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ome名望刚才我在跟一个浙江义乌的小伙子闲聊的时候。被他对筹组风险投资基金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热情呢?
余建明:从资金的储备来看,目前国内的投资资金是十分充裕的,募集资本成立基金也相对容易。但基金投资是个很专业的过程,成功的投资基金必须做好以下四个环节:募资、投资、项目管理以及退出,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都会导致投资基金的失败。所以在进入投资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还有慎重。从事基金行业一定要有热情,但也必须要有不同环节的专业知识基础。
Fome名望听了今天(4月14日)上午你在论坛上的演讲,我发现你是在座的5位嘉宾中与台下的企业家互动最活跃的一位。你的演讲跟那些希望获得风险资金的企业家形成强烈共鸣。能否简要谈一谈你的从业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带给你的机遇与挑战。
余建明:可能是今天演讲的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吧,比如海外基金投资中国的考虑,海外基金面对国家六部委联合公布的10号文的投资策略,这些话题是当前企业最关注的,所以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我本人最近在投融资案例中积累的经验也是参与论坛的企业家迫切想要获得的。
当然,我个人16年的投融资职业经历对我现在的事业帮助很大。其实最早我是会计师,先是在全球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来去了安达信,常驻北京,做中外企业收购及股票上市的审计。以后又有机会在英国、德国及法国的投资银行做事,亦曾成立基金管理及顾问公司。这些年我涉入了投资银行里不同的领域,每份工作经历于我而言都是笔宝贵的财富。因为我想什么都学,常常要比别人工作得时间长,所以,我也习惯每天只睡5、6个小时。
Fome名望在你16年的业内经历中。曾经创下了香港和新加坡金融界的许多记录,业内对你经手的一些案例至今还传为佳话。你感觉对你的事业起重要作用的事情有哪些?可否说来与读者一起分享?
余建明:其实,我的金融经历应该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入大学前,我利用暑期的时间在家证券公司打工,做股票经纪,三个月的时间,我的销售业绩就达到了全公司第一,还被奖赏到海外旅行,那还是我第一次到海外旅行。那时他们都不知道我还是个学生。
我相信没有人做不了的事,只有做不了事的人,人应该是没有上限的。也许,这样的观点也让我敢于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在我的融资经历中,曾有次从认识客户到资金到位,仅用了个月的时、司就成功融资500万美全,这可能是一项融资速度的纪录,及后该客户成功于香港上市,基金投资者还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我亦曾为中国最大轴承公司成功引入全球最大轴承公司作为投资者,并成功将该公司上市。此前,两大轴承公司曾多次洽谈,因价格相差太远而终止所有谈判,而上市项目在我参与之前亦曾有另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因重组问题而退出。
在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由于市场环境欠佳,主承销商希望我能寻找合适投资者,完成股票上市。在深入了解公司业务及管理层后,我和我的团队重新设计整个上市安排。最后,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成功上市,还打破了当时香港超额认购的纪录,超额认购1600倍。
2006年,我在帮助株洲南车时代电气上市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突发的困难,香港联交所亦告诉我这是过去十年他们审批的最复杂的上市项目之一。我亦以些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成功为企业完成上市,募集到283亿美元的资金。
Fome名望从你的经历当看,应该说你是一个很强悍的人。但是从我们的接触中,又发现你是一个温和的人,你自己怎么看?
余建明:温和与强悍并不一定就是矛盾的对立体,温和是我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温和的心态可以让我很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能够让我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身上的强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执著,只要是我定下来要做的事,我就一定会努力去做到,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否则就会犯浮躁、冒进的错误。
Fome名望你怎么看待成功的?
余建明:我现在离成功还比较远,不是我谦虚,只是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有钱、有地位或事业有成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能够参透人生是一种成功,也有些人认为对人类、对国家有贡献才是成功,而我心目中的成功必须要取得各方面的平衡,但我现在还不算成功。
Fome名望在繁忙的商务活动和巨大工作压力之下,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给自己减压?
余建明:谈到压力,每个人都会有。工作中碰到一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学会减压。了解自己就是最有效的减压方式,这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我会经常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上专业的心理学课程,一方面是给自己充电,同时也是减压的方式之一。另外,运动、交友及看有趣的书籍也是很好的方式,如果能控制好压力的来源当然是最省事也最直接的减压方式。
Fome名望你如何理解名望?如何看待《名望》杂志对于名望人物的记录?
