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无疑能够对高校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无法代替师生间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课程学习状态可分为两种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和低投入学习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是将知识转化成为智慧的必经之路。《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是高校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进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师生间的高投入学习状态,获取良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习状态;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使用,与“教育技术”在本质是同一个概念。对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可谓多种多样,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或描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有很多,比较普遍接受的是尹俊华的定义。他认为教育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涵义: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狭义的含义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尹俊华关于“教育技术”的狭义定义也就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概念,这一概念使得教育技术带有更加明显的时效性与现代性特色。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课程教学的作用分析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信息速度快、容量大、范围广,这种图、文、声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使学生受到多维刺激,这一点对高校学生养成对专业课的自学兴趣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突破了计算机与其它电教设备之间的界限,能对各种数据,包括声音、图像、文字、视频进行处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作为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的工具性和交互性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情景,借助于活动的、直观的画面使课本上无生气的内容“活”起来,由于其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俾斯麦体系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配合教材和教学大纲,把俾斯麦时期欧洲大国的军事力量对比,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情况用地图、语言讲解、视频等具体生动的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的能力、兴趣和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教学在高校中成为现实,构成辅助课程教学的主要平台,也为交互型教学提供了策略空间和发展路径。与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学是师生交互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交互型教学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动态性,师生之间时空分离、教与学过程分离,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诸多角色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课程的发展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成为现实,对促进交互型教学提供了十分便利和有效的平台,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中忽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甚至排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在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再大也是工具性的,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越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越好。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投入学习状态。
二、课程教学的高投入学习状态与低投入学习状态分析
课程教学的学习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从事教学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时表现出的状态,根据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可将学习状态分为两种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和低投入学习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通常指的是将全部精力、智慧和心理资源都汇聚于课程的问题解决上,这种专心致志能够引发出巨大的内在动力和热情,促使思维顺畅,使问题迎刃而解。当学生处于放松又专注的状态时,学生的头脑非常清晰,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脑力活动效果成倍提高,可以迅速而不费力气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组织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很愉快,很轻松。高投入学习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低投入学习状态是一种被动因应的消极学习状态,表现为对课程问题不能够集中精力,缺乏热情,思维混乱或者干脆不进行思维,不能够解决课程问题。其实,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之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有高投入和低投入学习状态之分。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不能完全消解学生的低投入学习状态。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区别仅在于对信息技术的信赖程度不同。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需要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还需要创设出使学生进行高投入学习状态的条件与环境。
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是通过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智慧。这里可以使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高投入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由认知领域(1956)、情感领域(1964)和动作技能领域(1972)组成。认知领域的目标分成六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简单地讲,知识是对先前所学内容的回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领会是能把握所学内容的意义,具体表现为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能加以说明、能进行简单的推断;应用是能将所学内容运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方法、理论的应用;分析是能分析所学内容的结构;综合是能创建新的知识结构;评价是能依据内、外在标准对所学内容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课堂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领会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这类低阶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还包括甚至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等这类高阶能力。课堂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通过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智慧,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个人的智慧,即转识成智。高投入学习状态学习是将知识转化成为智慧的必经之路。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是高校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于《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有助于激发师生间的高投入学习状态,获取良好的教学目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不能只做一个知识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学设计者,超越传统的教师主导角色,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潜力与能量。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淡化甚至取消说教性的内容,扩大与学生交互学习的空间。
现代教育技术为《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便利和更大的可能性,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普及,高校里学生会因为其年轻接受新事物更快的原因,其信息检索能力不会比教师差,有的甚至比教师信息检索能力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教学,包括所学课程的性质,学习过程中要实现的任务及问题,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时间,学习所需要的材料、资源及环境,学习过程的进行及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概述、明确学习任务与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媒体整合学习资料、课内学时与课外准备的衔接及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首先,老师给出课程标题,并进行课程概述,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线索,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两极体系等六个阶段。学习过程中要实现的任务及问题包括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大国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力量的分化组合等进行剖析,对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从宏观历史角度专业入门,并在史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复杂的世界和国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和批判现有国际关系理论的能力,为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学习计划时间为一个学期。学习所需要的材料、资源和环境包括教材、教师特别推荐的教学资料,国际关系研究网页,另外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寻找、鉴别相关的网络资源。提倡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提示学生注意信息发表时间、资料专业倾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课上分组和选题,在互联网上检索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体系变更,了解每一体系下的主要大国,主要矛盾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结合教材及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制作出研究阶段小结,并形成PPT文档。在整个研究阶段,教师、同学通过课程的专题网站论坛和QQ群在网上进行讨论,保持联系。课内学时的主要工作可进行各研究阶段小结展示,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选题进行共同讨论与教师点评。课内学时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整合资料、网站,在课程网站发表,共享资源,交流观点。并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方面包括以下内容: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针对资料形成个人的见解;小组合作及个人学习情况;形成研究阶段小结情况以及在班内展示和交流的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高校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为交互型教学提供平台。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无法代替师生间高投入的学习状态。高校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是通过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智慧。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设计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讲授者。对《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进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是取得高投入学习状态必经之路。《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概述、明确学习任务与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媒体整合学习资料、课内学时与课外准备的衔接及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对《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高投入学习状态,从而能够获取良好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振宽.现代教育技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7):2
