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学者”一年间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盛夏,以色列工学院。
  诺贝尔奖得主阿龙·西查诺瓦博士的邮箱里,收到一封来自重庆的邮件。
  邮件中,重庆诚邀阿龙赴渝,参加10月举行的“国际发育与疾病高峰论坛”。
  “哦,重庆。”阿龙眼前一亮,“那是宋博士工作的城市!”
  这位医学泰斗欣然应邀。
  和他一样,十多位国际医学大师受邀后都表示:愿赴重庆!
  这就是“两江学者”宋伟宏的号召力。
  成为“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一年中,宋伟宏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引进了一支世界顶尖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唐氏综合症”资料库,促成一批大师级学者来渝交流……
  在这些成绩背后,一个承载着重庆人才梦想的宏伟计划,正彰显出强大的活力。
  
  求贤若渴
  
  2010年初春时节,重庆市儿童医院院长办公室。
  加拿大UBC大学校长助理、重庆重量级医学专家宋伟宏推门而入。
  “经医院党委决定,推荐你竞聘首期‘两江学者’!”院长李廷玉笑容满面,递过一张申报表,“这可是我们重庆的‘院士工程’!”
  “重庆的‘院士工程’?”宋伟宏心中一热。
  这是2010年3月,重庆“两江学者”首期岗位申报工作正在全球推开,众多顶尖人才争相报名竞聘。
  如此大张旗鼓的背后,投射出重庆对高端人才的渴望。
  “北京有1000多名院士,上海有200多名,天津也有30多名。”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谢辛说,“重庆只有十名!”
  雪上加霜的是,从2003年以来,重庆在“两院”院士评选中连连落败,八年间未产生一名院士。
  这座科研院校和企业密布的城市,为何遭遇如此尴尬?
  “重庆虽有一定人才基础,却缺乏整合和培养机制。”谢辛说,机制缺位,使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没有形成体系,导致学术成果轻、人才成长慢、品牌影响小,难以催生大师级人才。
  2009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人才处投入一场大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重庆量身打造一套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选拔一批“院士种子”。
  同年底,《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实施办法》出台,“两江学者”特聘专家(教授)计划正式启动。
  “‘两江学者’计划是我市最高层次的人才专项工程。”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平说,“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建立适应重庆需求的高端人才梯队。”
  为此,计划立足重庆之需,评选出首期25个特聘岗位,涵盖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制造、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
  一场针对顶尖人才的招聘,随即在全球展开。
  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宋伟宏递交了申请表。
  2010年8月,经过严格评审,他从133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期“两江学者”特聘专家。和他一同晋级的,还有来自各学科的15名学界大腕。
  
  倾情相待
  
  2011年盛夏,重庆交通设计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家柴贺军,正在全力开发一种科研软件。
  “两江学者”特聘专家的身份,为他解决了这个项目的全部经费。
  “既然是‘院士工程’,就必须有最好的硬件配套!”姜平说,不管是资金、项目还是其他待遇,重庆都堪称一流:每年,市财政会给予专家团队20万元科研启動经费;每月,特聘专家会获得岗位津贴5000元;此外,设岗单位还将提供两倍于此的配套经费……这样,特聘专家获得的科研启动经费,每年至少在60万元以上。这几乎相当于院士的待遇。
  2010年底,市卫生局。
  这些天,局里连开了好几个会,内容只有一个——讨论16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的投放。
  “按老规矩办。”有人说,每个项目分一点,这样最公平。
  “不行!”局党组书记夏永鹏当即反驳,“像那样撒胡椒面,算什么重点培养?”
  最后,局党组决定,优先投放给重点人才项目。
  作为投放第一梯队,四名医疗领域的“两江学者”获得了这笔经费的50%。
  从市卫生局到市科委,从市经信委到市教委……每一个参与计划的部门都倾尽全力,为“两江学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然而,一个顶尖人才的诞生,仅靠这些还不够。
  
