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过分依赖老师,课堂上只知道做笔记,而不去思考和挖掘的现状,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编写行之有效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导学案。把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领路人,让学生逐渐地适应不完全依靠老师同样可以学好政治的环境。政治学科导学案该怎样编写,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我的实践,我有一些粗略的看法:
1. 教师的要求
1.1 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尽可能地少做无用功,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教师还要下大功夫研读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框,一节,或者是一课,应该从整本书出发,站在政治学科的高度去理解和驾驭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编写出的导学案才有意义,才有价值,避免流于形式。
1.3 教师要坚持检查和督促,认真批阅导学案。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归纳整理,帮助学生进步和提高。
2. 学生的要求
(1)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 应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
(3) 增强诚信意识,不能照抄。
3. 导学案的构成
根据学科特点,我在具体操作中将导学案分为五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突破;习题训练;自学的疑惑。
3.1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每一框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整章内容出发,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一节课中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既要有大目标又要有小目标,目标必须具体,利于学生实现。重难点的确定:在确定重难点的时候,不能只注重课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教师要凭以往的课堂经验来拟定,但又不能全凭自己的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因为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2 基础知识过关。既然是基础知识就应该以课本为依据,把课本中的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就可以完成的。这一部分内容只需要学生通过文字搬家掌握是什么就行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 重难点突破。这一部分属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难度较大,要求教师务必要考虑周全,一般应将重难点内容编为探究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能会掌握的。在设置探究题目时,既要注重生活原则又要注重逻辑原则,注重生活原则是为了让学生容易进入思考和探究的境界,将抽象的政治学原理具体化,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注重逻辑原则是为了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建构。因为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注重生活原则,弱化了知识的逻辑原则,而高考更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逻辑原则,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将生活与逻辑很好地结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习题训练。习题的选定从能力上讲应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题和提升题,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研读是否认真,把该识记的内容是否记住了,一般性的理解内容是否理解了;提升题主要是针对于重难点知识,难度较大。从形式上讲应分为选择题和论述题,既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3.5 自学的疑惑。这一部分很灵活,有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内容经过思考以后罗列出来,教师在批阅导学案的时候将其进行归纳和整理,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重复工作。
4. 实践中的困惑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重点班效果较好,普通班只能完成导学案的“基础知识过关”,对于“重难点知识”基本上就是一知半解。更为困惑的是根本就提不出来问题,从而使导学案只成为文字搬家的载体,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于不同班级编写不同层次的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批阅工作面宽量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有时候有些筋疲力尽。
收稿日期:2012-03-21
1. 教师的要求
1.1 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尽可能地少做无用功,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教师还要下大功夫研读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框,一节,或者是一课,应该从整本书出发,站在政治学科的高度去理解和驾驭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编写出的导学案才有意义,才有价值,避免流于形式。
1.3 教师要坚持检查和督促,认真批阅导学案。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归纳整理,帮助学生进步和提高。
2. 学生的要求
(1)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 应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
(3) 增强诚信意识,不能照抄。
3. 导学案的构成
根据学科特点,我在具体操作中将导学案分为五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突破;习题训练;自学的疑惑。
3.1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每一框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整章内容出发,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一节课中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既要有大目标又要有小目标,目标必须具体,利于学生实现。重难点的确定:在确定重难点的时候,不能只注重课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教师要凭以往的课堂经验来拟定,但又不能全凭自己的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因为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2 基础知识过关。既然是基础知识就应该以课本为依据,把课本中的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就可以完成的。这一部分内容只需要学生通过文字搬家掌握是什么就行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 重难点突破。这一部分属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难度较大,要求教师务必要考虑周全,一般应将重难点内容编为探究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能会掌握的。在设置探究题目时,既要注重生活原则又要注重逻辑原则,注重生活原则是为了让学生容易进入思考和探究的境界,将抽象的政治学原理具体化,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注重逻辑原则是为了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建构。因为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注重生活原则,弱化了知识的逻辑原则,而高考更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逻辑原则,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将生活与逻辑很好地结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习题训练。习题的选定从能力上讲应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题和提升题,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研读是否认真,把该识记的内容是否记住了,一般性的理解内容是否理解了;提升题主要是针对于重难点知识,难度较大。从形式上讲应分为选择题和论述题,既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3.5 自学的疑惑。这一部分很灵活,有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内容经过思考以后罗列出来,教师在批阅导学案的时候将其进行归纳和整理,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重复工作。
4. 实践中的困惑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重点班效果较好,普通班只能完成导学案的“基础知识过关”,对于“重难点知识”基本上就是一知半解。更为困惑的是根本就提不出来问题,从而使导学案只成为文字搬家的载体,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于不同班级编写不同层次的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批阅工作面宽量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有时候有些筋疲力尽。
收稿日期: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