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音频朗读,扬长避短;利用图片、动画,再现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让学生的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我们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他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直观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能拓展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青睐。现在,就结合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有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甚至是乐此不疲。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震短片,意在通过声像并茂的短片,把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直观、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桂林山水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那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眼里闪烁出兴奋的神情,纷纷举手回答“我看到了山上的绿树红花。”“我看到了江里的竹筏小舟。”“我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江水”“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高山”……绘声绘色的演示,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欣赏着桂林的山水,一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利用音频朗读,扬长避短
语文教学,教师常常要示范朗读课文。由于每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不同,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课文的录音大都是一些专业人士朗读的,这些录音可以给学生做朗读范本。特别是对于农村的那些朗读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或普通话不够标准的老师更有作用。录音朗读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课文,知道课文改用何种基调朗读,知道如何处理朗读时候的“轻重缓急”,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于古诗文来说,还能在朗读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古诗文的停顿、平仄的变化规律、以及押韵等信息。美妙的朗读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他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就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扬长避短,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㈢利用图片、动画,再现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形象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信息,借助计算机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情景,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草原》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分步骤的展示草原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牛羊成群的美景以及主人飞马远迎、盛情款待、尽情联欢、夕阳话别时的深情。学生虽然没到过草原,但看课件展示的内容,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草原景美人更美的主题。再如: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对“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向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句不太懂,于是,我把郁郁葱葱森林周围是白桦树的图片放出来,学生有直观的图片为参照,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一抽象的比喻:把郁郁葱葱的青松比作大海,把周围的白桦比作海边的浪花。
学习《长征》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关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长征路线图,并借助课件让学生走进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感受红军翻越大雪山、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惊心动魄的历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为学生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文的感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怎样使学生由“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中感受到作者的立足点在船上而不在岸上,怎样让学生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奇特感受呢?在讲述这一情节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这样一个动画:李白站在小船前端,远望天门山,并且让小船缓缓由“天门”驶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作者的立脚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和作者一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再现课文情景,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动画、视频、音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再现文本的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实现与课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的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我们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殿梅、袁琳.《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河南教研》.2012
[2]陈山岭、潘桂梅.《唤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河南教研》.2014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他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直观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能拓展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青睐。现在,就结合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有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甚至是乐此不疲。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震短片,意在通过声像并茂的短片,把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直观、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桂林山水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那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眼里闪烁出兴奋的神情,纷纷举手回答“我看到了山上的绿树红花。”“我看到了江里的竹筏小舟。”“我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江水”“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高山”……绘声绘色的演示,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欣赏着桂林的山水,一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利用音频朗读,扬长避短
语文教学,教师常常要示范朗读课文。由于每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不同,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课文的录音大都是一些专业人士朗读的,这些录音可以给学生做朗读范本。特别是对于农村的那些朗读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或普通话不够标准的老师更有作用。录音朗读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课文,知道课文改用何种基调朗读,知道如何处理朗读时候的“轻重缓急”,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于古诗文来说,还能在朗读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古诗文的停顿、平仄的变化规律、以及押韵等信息。美妙的朗读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他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就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扬长避短,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㈢利用图片、动画,再现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形象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信息,借助计算机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情景,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草原》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分步骤的展示草原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牛羊成群的美景以及主人飞马远迎、盛情款待、尽情联欢、夕阳话别时的深情。学生虽然没到过草原,但看课件展示的内容,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草原景美人更美的主题。再如: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对“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向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句不太懂,于是,我把郁郁葱葱森林周围是白桦树的图片放出来,学生有直观的图片为参照,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一抽象的比喻:把郁郁葱葱的青松比作大海,把周围的白桦比作海边的浪花。
学习《长征》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关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长征路线图,并借助课件让学生走进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感受红军翻越大雪山、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惊心动魄的历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为学生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文的感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怎样使学生由“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中感受到作者的立足点在船上而不在岸上,怎样让学生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奇特感受呢?在讲述这一情节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这样一个动画:李白站在小船前端,远望天门山,并且让小船缓缓由“天门”驶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作者的立脚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和作者一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再现课文情景,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动画、视频、音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再现文本的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实现与课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的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我们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殿梅、袁琳.《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河南教研》.2012
[2]陈山岭、潘桂梅.《唤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河南教研》.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