  联动服务
  
  深秋,一场“头脑风暴”席卷重庆。
  这天,16名“两江学者”聚集一处,自由交流。
  “你的铝材料研究,结合我的新型汽车项目,定能珠联璧合!”长安汽车动力研究院副院长詹樟松一脸期待地说。
  他对面,西南铝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林面带微笑,不停地点头。
  相谈甚欢间,智慧的灵感跨越学科界限,频频闪现。
  “这样的‘头脑风暴’,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林林说,“享受如此服务,让我甚为感动。”
  “引进人才靠硬件,留住和培养人才就要靠服务。”谢辛说,“没有优质服务,就没有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最终会导致人才流失。”
  他和同事们正在做的,就是打造这样一种联动服务机制。
  2010年9月,首期“两江学者”一上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的干部们便逐一造访16名专家,征求他们对“两江学者”计划的要求、建议和意见。
  像这样的走访,每隔几个月就会进行一次。
  项目申报、职称评定、成果评奖、子女入学……走访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被逐一汇总,并规定时限解决。随后,人才处召开协调会,邀请人力、教育、经济、科技、卫生等部门参加,根据特事特办、周到服务的原则,通过多部门联动予以解决。
  这就是“大部门”服务机制。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部门各干各的事,一遇到跨部门的问题,大家就没办法了。”谢辛说,“大部门”服务机制克服了这个弊端——通过多部门联动,行政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形成了“面对点”的服务体系。
  机制的健全,带来了人才成长环境的明显改善。
  
