好三人建团伊始,至今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作为一个民营现代舞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期刊
摘 要:参加全国性大型书法篆刻展,对于一位书家来说既是对自身全方位的训练和考验,也是一种快速提升的途径,无论是对实践创作还是个人艺术思维的提炼都很有帮助。每参加一次展览都必须付出较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多思考,全面地把控各个细节才能让作品脱颖而出,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的全国性展览竞争非常激烈,评审程序较为严格,忽视细节将会导致与展览失之交臂。因此,笔者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为例对参加展览
期刊
摘 要:双钢琴作为钢琴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有很多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代表中国本土民族文化、风格的传承,同时也包含对西方作曲技法的借鉴。文章以吕其明《红旗颂》改编的双钢琴作品为主线,分析其创作技法及音乐特征,并与中国其他双钢琴作品研究比较,阐述中国双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吕其明;《红旗颂》;中国双钢琴作品  注: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艺术思想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