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六朝碑刻书法略谈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朝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辉煌篇章,六朝时期纸质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非常之少,这就使得六朝书法的另外一个载体——碑刻成为一个尤为珍贵的载体,这一载体为我们再现了六朝书法艺术的熠熠光辉。历年来六朝碑刻的考古发现及传世品主要有东吴名碑《葛府君》《瘗鹤铭》《刘岱墓志》《天监砖文》《石井栏题字》等,其中《葛府君》《瘗鹤铭》《刘岱墓志》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尤为重要,这些碑刻作品多角度、多层次、较全面地反映了六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特征,更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全面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使我们能深入、系统、准确地认识六朝书法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是研究六朝书法艺术的珍品。
  1、《葛府君碑额》
  《葛府君碑额》自发现以来,在文字、金石、书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我国至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用楷书体书写的碑,有“楷书鼻祖”之美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朝通行隶书体,东汉末年出现楷书体,但仍存有隶书的痕迹。三国时期,加快了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能证实此说的最有力的实物就是《葛府君碑额》。它的书法从隶书演变而来,虽略存隶书遗意,但已摆脱了“蚕头燕尾”等隶书特有笔画,已完全具备了楷书的各种主要特点。它笔画圆劲厚重,起收笔藏露有度,结体方正端整,意态朴实无华,如“衡”“故”“葛”“府”“阳”等字,右角微向上斜耸,重心落于左下,显得稳实。特别是“故”字,左右揖让和谐默契。我们可以从《葛府君碑额》之中寻觅到早期楷书的面貌特征和法度规范,因此,它为书家所贵。
  《葛府君碑额》的存在,雄辩地证明了楷书的出现应是汉末,而不是南朝齐梁间,更不是隋唐了。现代已故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在他的《谈谈中国书法的演变》中说道:“正书,亦称真书,今称楷书,正楷。它起源于汉末,魏初(219-220)是以另一种姿态出现。正书的横直画不离隶、分,撇捺则将八分的波磔加以收敛,使形式上更为整齐、端方,因为它融合了隶、分两者之长,所以亦称‘今隶’。”商承祚在《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兰亭序)》一文里说:“从东汉起,隶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适应书写快速的需要,草化为章草;一是简化部件走向楷化。隶笔波挑的收敛就意味着楷化的开始,到了东晋则已成熟。”以上说法,从三国吴《葛府君碑额》中全得到印证。
  2、《瘗鹤铭》
  《瘗鹤铭》摩崖石刻被人尊为“大字之祖”,这不仅是因为人们能从此石刻中学习、把握到楷书创作的各种基本法则,而且能够使人们领略和感受到楷书艺术震撼人心的无限美的魅力。《瘗鹤铭》刻石书写时圆笔藏锋,行笔沉着、含蓄、稳健,笔意从篆、隶中演化而出,古意盎然,简淡有致,点画流动,潇洒自然,又透出行书意态。其结字更具独到之处:核心凝稳、体势开张,基本取宽绰态势。字的横画、撇画、捺画尽情地向四周外扩伸展,支撑起整个字的“躯体”,采用外廓满格,空白留内,即所谓“内紧外松”“扩四周而紧中宫”的艺术处理方法。如“洪流”“前固”“重”等字就是这样写法,给人一种高大不俗、宽博雄浑的气概。更可贵的是,《瘗鹤铭》的楷书结体在努力追求宽绰之姿态时能较好地把握分寸,处理好“宽”和“密”这对矛盾,做到宽绰而不疏散,宽绰中又见结密,结密而不局促。正如翁方纲所说:“《兰亭》似结密者,而其宽绰人所不知;此铭似宽绰者,而其结密自人所不知也。”同时,《瘗鹤铭》的结体从平稳中力求变化,从变化中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平稳。以“髣 ”二字为例,此二字的结体特点当属于此。这两个字本为上下结构,而书法家在书写时把字的上半部分“髟”的左边“镸”,有意识地拉长,占字的左半边,上半部分右边的“乡”则略向上移并紧缩,而将原占下半部分的“方” “弗”,都移入字的右下方,紧挨“乡”的最后一笔起笔,这样,把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处理成了左右结构的字,既巧妙地避免了容易犯的“头重脚轻”的毛病,又从变化中增加了不少新意。为了在变化中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平稳,书法家把字的左半边“镸”的起笔略低于右边,再用左下边的空白照应顾盼右边,这样从不平稳中达到新的平稳。“髣”与“髴”二字的结字原则基本一致,但又因字而异,略有不同。其中不同之处主要是“髣”左边空白留的比“髴”字稍大,“髴”字下边的“弗”字写得扁平,尽可能地向左右伸展出去,承受着字的上半部的主要重量,使字的重心仍然很稳定。《瘗鹤铭》在章法上的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则是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对称。正因为《瘗鹤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深刻的艺术内涵,所以清代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刘熙载说:“《瘗鹤铭》剥蚀已甚,然存字虽少,其举止历落,气势宏逸,令人味之不尽。”
  镇江焦山的《瘗鹤铭》在书法界是特别的有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瘗鹤铭那笔势开张、点画飞动、天然错落、潇洒纵横和同兼篆、隶、草三体书法之长的特点越来越引起重视,有“碑中之王”“大字无过《瘗鹤铭》”的美誉,在书法界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临写《瘗鹤铭》者不乏其人,能够得其气势神韵的,有唐颜真卿和宋黄庭坚,颜真卿的《八关斋会报德记》及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全从此铭脱出。由此可见梁朝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刘岱墓志》