  巨擘摇篮
  
  2011年8月12日,重庆市儿童医院科技楼。
  会议室里,一场“两江学者”年度考核会即将开始。
  面对来自人力、教育、科技等部门的考核组成员,宋伟宏一身正装,开始述职。
  他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日子。
  一年前,他刚到重庆,就成为“两江学者”中的一员。
  一年来,这座并不富庶的西部山城,竭尽所能为他构建梦想平台。
  从那时起,他立志要让重庆成为世界痴呆症研究的最前沿。
  他没有食言。
  聆听着“两江学者”的述职,谢辛和同事们感到由衷的喜悦:一年来,首期16名“两江学者”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五个,发表学术论文56篇,编著学术专著七部,申请专利16项,开发新产品11个,创新技术体系五个,实现经济效益两亿多元……
  今年6月,黄跃生、杨培增、夏庆友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同年9月,宋伟宏作为扎根重庆的外籍专家,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并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对重庆而言,冲击“两院”院士的第一梯队已基本成形。“作为重庆构建内陆人才高地的第一梯队,‘两江学者’计划将成为未来院士的摇篮。”姜平说,“按计划,我们每年会选择最具竞争力的‘两江学者’,推荐参评‘两院’院士。”
  在培养顶尖人才的同时,“两江学者”也在改造着重庆的人才结构。
  一年来,16名专家引进海内外学者70人,参与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上百人。每一名专家身后,都催生出一个茁壮成长的人才团队。未来四年,重庆的“两江学者”将达到100名。届时,他们将为重庆培养数以千计的科研人才。
  “两江学者”效应初显,重庆的扶助力度也在增强——对考核获评优秀的“两江学者”,重庆计划给予30万元科研经费作为奖励,奖励额度甚至超过了“两江学者”岗位经费。
  一座冲击顶尖人才、培养高端人才、挖掘新生人才的“金字塔”,正崛起于两江之畔。
其他文献
从2009年5月开始,四川省廣安市在武胜县率先开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试点,将辖区内的13个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设置为综合委员会,试行“网格支部 综合党委”组织运行模式,打破了原来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为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提供了借鉴,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乡党员结对互助效果明显。采取机关党员“1 1”、“1 N”帮扶农村、社区和企业困难党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
2007年7月9日,万州普子乡虎头村的黄兴木起了个大早,他要到白土镇派出所给在深圳打工的儿子办身份证。  他先去村支书家开证明。村支书杨大开家在13组,要翻三座山梁。黄兴木走了近两个小时,走拢已是大汗淋漓。  “向狗娃,杨支书在家吗?”  “杨支书到鸡公梁那边掰包谷去了!”  黄兴木用毛巾擦了一把汗,又向村委会主任宋国元家赶去。院子的人告诉他:“宋主任到乡上开会去了!”  黄兴木长叹一口气,径直奔
投资4000万元、吸纳1000余人就业的西南首家覆铜板厂,日前在开县白鹤工业园区破土动工。当年的外出打工仔、如今的董事长涂德军,是在老乡的感召下回到家乡创业的。  这个老乡就是开县返乡创业者协会会长武俊平。  1990年,武俊平跟随同乡到广东东莞打工,从后勤主管、车间主管做到总经理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产品远销海外。在数十万开县打工仔中,率先成功的武俊平,对贫穷落后的家乡,有一种
一条条废旧轮胎经过一圈“旅游”后,神奇般地脱胎换骨,变成了新轮胎。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在重庆超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把“神话”变成现实。  从兼并一家濒临破家的国企开始,到成为西部“轮胎翻新王国”,超科用了10年,其翻身的绝招是什么?公司董事长黄益荣一语中的:“我们掌握了轮胎翻新的独门绝技。”     ■ 兼并惊魂    1998年,国企改制风潮渐起,重庆翻胎厂厂长主动找
2006年12月的一天,北碚区某单位科长刘某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单位领导的一个电话,打乱了她平静的生活。一位领导要约她谈话。刘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领导的办公室,这位负责人告诉她,在区里组织的民主评议中,她因评议排名靠后,并且社会各界对她意见很大,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对她进行免职并调离原工作单位的组织处理。刘某手捧着处理决定,惊呆了。党内民主评议使她在仕途“搁浅”,不仅自己是头一遭,以前
收藏不应是一蹴而就的投机行为,它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衡量的事业。热爱收藏的人,纯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诉求,在收藏的世界里,发现历史,找寻心灵的寄托。他们发掘出藏品独有的艺术价值,并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历史得以再现,让文化得以传承。  收藏家们为那些艺术品优美的造型而着迷,为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而感慨,为重拾曾被遗弃的文化而寻觅,这才是收藏的魅力所在。为《平复帖》遭绑架的张伯驹  20世纪30年代初,张伯驹在
沙坪坝区: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    沙坪坝区政府雇员是政府为完成某个重点项目而引进的专门人才,与政府的关系是合同雇佣关系。该区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166名报名者中选出5人正式聘用签约。政府雇员的收入由年薪和效益工资构成,雇用年薪3-6万元,效益工资视工作业绩确定。根据签署的岗位责任书,5名雇员要在2009年12月31前完成500至2000万美元的高新技术招商项目落地任务或引进世界500强、中国
李大钊(1889—1927),男,汉族,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6年,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到北京大学任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遇到“凤凰鸟”之前,向道全在创业路上一直走霉运。  在遇到“凤凰鸟”之后,他找到成功的方向:瞄准高端市场!    涅之翼    2008年春天,41岁的向道全盯着电视,目不转睛。  电视节目里,一个农民正在讲述养山鸡致富的故事。  向道全感到心里痒痒的。这个16岁离家闯荡的汉子,卖过凉菜,经营过煤炭,还开过雪糕厂,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他决定饲养美国七彩山鸡——一种小名叫“凤凰鸟”的珍稀鸟
8月1日,一个寻常星期天的上午,却是合川农民陈刚的人生转折点。  当解放碑派出所民警将一本崭新的城市居民户口簿递到他手中时,他的手微微颤抖。  这一天,他等了20多年。    城市里的农村人    陈刚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1986年,21岁的陈刚从合川区龙市镇龙头村来到渝中区,是村里首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  新婚燕尔,却要撇下妻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陈刚充满了无奈:“农村太苦,只能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