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中段处在德育工作的关键期上,如果能做好学生关键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通过研读《礼记·学记》经典,结合小学中段学生认知、道德发展的实际,提出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德育内容“多传递”;德育工作“抓妙机”;德育对象“量力行”,为学生搭建起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
关键词:关键期;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生态环境
《礼记·学记》中提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观念,告诉教育者们,如果被教育者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才去学习,即使被教育者勤奋刻苦也难有成效。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 Z. Lorenz)通过对鸭子习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母亲印象(imprinting)”,这种“母亲印象”被称为动物认识母亲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是指人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容易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给予最佳的刺激,同时排除不利的条件,那么行为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关键期处在小学教育的中段,具体指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自律阶段,也是学生从“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的重要时期。如果教育者能在这个阶段用对德育的方法,使用正确的德育规则、原则来处理学生的德育问题,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道德发展的良好过渡,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 德育内容要“多传递”
《礼记·学记》中讲“禁于未发之谓豫”,说的是在问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那么问题很有可能不会发生。正如《史记》中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长兄最好,因为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思想中关于品德矛盾的转化,最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将隐患在萌芽中就制止。对于三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他律”也就是教师的德育工作对的学生的严格要求能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多传递”德育内容,为学生的行为筑起一道隐形的防护墙,指导学生行为从而防微杜渐。
“多传递”是指传达德育内容的路径要多、方式要多、次数要多。晨会、早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日常的例会、教学中的渗透,这些都是德育内容传达的常规途径,同时也要结合少先队、社团、课外校外活动,甚至家校合作这些途径,让学生在班级、年级、学校以及校外这些影响范围内,都可以从不同层面接收到德育内容,这是传递的路径要多。
在日常德育工作的方法中,常常使用的有说服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对部分同学效果较好,对有些同学可能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要对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不蛮干,讲道理”的主题班会上,另辟蹊径请班级中比较粗心蛮干的同学来分享自己经历,教师引导同学认识到盲干的不良后果后,并帮助这位同学,集体监督一直督促他改正这个不良习惯,把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自我教育法、品德学习的主体性原则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这是传递的方式要多。
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形成,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师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地、多次传递,这是一个长期而且反复的工作,为的就是最终让受学生通过量的积累上升到质变,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潜移默化转化思想上的矛盾,这是传递的次数要多。
二、 德育工作要“抓妙机”
《礼记·学记》中讲“当其可之谓时”,说的是在最适合学习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学习。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情感状态比较平静,为什么要谈“抓妙机”,就是当学生情感状态有较大起伏时,通过学生品德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效果比较好。
“抓妙机”中的“妙机”并不是常常发生的,所以当妙机出现时,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起平台。在“消防·安全”主题下的德育工作,通过学校和家委会的努力,将本次德育主题活动放在消防支队进行。学生听消防官兵的汇报演讲、看他们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两眼发光,一名同学突然自告奋勇想参与到消防官兵的训练当中,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虽然这在活动安排之外,但是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兴致浓这个妙机,经过协调后,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参与到消防官兵的训练,并进行消防器材的整理。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学生对活动感想深刻,而且课堂纪律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们还学到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这是抓住妙机之后所获得的意外之喜。
三、 德育对象要“量力行”
《礼记·学记》中讲“不凌节而施之謂孙”,说的是教育不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每个学生对品德的知、情、意、行接受能力不一样,思想中的矛盾也不尽相同,所以育人时,对待学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德育对象要分层次、分阶段的提出德育的要求,量力行、步步走、逐步追。
“量力行”的先决条件是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集体和个体的了解。学生集体的“量力行”,一般针对新接手的班级,首先利用书面资料分析法、观察法、访谈等方法对整个班级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与其他班级情况进行对比,制定出分步提高的德育“菜单”,最后再结合班干部、科任老师、家长、社区的合力,为学生集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督促全体学生提高品德。学生个体的“量力行”计划地制定思路与学生集体的基本一致,只是比较细致,更精确、更有针对性。但是要完成这两种计划,都需要班主任老师持之以恒的耐心、关怀备至的爱心、随机应变的智慧。
《礼记·学记》是教育先辈们留给教育者的智慧,研读经典,从其中体悟德育关键期的重要性,也从其中探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针对德育内容,要做到“多传递”耳熟能详;针对德育工作,要做到“抓妙机”一举多得;针对德育对象,要做到“量力行”循序渐进。帮助德育关键期的学生平稳过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时良译注.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王信羲,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外国语小学。
