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理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理解词语入手,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准确理解,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重视对使用工具书能力和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生要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离不开字典、词典这一不可缺少的工具。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高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这是一种能力要求。人们将字典、词典视之为“案头顾问”和“不会说话的老师”,这足以说明这类工具书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教师只教给学生几种常见的查阅工具书的方法,而忽视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学生怕带工具书,字典、词典成为案头虚设;教师怕耽误上课时间,使课标中“查工具书学习字词”这一要求也就成了一种形式。教师越俎代庖的做法,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理解能力的低下,从而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一定要改变。教师要让学生手头放有工具书,经常使用工具书,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结合文中的上句和下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词作为语言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语言环境将会给词语赋予不同的含义。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的词甚至有七八个意思。理解词语不能断章取义,必须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如《开国大典》一文中写游行时,有这样一句话“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对“光明”的理解,从上文不难看出,光明指游行的人民群众手持的火把、灯笼和天上五颜六色的礼花所带来的光明。但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联系下文,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这“光明”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思:象征着新中国光辉灿烂的光明前景。这样联系,对词语的理解就更加准确了,就能透彻地读懂课文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从而达到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中心的目的。
  
   三、充分地利用书中的插图或借助图示理解词语
  
   1.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直观、形象,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利用插图来理解词语是词语理解的有效途径。如《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中,若理解“大义凛然”的意思,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那个热那亚少年的样子。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中那个少年的神态、表情,就很直观地从图中人物外貌所显示的样子,来理解“大义凛然”这个词的意思。
   2. 借助图示,理解词语。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学生对“上游”“下游”“倒流”缺乏认识,如果用字典中那些很专业的解释,显得较为深奥,学生更会糊涂。老师可请学生上台先指出挂图中河流的上游、下游的相对位置,再用“——”表示出河水的倒流,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在聚精会神地操作、观察中,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词语,并从中深刻地感受到狼是在蛮不讲理地故意找茬儿。
  
   四、运用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含义
  
   小学的课文中有许多事物或事件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努力从社会生活中去寻找他们熟悉的、看见的事物,使这些事物形象成为学生理解词语的桥梁。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学生对句中的“掌握”一词不理解。如果直接把字典里的“操纵、控制”这一解释告诉学生,显然不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去游乐园玩碰碰车的经验,启发学生回忆:“你在开碰碰车前进、后退、转弯或躲闪别的车子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谈出“需要转动方向”的亲身体会,教师趁势告诉学生:“像转动方向盘或车把来调整方向,就是‘掌握’方向。”像这样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不仅形象地领悟了“掌握”的意思,而且迁移了原有的生活认识,懂
  得了燕子尾巴的功用,领会了词语的含义。
  
   五、用朗读技巧感知词语意思
  
   文章要靠读来理解,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描述的情境,明确作者准确选择词语表达真情实感的匠心,利用朗读中语调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等变化,从中体会、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词语的情味和意义。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课文中,又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利用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词语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感知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六、用替换比较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把句子中要理解的词语用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来替换,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出运用哪个词语好,并且懂得原词不能替换的理由,它适合于辨析同义词或同义语的细微差别。通过词语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如《开国大典》中:“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读后,学生对句中的“流”初步理解还很不够。如果用“走”来替换,让学生认真比较,细细推敲,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可得出“流”不但有快、多的意思,还有场面很热闹的意思,可以看出游行的群众队伍的壮大,整个场面气氛的热烈。这样,学生不但辨析了近义词的差别,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可用联想熟悉的事物、直观教具、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词语。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在理解时不应死搬教条,要对语言环境作认真分析,“因词施法”。这样,通过对词语的透彻理解,才能正确把握词义,感知文章思想内容,欣赏到汉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形成运用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认识、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词汇,在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文学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的创作、文学的欣赏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东西,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既不实用又极主观。  人类所以异于禽兽,就因为除了吃饭睡觉繁衍后代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衣服的功用是蔽体御寒,为什么我们要求不同的款式,颜色美丽的设计?语文本是沟通及记载的工具为什么追求文字的修饰及讴歌呕写的诗词歌赋,这是一种精神的活动,这是人类独有的,全无功利的心灵深处的精神活动。创作者发挥着个人的思想感情,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宛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吹进校园,吹进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在新课改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步伐。笔者试从存在问题和应对思路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力量的薄弱,使新课改的实施无法得到保
期刊
自1999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大开发就成为全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系统而浩瀚的工程,任务非常繁重。国家不仅要增加投资对西部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而且更要注意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正像党的十六大指出的:“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大
期刊
一、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定位  设计与组织英语教育活动在英语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位置(详见图1)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必须使教育目标落实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上。这里有一种转换技术,包含两个步骤:  (1)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本文设计了每个单元的系列教学活动和相应的延伸活动以及每学期结束时的综合活动,供采用或参考。与教学活动相配合的其他活动需要执教教师针对实际情况
期刊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师的高素质至关重要。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将成为空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期刊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统一,要求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互动、平等、对话、互惠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在精神的理解、情感的沟通过程中获得新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一、教师应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与课程是相分离的,二者之间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
期刊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年轻一代的园丁,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情趣、文明的言行等是构成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职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如何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构成了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实
期刊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改的课程实施中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操作,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这是《纲要》提出的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  第一,建立积极互动,立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新课程体系力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
期刊
车尼尔雪夫斯基曾经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也指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欣赏图画、描述、作文及课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使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是进行“美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意识地将课文中所蕴含的各种美传播给学生,形成一种情感与艺
期刊
创新教学应立足于对课文文本的深入挖掘,着眼于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开拓。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对创新的理解,我认为以下四步骤是构成有层次的教学创新的必要过程:   1. 解读文本,即理解文本的表面和本来意义。作者的思维流程和语言细节是讲读的重点,这一点无需多说。   2. 延伸阅读,即通过比较阅读和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一个更大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下去解读文本,弄清文本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相关的文章和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