[2]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2~3
[3][美]B.S.布卢姆编.罗黎辉,丁证霖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M].认知领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19
【关键词】学习状态;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使用,与“教育技术”在本质是同一个概念。对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可谓多种多样,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或描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有很多,比较普遍接受的是尹俊华的定义。他认为教育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涵义: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狭义的含义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尹俊华关于“教育技术”的狭义定义也就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概念,这一概念使得教育技术带有更加明显的时效性与现代性特色。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课程教学的作用分析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信息速度快、容量大、范围广,这种图、文、声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使学生受到多维刺激,这一点对高校学生养成对专业课的自学兴趣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突破了计算机与其它电教设备之间的界限,能对各种数据,包括声音、图像、文字、视频进行处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作为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的工具性和交互性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情景,借助于活动的、直观的画面使课本上无生气的内容“活”起来,由于其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俾斯麦体系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配合教材和教学大纲,把俾斯麦时期欧洲大国的军事力量对比,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情况用地图、语言讲解、视频等具体生动的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的能力、兴趣和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教学在高校中成为现实,构成辅助课程教学的主要平台,也为交互型教学提供了策略空间和发展路径。与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学是师生交互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交互型教学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动态性,师生之间时空分离、教与学过程分离,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诸多角色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课程的发展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成为现实,对促进交互型教学提供了十分便利和有效的平台,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中忽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甚至排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在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再大也是工具性的,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越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越好。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投入学习状态。
二、课程教学的高投入学习状态与低投入学习状态分析
课程教学的学习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从事教学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时表现出的状态,根据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可将学习状态分为两种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和低投入学习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通常指的是将全部精力、智慧和心理资源都汇聚于课程的问题解决上,这种专心致志能够引发出巨大的内在动力和热情,促使思维顺畅,使问题迎刃而解。当学生处于放松又专注的状态时,学生的头脑非常清晰,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脑力活动效果成倍提高,可以迅速而不费力气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组织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很愉快,很轻松。高投入学习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低投入学习状态是一种被动因应的消极学习状态,表现为对课程问题不能够集中精力,缺乏热情,思维混乱或者干脆不进行思维,不能够解决课程问题。其实,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之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有高投入和低投入学习状态之分。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不能完全消解学生的低投入学习状态。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区别仅在于对信息技术的信赖程度不同。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需要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还需要创设出使学生进行高投入学习状态的条件与环境。
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是通过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智慧。这里可以使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高投入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由认知领域(1956)、情感领域(1964)和动作技能领域(1972)组成。认知领域的目标分成六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简单地讲,知识是对先前所学内容的回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领会是能把握所学内容的意义,具体表现为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能加以说明、能进行简单的推断;应用是能将所学内容运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方法、理论的应用;分析是能分析所学内容的结构;综合是能创建新的知识结构;评价是能依据内、外在标准对所学内容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课堂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领会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这类低阶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还包括甚至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等这类高阶能力。课堂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通过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智慧,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个人的智慧,即转识成智。高投入学习状态学习是将知识转化成为智慧的必经之路。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是高校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于《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有助于激发师生间的高投入学习状态,获取良好的教学目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不能只做一个知识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学设计者,超越传统的教师主导角色,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潜力与能量。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淡化甚至取消说教性的内容,扩大与学生交互学习的空间。
现代教育技术为《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便利和更大的可能性,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普及,高校里学生会因为其年轻接受新事物更快的原因,其信息检索能力不会比教师差,有的甚至比教师信息检索能力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教学,包括所学课程的性质,学习过程中要实现的任务及问题,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时间,学习所需要的材料、资源及环境,学习过程的进行及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概述、明确学习任务与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媒体整合学习资料、课内学时与课外准备的衔接及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首先,老师给出课程标题,并进行课程概述,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线索,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两极体系等六个阶段。学习过程中要实现的任务及问题包括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大国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力量的分化组合等进行剖析,对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从宏观历史角度专业入门,并在史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复杂的世界和国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和批判现有国际关系理论的能力,为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学习计划时间为一个学期。学习所需要的材料、资源和环境包括教材、教师特别推荐的教学资料,国际关系研究网页,另外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寻找、鉴别相关的网络资源。提倡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提示学生注意信息发表时间、资料专业倾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课上分组和选题,在互联网上检索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体系变更,了解每一体系下的主要大国,主要矛盾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结合教材及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制作出研究阶段小结,并形成PPT文档。在整个研究阶段,教师、同学通过课程的专题网站论坛和QQ群在网上进行讨论,保持联系。课内学时的主要工作可进行各研究阶段小结展示,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选题进行共同讨论与教师点评。课内学时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整合资料、网站,在课程网站发表,共享资源,交流观点。并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方面包括以下内容: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针对资料形成个人的见解;小组合作及个人学习情况;形成研究阶段小结情况以及在班内展示和交流的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高校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为交互型教学提供平台。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无法代替师生间高投入的学习状态。高校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是通过高投入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有智慧。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设计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讲授者。对《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进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是取得高投入学习状态必经之路。《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概述、明确学习任务与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媒体整合学习资料、课内学时与课外准备的衔接及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对《近现代国际关系》课程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高投入学习状态,从而能够获取良好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振宽.现代教育技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7):2
[2]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2~3
[3][美]B.S.布卢姆编.罗黎辉,丁证霖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M].认知领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