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周庄”塔下村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塔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条静静流淌的小河,还有那座富有历史气息的石桥……这里很安静,让人会默默地爱上她。游荡在塔下村的乡间小路上,仿佛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追寻到历史行走的足迹,在我们的脚下,不停地蔓延。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
  村落历史
  塔下村是一个中国典型客家村落。这里两座自南而北的蜿蜒大山,如巨臂揽住一道生机勃勃的峡谷,山中古木参天,碧绿如黛;竹林茂密,翠接云天;林阴深处,青气浮浮;淡淡霭雾,划出几道弧线,托出村落恍若蜃楼的起伏檐角。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溪从峡谷中穿过,溪水快活地流淌,水色清明澄碧。清纯如酿的空气,让人嗅出许多逝去的年代,追寻历史行走的印记。
  元末明初,张姓入闽始祖张化孙派下九代孙小一郎偕妣华一娘由永定金沙蕉坑迁广东大埔,又迁至紧邻永定的马头背张屋坪。后移居平和小溪打铁,生二子,小一郎和长子留居小溪,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迁回张屋坪,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肇基塔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谷,满山荆棘,他们辛勤劳作,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
  随着家族的兴旺,人口的增长,原来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适应聚居需要,特别是闽西南一带山高林密,盗匪猛兽时有出没,民系之间和村落之间的争斗也时有发生,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沟谷两旁,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围合型土楼建筑。最早的土楼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为7世东崖公所建,以后又陆续建造42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摆布,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被几百年先人们的足迹磨得圆润,细雨轻烟,闪出柔和的光泽。
  为敬奉先祖,弘扬祖德,塔下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村庄东面山坡、肇基始祖原住地上建造了“张氏家庙”德远堂。家庙后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地毯。草地连着一片葱郁的风水林,树林随着山峰向上延伸,直入云天,风吹林涛,气势磅礴。家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塘中鱼儿遨游,庙宇疏影,给人增添了幽美的意境。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2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
  村中那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每天都把清澈和洁净送到家家户户,这条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溪流,建国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若遇山洪暴发,木桥被冲毁,只相隔30多米宽的两岸村人便中断过往,后来在热爱家乡的侨胞资助下,溪流上建造了11座石拱、钢筋水泥桥,使两岸村庄衣带相连。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把塔下村装点得分外妖娆。阳光灿烂的清晨,村妇们提着木桶,领着孩子,到溪边洗衣,把鲜艳的色彩和款款的谈笑声一起流进水里,闪闪烁烁。
  放眼四望,层层山岗茶园翠绿,果树飘香。1954年,塔下创办南靖第一个茶场,规划种茶种果。现在拥有茶园2000多亩,果园近千亩。年产茶叶12.5万公斤,柑桔、柿、梅等鲜果50余万公斤,收入120多万元。茶果成了塔下人日落黄金夜落银的“摇钱树”。人们走在山间,不时可听到采茶姑娘嘹亮的歌声在山谷回荡,人笑山欢。
  文化底蕴
  塔下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令人陶醉、神游。在那里,每一座土楼民居都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从而体现传统的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美德。
  张氏家庙德远堂已有400多年历史,1996年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设计精致、古朴典雅的“二进建筑”,也留下许多民间艺人的杰作,让人从中体味出神奇的文化魅力。其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镶嵌的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流传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花、山茶花、兰花、菊花等花草。百兽争鸣,百花争艳,构图精巧,形神兼备。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别具风格。大殿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警世名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清太守张翱作的取材于张姓家族历史名仕的一对长联:“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扶汉三杰功高四相束力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旅派,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忍书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上下联78个字嵌入“一至十百千万亿”数列,含14个典故,其中“忍书百字”是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的家范。德远堂前竖立的石龙旗杆,阴镌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绝观,人若身临塔下,就能领略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他文献