余建明:一个有名望的人应该能给人带去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人朝着寻求发展。这也是我个人判别名望的标准,而不是仅看这个人的知名度,知名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名望。对于名望人物的报道应该是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从他们的心路历程中,我们也许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所以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余建明:从资金的储备来看,目前国内的投资资金是十分充裕的,募集资本成立基金也相对容易。但基金投资是个很专业的过程,成功的投资基金必须做好以下四个环节:募资、投资、项目管理以及退出,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都会导致投资基金的失败。所以在进入投资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还有慎重。从事基金行业一定要有热情,但也必须要有不同环节的专业知识基础。
Fome名望听了今天(4月14日)上午你在论坛上的演讲,我发现你是在座的5位嘉宾中与台下的企业家互动最活跃的一位。你的演讲跟那些希望获得风险资金的企业家形成强烈共鸣。能否简要谈一谈你的从业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带给你的机遇与挑战。
余建明:可能是今天演讲的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吧,比如海外基金投资中国的考虑,海外基金面对国家六部委联合公布的10号文的投资策略,这些话题是当前企业最关注的,所以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我本人最近在投融资案例中积累的经验也是参与论坛的企业家迫切想要获得的。
当然,我个人16年的投融资职业经历对我现在的事业帮助很大。其实最早我是会计师,先是在全球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来去了安达信,常驻北京,做中外企业收购及股票上市的审计。以后又有机会在英国、德国及法国的投资银行做事,亦曾成立基金管理及顾问公司。这些年我涉入了投资银行里不同的领域,每份工作经历于我而言都是笔宝贵的财富。因为我想什么都学,常常要比别人工作得时间长,所以,我也习惯每天只睡5、6个小时。
Fome名望在你16年的业内经历中。曾经创下了香港和新加坡金融界的许多记录,业内对你经手的一些案例至今还传为佳话。你感觉对你的事业起重要作用的事情有哪些?可否说来与读者一起分享?
余建明:其实,我的金融经历应该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入大学前,我利用暑期的时间在家证券公司打工,做股票经纪,三个月的时间,我的销售业绩就达到了全公司第一,还被奖赏到海外旅行,那还是我第一次到海外旅行。那时他们都不知道我还是个学生。
我相信没有人做不了的事,只有做不了事的人,人应该是没有上限的。也许,这样的观点也让我敢于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在我的融资经历中,曾有次从认识客户到资金到位,仅用了个月的时、司就成功融资500万美全,这可能是一项融资速度的纪录,及后该客户成功于香港上市,基金投资者还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我亦曾为中国最大轴承公司成功引入全球最大轴承公司作为投资者,并成功将该公司上市。此前,两大轴承公司曾多次洽谈,因价格相差太远而终止所有谈判,而上市项目在我参与之前亦曾有另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因重组问题而退出。
在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由于市场环境欠佳,主承销商希望我能寻找合适投资者,完成股票上市。在深入了解公司业务及管理层后,我和我的团队重新设计整个上市安排。最后,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成功上市,还打破了当时香港超额认购的纪录,超额认购1600倍。
2006年,我在帮助株洲南车时代电气上市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突发的困难,香港联交所亦告诉我这是过去十年他们审批的最复杂的上市项目之一。我亦以些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成功为企业完成上市,募集到283亿美元的资金。
Fome名望从你的经历当看,应该说你是一个很强悍的人。但是从我们的接触中,又发现你是一个温和的人,你自己怎么看?
余建明:温和与强悍并不一定就是矛盾的对立体,温和是我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温和的心态可以让我很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能够让我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身上的强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执著,只要是我定下来要做的事,我就一定会努力去做到,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否则就会犯浮躁、冒进的错误。
Fome名望你怎么看待成功的?
余建明:我现在离成功还比较远,不是我谦虚,只是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有钱、有地位或事业有成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能够参透人生是一种成功,也有些人认为对人类、对国家有贡献才是成功,而我心目中的成功必须要取得各方面的平衡,但我现在还不算成功。
Fome名望在繁忙的商务活动和巨大工作压力之下,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给自己减压?
余建明:谈到压力,每个人都会有。工作中碰到一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学会减压。了解自己就是最有效的减压方式,这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我会经常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上专业的心理学课程,一方面是给自己充电,同时也是减压的方式之一。另外,运动、交友及看有趣的书籍也是很好的方式,如果能控制好压力的来源当然是最省事也最直接的减压方式。
Fome名望你如何理解名望?如何看待《名望》杂志对于名望人物的记录?
余建明:一个有名望的人应该能给人带去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人朝着寻求发展。这也是我个人判别名望的标准,而不是仅看这个人的知名度,知名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名望。对于名望人物的报道应该是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从他们的心路历程中,我们也许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所以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