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材料最不易杜绝的弊端就是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容易产生裂缝。本文研究了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成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 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裂缝处治
中图分类号:TF526文献标识码: A
沥青路面的裂缝会减少道路的使用时间、影响行车舒适度、造成安全隐患、增加公路养护费用、增加社会成本、降低道路使用效益。因此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治是延长道路寿命,增加道路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
1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
沥青路面裂缝按形状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
不规则裂缝。
1.1纵向裂缝。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或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状特征是长且直;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
1.2 横向裂缝。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接近于垂直,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最初多出现于路面两侧,逐渐发展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1.3 网状裂缝。损坏特征: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网状或龟纹壮的锐角多边形小块,其最初形态是一条或几条平行的裂缝,随着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增加,平行裂缝间出现横向、斜向连接缝。
1.4 不规则裂缝。损坏特征:路面裂缝呈不规则形状,块的最长边小于100cm。
2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包括:①沥青混凝土的低湿收缩;②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③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拌合均匀,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④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⑤半刚性基层干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⑥差异沉降形成横向裂缝;⑦路基施工原因;⑧水的渗透破坏;⑨疲劳开裂。
3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3.1 深化设计
a)在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时,建设方除认真做好交通量调查和远景交通量预测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事实上的超限运输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系数。
b)路面结构采用级配碎石垫层加双基层加双面层。
c)设计应力吸收层,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d)基层选用干缩性和温缩性低,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
e)采用优质沥青,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
f)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做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封层,可提高表面層的抗温度裂缝能力。
3.2 规范施工
3.2.1重视水稳基层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设计。选用干缩性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剂量细集料不能太多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不大7%,有条件时可在水 泥混合料中掺入占集料10%-20%的粉煤灰以延缓混合料凝结增 加抗冻能力减少温缩;控制最佳含水量优化配合比,保证所使用材料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基层用料的抽检频率确保基层用料的质量。
3.2.2 重视基层养生。基层施工后7天内的养生要及时到位,避免暴晒或受冻并加强养生期间的交通管制;下封层施工完后,在一周内完成 沥青下面层铺筑,有效减少基层因暴晒失水过快或昼夜温差引起的温干缩裂缝。严格沥青与集料的进场检验,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和油石比,保证适宜的出厂、摊铺、碾压温度,保证供料和施工的连续性;认真做好各施工接缝处理。沥青混合料从加工到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离析发生。特别注重透层和粘层的施工质量,确保各层有效连接,整体受力。
3.2.3施工控制裂缝发生。
a)在施工方面,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0.9倍,压实度要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基层干晒,养护结束后,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或粘层,然后尽快铺沥青面层。
b)制备沥青混合料时控制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不使沥青老化、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3.3 精细管养
全面贯彻预防性养护,发现裂缝抓紧处理,减缓裂缝的发展速度。及时清除路面积水,确保边沟水顺畅。随时清扫路面杂物,减少车辆刹车使用频率。加强超限运输管理,减少特大荷载对路面的破坏性影响。
3.4 设置应力吸收层
a)在基层与面层之间铺橡胶沥青中间层、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中间层、低粘度沥青混凝土层等均匀应力吸收层。
b)采用应力吸收薄膜,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吸收薄膜的弹性模薰越低,防裂效果越好。
c)用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车辙、反射裂缝和疲劳裂缝。
d)橡胶沥青吸收膜是使用废橡胶磨细的粉与热沥青搅拌后,于面层中间形成的一薄膜或与砂石形成的一薄层。
3.5新铺半刚性基层的预开裂技术
其目的就是预先制造更直、间距更规则的裂缝,从而避免裂缝边缘的快速恶化并减缓裂缝贯穿沥青层。
3.5.1在半刚性基层上锯缝,缝宽为0.5cm,内填沥青砂或沥青乳液,随即将切缝快速封闭,然后以正常方式碾压该层。
3.5.2半刚性基层顶部切槽。结构层碾压后在其顶部切槽口,深度约为层厚的1/3-1/4。
3.5.3 结构层底部预开裂。通过在结构层底放置三角开采木板或木块,减少水硬性结合层结构层横断面,使首先在该处产生裂缝。
3.5.4 沥青乳液接缝。这种预开裂技术是在结构层碾压前切缝一条缝直至层底,并在缝壁内注和速破沥青乳液。
3.5.5 嵌入硬质波浪形夹片,这种技术形成所谓的“活性接缝”
4沥青路面裂缝处治
针对裂缝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a)对于宽度在1~5mm轻微的纵向或横向、规则和不规则的裂缝直接灌缝,与路表齐平。
b)宽度在5~15mm的裂缝,边缘有大量松动,啃边及支缝,不宜作开槽时,采用直接灌缝贴封处治。
c)宽度大于15mm以上的裂缝,按宽、深度比为 1:2的标准进行开槽灌缝处理,且用混合石屑嵌缝后再灌注密封胶,同时做贴封处理;对于局部轻微的网裂,只做贴封处理。
d)对于20~50mm的裂缝要加入混合石料嵌缝后再进行灌注。刚灌注完的槽缝不能立即开放交通,等密封胶充分冷却后方可放行,一般在10~20min。根据情况和要求可以在开放交通前在裂缝 表面撒薄薄一层石屑,以改善外观和行车性能。
