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都是彼此思想集合的过程,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唯有彼此交流互动、共同探索,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深化知识内容,了解事物表象中隐藏的真理。
一、树立正确观念,促进有效性学习
这是针对教师的角色而言的,教师作为掌舵启航人,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有效性学习。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向人性化转变。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的附属品,是教育理念中的重大改革。很多教师任教多年,对这一突然的转变难以适应,总是不自觉地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作为小学生而言,保持自己天性的同时,快乐学习,才是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理想状态。这些都需要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精准定位,将课堂主动权交于学生手中。
(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活
多数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经验,若直接允许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模式的话,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还影响整体学生的学习氛围。自主学习讲述的是学习模式的改变,是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方式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中。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索周围事物的真相,从而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达到科学学习的目的。比如教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时,就是利用学生身边最容易被忽视的现象作为启迪学生头脑思考的条件。因此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的前提就是,在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科学学科有效性的探索。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即练就寻找发现“奥秘”的眼睛,对身边的事物要经常开动脑筋思考,多提问为什么,恰如花瓣为什么有颜色,有香味?蜜蜂又是如何知道花瓣在哪里的?等等。只有促使学生养成对周围事物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这样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才会积极开动大脑,进入思考模式,分析事物彼此之间的内部联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涵。
(一)设置悬念,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挑战性场景,给学生留下探究性悬念,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或是学生之间产生争议,学生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更好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视情况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如我在教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时,以下教学设计实验一: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又如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例如《空气》一课时,我进行以下设计 。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4)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实验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時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自我设计实验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结语
课堂交流不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友好互动的行为,更是学生敢于大胆假设、自我探究实践的过程。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科学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小学 北京】
一、树立正确观念,促进有效性学习
这是针对教师的角色而言的,教师作为掌舵启航人,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有效性学习。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向人性化转变。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的附属品,是教育理念中的重大改革。很多教师任教多年,对这一突然的转变难以适应,总是不自觉地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作为小学生而言,保持自己天性的同时,快乐学习,才是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理想状态。这些都需要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精准定位,将课堂主动权交于学生手中。
(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活
多数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经验,若直接允许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模式的话,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还影响整体学生的学习氛围。自主学习讲述的是学习模式的改变,是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方式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中。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索周围事物的真相,从而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达到科学学习的目的。比如教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时,就是利用学生身边最容易被忽视的现象作为启迪学生头脑思考的条件。因此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的前提就是,在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科学学科有效性的探索。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即练就寻找发现“奥秘”的眼睛,对身边的事物要经常开动脑筋思考,多提问为什么,恰如花瓣为什么有颜色,有香味?蜜蜂又是如何知道花瓣在哪里的?等等。只有促使学生养成对周围事物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这样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才会积极开动大脑,进入思考模式,分析事物彼此之间的内部联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涵。
(一)设置悬念,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挑战性场景,给学生留下探究性悬念,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或是学生之间产生争议,学生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更好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视情况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如我在教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时,以下教学设计实验一: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又如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例如《空气》一课时,我进行以下设计 。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4)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实验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時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自我设计实验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结语
课堂交流不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友好互动的行为,更是学生敢于大胆假设、自我探究实践的过程。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科学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小学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