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少质低”、“一浅二俗”,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对目前中学生阅读状况的普遍担忧。“量少”,即阅读数量少,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量较少完成,就更不必说大量课外阅读了;“质低”,即一浅二俗——内容浅、档次低,少有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是封闭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语文课上,就是“讲读”和“串讲”,从课本到教参。这种做法,也许暂时能让学生获得较好的考试分数,但真正对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益处不大。近几年,笔者改封闭型课堂教学方式为开放型方式,以阅读为突破口,把“阅读·思维·表达”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力求在教学过程和阅读指导中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起来,让学生不仅对课文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能在课余挤时间抢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文化名著,教师给以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本人实施的开放型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确立大语文观,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阅读教学的实施,目标应该是使学生确立大语文观,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许多农村学校及市县上的二类学校,连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这给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或者干脆说这是和阅读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也就使重任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身上。作为教师应立足课本,从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例如,让学生从《我与地坛》、《假使给我三天光明》、《人是什么》等文中读出生命意义,读出爱的真谛;从《岳阳楼记》、《指南录后序》等文中读出大气——以天下为己任;从《项脊轩记》中读到凡人琐事,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从《数学文化》中读到科学哲学;从《米洛斯的维纳斯》中感悟美;教《假使给我三天光明》时引导他们阅读《海伦·凯勒》;讲到爱因斯坦的演讲《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时,引导他们阅读《居里夫人》;讲到《灯下漫笔》时叫他们读鲁迅……班会课、早读课、读书课时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所读书目、美文以及心得。每一重要的课都使学生有所收获,且感觉到语文阅读包罗万象:充实了知识、充实了思想、充实了感情。同时,也使他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异常活跃。阅读的过程是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享受智慧人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到网上涉猎,这是他们最喜爱的。还可引导学生看报纸,看新闻,引导他们阅读《散文》、《语文报》、《青年博览》、《青年文摘》、《读者》和《小品文》等书刊。这些杂志思想健康,内容丰富,贴近青年人的生活,一旦靠近,他们就会迷上,且奔走相告;书籍报刊平常都通过购买、奖励的方式让他们拥有,且互相传看,弥补了学校图书匮乏的弱势。
  有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就成了阅读的主人,就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知道真善美,懂得热爱民族文化,接纳世界文化,面对生活就会有表达的欲望。
  
  2 以鉴赏影视名片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大多数文学名著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们一时半会儿钻不进去,但直观、形象的影视片这种“立体的名著”却很受他们喜欢。于是,本人选择经典名片的影碟组织学生观看,并预先对作品进行介绍,要求学生观看之前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观看后,安排课堂时间讨论,并要求写观后感或评论。对优秀文章进行重点评奖并推荐发表。同时,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佳片有约》和《名片欣赏》栏目,动员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观看,看完后小组讨论,并写成文章,择优在班上讲评。名片鉴赏激发了名著阅读的兴趣,不少学生看了我们古典四大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名片后,纷纷去读原著,甚至找来同一作家的其他名著来读。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观看几部名片,学生阅读名著的数量自然就随之增长。
  
  3 在教材的组织上.打破教材的编排程序,进行分类品读
  比如对同一作家作品进行专题阅读,对风格相近的作家作品、对风格不相同的作家作品、对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对同时代的作家作品等等进行比较分析读。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时,就将郦道元的《三峡》、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组合成“遥远的三峡”与“今日之三峡”,充实《过万重山漫想》的“三峡奇景”内容,进行辐射性阅读,展开联想和想像。又如,在教学《明湖居听书》时,可就音乐艺术的描写方面引导学生比较《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学习音乐的描写技巧。在此基础上扩展阅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对古代音乐艺术描写专题的研究。这种教学,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找到阅读的新意,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
  
  4 改革传统单一的“讲读课”、“串讲课”课型,实施多种课型,激励学生阅读
  语文课可设计为讨论课、演讲课、欣赏课、阅读课、书评课等多种类型。讨论课主要针对颇有思想性、又比较深奥的作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想和激情。演讲课能让学生阅读思考的成果以非常集中的方式得以充分表现。欣赏课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经典诗文通过音乐、图画、朗读等方式充分让学生去感受语言美。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选阅读材料,老师不作任何讲解,让他们独立阅读,然后写成读书报告,进行交流。另外还有书评课,让学生介绍并评价课外读的新书,开拓阅读范围。
  
  5 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课中
  为了使语文学习能够更充分地向课外延伸,本人还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课中。如在学生中开展韩寒作品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们普遍惊叹韩寒文笔的老道,我就指出对韩寒影响最大的是钱钟书的《围城》,还有李敖、梁实秋的作品,于是不少学生兴味盎然地去找这些作家的作品来读,主动进入了更高的阅读层次。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语文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量大增,爱好文学的热情高涨,仅两年时间,我所教的学生就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得到相应的提高。2006年高考,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语文平均分分别为108和106分(自治区平均分为92分)。
  总之,要提高学生素质,老师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在逐步修订完善。本文将以 2003版与2016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例,对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对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和新要求。以期帮助地理教师更好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精神实质,有利于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关键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比较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规定地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  常见的语文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等着教师抛来的“绣球”思考问题,回答正确,皆大欢喜;回答有误,老师心急,竭力“指点迷津”,学生则被牵着鼻子走。其实学生充当的是跑龙套的角色。这样的“问”课是比较累人的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赵霞教师问答:  地理是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地理学科内容涉及的面广,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把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联系实际,喚起兴趣    地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最容易感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问题的特殊优势,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如在讲“地图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  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对专家们说,大家長期在中国工作,为中国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我要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今天来同大家座谈,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
朱爱华老师是山东省特级教师,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从小酷爱读书,勤于思考。从1989年踏上三尺讲坛的那一刻起,就发誓要做一名像父亲一样出色的教师。二十余年如一日,勤奋钻研、开拓创新。每天看着快乐的学生,她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每当看到自己的教研成果被认可,她就仿佛听到自己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心中充满感动,教书成为她的享受。她一直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追寻着教师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教育人生的充实!  一、追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英语在基础教育阶段被放在必修的位置,而当今这个学习化的社会又体现出信息化,这种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模式更为优化,教育工作者们首先想到了采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家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更为生动。由于它便于采用最新的内容,故实效性很强,同时课堂容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1967年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nven)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强调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评价活动。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之一。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峰上,歌唱出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无疑是李白了。   李白的诗今存九百多篇,而写送别的诗歌合计有一百三十二篇,约占七分之一。   他的送别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纵观李白的送别诗,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良好范例,在李白许多杰出的送别诗中,作者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表示对于现实的强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联系越来越紧密。文章以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研学活动为例,通过对学生进行常用地理信息软件在定位、小组合作、设计及绘制研学线路、生成研学轨迹等多方面的应用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