关键词:关键期;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生态环境
《礼记·学记》中提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观念,告诉教育者们,如果被教育者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才去学习,即使被教育者勤奋刻苦也难有成效。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 Z. Lorenz)通过对鸭子习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母亲印象(imprinting)”,这种“母亲印象”被称为动物认识母亲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是指人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容易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给予最佳的刺激,同时排除不利的条件,那么行为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关键期处在小学教育的中段,具体指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自律阶段,也是学生从“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的重要时期。如果教育者能在这个阶段用对德育的方法,使用正确的德育规则、原则来处理学生的德育问题,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道德发展的良好过渡,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 德育内容要“多传递”
《礼记·学记》中讲“禁于未发之谓豫”,说的是在问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那么问题很有可能不会发生。正如《史记》中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长兄最好,因为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思想中关于品德矛盾的转化,最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将隐患在萌芽中就制止。对于三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他律”也就是教师的德育工作对的学生的严格要求能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多传递”德育内容,为学生的行为筑起一道隐形的防护墙,指导学生行为从而防微杜渐。
“多传递”是指传达德育内容的路径要多、方式要多、次数要多。晨会、早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日常的例会、教学中的渗透,这些都是德育内容传达的常规途径,同时也要结合少先队、社团、课外校外活动,甚至家校合作这些途径,让学生在班级、年级、学校以及校外这些影响范围内,都可以从不同层面接收到德育内容,这是传递的路径要多。
在日常德育工作的方法中,常常使用的有说服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对部分同学效果较好,对有些同学可能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要对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不蛮干,讲道理”的主题班会上,另辟蹊径请班级中比较粗心蛮干的同学来分享自己经历,教师引导同学认识到盲干的不良后果后,并帮助这位同学,集体监督一直督促他改正这个不良习惯,把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自我教育法、品德学习的主体性原则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这是传递的方式要多。
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形成,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师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地、多次传递,这是一个长期而且反复的工作,为的就是最终让受学生通过量的积累上升到质变,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潜移默化转化思想上的矛盾,这是传递的次数要多。
二、 德育工作要“抓妙机”
《礼记·学记》中讲“当其可之谓时”,说的是在最适合学习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学习。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情感状态比较平静,为什么要谈“抓妙机”,就是当学生情感状态有较大起伏时,通过学生品德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效果比较好。
“抓妙机”中的“妙机”并不是常常发生的,所以当妙机出现时,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起平台。在“消防·安全”主题下的德育工作,通过学校和家委会的努力,将本次德育主题活动放在消防支队进行。学生听消防官兵的汇报演讲、看他们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两眼发光,一名同学突然自告奋勇想参与到消防官兵的训练当中,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虽然这在活动安排之外,但是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兴致浓这个妙机,经过协调后,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参与到消防官兵的训练,并进行消防器材的整理。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学生对活动感想深刻,而且课堂纪律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们还学到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这是抓住妙机之后所获得的意外之喜。
三、 德育对象要“量力行”
《礼记·学记》中讲“不凌节而施之謂孙”,说的是教育不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每个学生对品德的知、情、意、行接受能力不一样,思想中的矛盾也不尽相同,所以育人时,对待学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德育对象要分层次、分阶段的提出德育的要求,量力行、步步走、逐步追。
“量力行”的先决条件是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集体和个体的了解。学生集体的“量力行”,一般针对新接手的班级,首先利用书面资料分析法、观察法、访谈等方法对整个班级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与其他班级情况进行对比,制定出分步提高的德育“菜单”,最后再结合班干部、科任老师、家长、社区的合力,为学生集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督促全体学生提高品德。学生个体的“量力行”计划地制定思路与学生集体的基本一致,只是比较细致,更精确、更有针对性。但是要完成这两种计划,都需要班主任老师持之以恒的耐心、关怀备至的爱心、随机应变的智慧。
《礼记·学记》是教育先辈们留给教育者的智慧,研读经典,从其中体悟德育关键期的重要性,也从其中探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针对德育内容,要做到“多传递”耳熟能详;针对德育工作,要做到“抓妙机”一举多得;针对德育对象,要做到“量力行”循序渐进。帮助德育关键期的学生平稳过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时良译注.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王信羲,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