视界影像俱乐部成立于2014年,拥有大批会员,由“视界影像”制作并送展的作品中多幅在第24届福建省摄影展、第三届“海洋杯”国际摄影大赛、第12届上海国际摄影展中获得奖项,几百幅作品在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奖。“视界影像”将一如既往服务于广大摄影爱好者。
期刊
春运,在往来旅客眼中,是一张争购的车票,在交通职工心中,是一场必打的硬仗;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年年是集中部署的重点。它好像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更是一个困扰了中国人数十年的难题。  这是中国一道特有的世界客运难题。短短的40天之内,超过31亿人次的中国人要在神州大地上奔波,其他国家还没机会回答这道考题呢。  每年的春节回家,是亿万中国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无论2008年的那一场雨雪冰冻灾害,无论海
期刊
摄影感言  摄影,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寓情于景,感悟于心。它是发现“真”的种方法,是传承“善”的一种途径,是赞颂“美”的一种艺术。生活,每时每刻都有着震撼心灵的画面,我爱摄影,更爱用眼睛寻找、用镜头发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的瞬间。
期刊
摄影感言  一个有丰富生活的人,如果用思想感受生活的毎一个角落……我要用摄影独特的方式,把美凝聚在画面中,通过凝聚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期刊
一辆摩托车,几箱行李;一件雨衣,半身泥泞。每逢春节前夕,成千上万辆摩托车,在中国用工密集型省份和相邻的欠发达省份间流动。在中国,返乡摩托大军已成为一个庞大而备受瞩目的群体。千里骑行,在这趟爱与危险并存的路途中,他们的乡愁与现实选择发生着微妙而真实的碰撞。  风雨兼程,千里返乡。2015年春节前夕,记者跟随近千名福建晋江、石狮的江西籍打工者,拍摄他们的千里摩托返乡路,看到了经过黄色油菜花的返乡人浪漫
期刊
主办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 中国摄影报社  协办单位: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中共临海市委宣传部 台州市摄影家协会  继2014“千年古城·更忆临海”全国摄影大展成功举办之后,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携手中国摄影报社,共同举办2015“千年古城·更忆临海”之“古城灵韵”全国摄影大展。本次大展旨在吸引广大摄影爱好者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通过优秀摄影作品充分挖掘临海古城、桃渚军事古城内的各大名胜古迹、古
期刊
主办单位:中国摄影报社 江苏裕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摄影家协会  为吸引摄影人群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发现美、留住美、传播美,通过优秀摄影作品充分挖掘新丰镇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荷兰花海景区,成为展示新丰休闲生态旅游独特魅力的重要载体,江苏裕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摄影报社特联合举办辉丰杯“荷兰花海”中国·大丰全国摄影大展。热忱欢迎广大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贡献佳作
期刊
主办单位:《大众摄影》杂志社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着力宣传和推介南京栖霞山的生态、历史、人文资源,让更多人领略和分享栖霞山的文化魅力,《大众摄影》杂志社、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栖霞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局、区文联、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美丽栖霞山 文化璀璨地”全国摄影大展活动。  征集内容  以“美丽栖霞山 文化璀璨地”为主
期刊
作为福州三宝的寿山石本应是福州人耳熟能详的瑰宝,但事实上寿山石却被赋予了商业的标签,它的文化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生活中去。那么究竟寿山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本文为大家浅析如何有效地传承与传播寿山石文化。  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外省的先生,看到笔者的作品《满汉全席》之后,惊叹作品与实物相像之余,更对寿山石绚丽多彩的色泽感到诧异。他说,一直以来都以为寿山石只有黄白红这三种颜色,没想到居然
期刊
通过梳理唐宋元清以来福建海洋文化即泉州丝绸之路文化、莆田妈祖文化等的发展状况以及阐析近代五口通商开放福州以及马尾船政文化,这表明福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海洋文化大省,而其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昙石山文化。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三面背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居民很早就谋求向海洋发展。史书记载,福建早期的土著居民是闽越人,这是一个善于使水行舟的族群,后期从中原南下福建的移民也继承了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