  南齐墓志,历来发现很少,《刘岱墓志》的出土,应是目前发现的第一块完整的、文字清楚的南齐墓碑。《刘岱墓志》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刘岱墓志》的书体,一扫隶书笔意,已是成熟的楷体。过去总认为楷书是到陈、隋时才形成的,《刘岱墓志》的出土,连同以前出土的吕超墓志的书体,可以证明我国的楷书,在南齐时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楷书最迟在齐的永明年间,已经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东晋和刘宋时期出土的碑志等,还有隶书笔意,尽管是“楷三隶七,楷四隶六,楷隶对半,甚或楷六隶四”。楷隶笔意的递减,说明了楷书的发展过程,也就是量变的过程,到南齐时已由量变发展为质变,实现了飞跃。南北朝时碑刻文字异体字特别多,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文字在变革,在文字结构上由繁变简,如《刘岱墓志》上出现“继”“懿”等简笔字,在书体上由隶变楷,在书法中由慢变快,这是隶变楷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也证明了书体的发展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是众人集体创造的结果。
  《刘岱墓志》虽具有浑厚丰茂“北派”书作的面貌,但它实是“南派”书作之典范,字里行间时时透露出“二王”书迹的韵味。就以笔画横细竖粗而言,清代书法家冯铨在《快雪堂法帖》跋中曾说:“观水师‘铁门限’,横画必细,直画必肥。”至于《刘岱墓志》中字的结体,源出于钟繇、王羲之,端和茂密,气息流通,植根钟繇、王羲之书法,雍容大度,亦颇具魏、晋风范。
  《刘岱墓志》的书体是书作之典范,用笔沉静肃穆,厚重朴实。笔画清劲,瘦而腴,刚而柔,行笔不紧不慢,有提有顿,娴静道丽,字里行间透露出“二王”书迹的遗味,融合南北碑帖的艺术特点。《刘岱墓志》的书法价值还在于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并非“北派”书法的“专利”,而“南派”书法也不仅仅局限于“意态潇洒”。江南出土的《刘岱墓志》的妙处正是在于它们兼祧南北、融合碑帖的艺术特点塑造自己的艺术个性。
  镇江六朝碑刻书法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和地位,与六朝时期镇江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性密切相关,从政治、经济上,在镇江设置侨郡、北人南迁等,使得镇江聚积了一大批书法家;另外六朝几代皇帝与镇江有很深的渊源;再者思想空前的解放,文学、书法艺术(包括理论)有较大发展。
  总之,六朝镇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地位、文化氛围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孕育、成就了六朝碑刻书法的特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
其他文献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动向,通过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文化品位。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培养语感、训练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吸收文化和思想、提升个人素质、打造人生底蕴的重要途径。现从倾听低段学生家庭阅读中的苦恼入手,分析了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
在中国最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老人节”——重阳节之际,北京的一个外企白领向北京老人开炮,一封千余字的《致北京市老头老太太们的一封信》,23条可能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
密云上空密云滚滚,瓦剌大军气势汹汹。1449年秋天的北京,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抉择。开城投降,还是一洗前耻?在朱家皇帝和元老重臣间众说纷纭……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
摘要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不要吝啬每一个机会,要时时处处注意给孩子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关键词 读书 语言表达 听 写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至关重要。一些词不达意的表达直接限制着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好语文学科和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历来是
一等奖20名(免费中原游)四川:廖文容杜成霞云南:吴俊花孙秀邦江西:帅琴余小蓉江洪郑军贵州:杨清纯范萍张顺芬曾学凡广西:梁元志覃洁容浙江:曾琼黄小英湖北:周小平张华芹福建:
(66)委秘字61号一九六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市人委同意市动员青年办公室“关于劳动后备讲习所目前活动情况的报告”中提出的整顿和提高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希即研究执行。劳动
对于学生来说,假设是数学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接替技能,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假设呢,假设该怎样运用呢?按一般来说,假设就是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西亚各国,拼命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朱棣登基后,中亚各国“反华 The Ming Dynasty was a 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