e)对于大面积裂缝,可以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f)对于龟裂、网裂严重的路段,应进行加强或彻底翻修。
g)大面积现场热再生施工,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施工结束后短时间降后即可开放交通。现场热再生修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旧路材料完全利用,新沥青混合料用量可节省80%,符合节能环保的大趋势。
5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虽不能完全避免,但正确认识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从设计、施工和养护上全面考虑,注重源头控制与预防性养护,裂缝对路面的影响程度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我们应高度重视沥 青路面裂缝的预防与处治工作,努力探索裂缝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让沥青路面的优异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谈沥青路面裂缝的源头控制与预防性养护[J].交通科技,总第259期:2013年第4期
[2]郑伟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A].建筑与工程.2O13(30)
[3] 赵江涛.浅谈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关键词] 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裂缝处治
中图分类号:TF526文献标识码: A
沥青路面的裂缝会减少道路的使用时间、影响行车舒适度、造成安全隐患、增加公路养护费用、增加社会成本、降低道路使用效益。因此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治是延长道路寿命,增加道路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
1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
沥青路面裂缝按形状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
不规则裂缝。
1.1纵向裂缝。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或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状特征是长且直;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
1.2 横向裂缝。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接近于垂直,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最初多出现于路面两侧,逐渐发展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1.3 网状裂缝。损坏特征: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网状或龟纹壮的锐角多边形小块,其最初形态是一条或几条平行的裂缝,随着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增加,平行裂缝间出现横向、斜向连接缝。
1.4 不规则裂缝。损坏特征:路面裂缝呈不规则形状,块的最长边小于100cm。
2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包括:①沥青混凝土的低湿收缩;②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③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拌合均匀,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④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⑤半刚性基层干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⑥差异沉降形成横向裂缝;⑦路基施工原因;⑧水的渗透破坏;⑨疲劳开裂。
3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3.1 深化设计
a)在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时,建设方除认真做好交通量调查和远景交通量预测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事实上的超限运输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系数。
b)路面结构采用级配碎石垫层加双基层加双面层。
c)设计应力吸收层,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d)基层选用干缩性和温缩性低,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
e)采用优质沥青,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
f)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做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封层,可提高表面層的抗温度裂缝能力。
3.2 规范施工
3.2.1重视水稳基层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设计。选用干缩性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剂量细集料不能太多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不大7%,有条件时可在水 泥混合料中掺入占集料10%-20%的粉煤灰以延缓混合料凝结增 加抗冻能力减少温缩;控制最佳含水量优化配合比,保证所使用材料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基层用料的抽检频率确保基层用料的质量。
3.2.2 重视基层养生。基层施工后7天内的养生要及时到位,避免暴晒或受冻并加强养生期间的交通管制;下封层施工完后,在一周内完成 沥青下面层铺筑,有效减少基层因暴晒失水过快或昼夜温差引起的温干缩裂缝。严格沥青与集料的进场检验,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和油石比,保证适宜的出厂、摊铺、碾压温度,保证供料和施工的连续性;认真做好各施工接缝处理。沥青混合料从加工到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离析发生。特别注重透层和粘层的施工质量,确保各层有效连接,整体受力。
3.2.3施工控制裂缝发生。
a)在施工方面,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0.9倍,压实度要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基层干晒,养护结束后,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或粘层,然后尽快铺沥青面层。
b)制备沥青混合料时控制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不使沥青老化、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3.3 精细管养
全面贯彻预防性养护,发现裂缝抓紧处理,减缓裂缝的发展速度。及时清除路面积水,确保边沟水顺畅。随时清扫路面杂物,减少车辆刹车使用频率。加强超限运输管理,减少特大荷载对路面的破坏性影响。
3.4 设置应力吸收层
a)在基层与面层之间铺橡胶沥青中间层、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中间层、低粘度沥青混凝土层等均匀应力吸收层。
b)采用应力吸收薄膜,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吸收薄膜的弹性模薰越低,防裂效果越好。
c)用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车辙、反射裂缝和疲劳裂缝。
d)橡胶沥青吸收膜是使用废橡胶磨细的粉与热沥青搅拌后,于面层中间形成的一薄膜或与砂石形成的一薄层。
3.5新铺半刚性基层的预开裂技术
其目的就是预先制造更直、间距更规则的裂缝,从而避免裂缝边缘的快速恶化并减缓裂缝贯穿沥青层。
3.5.1在半刚性基层上锯缝,缝宽为0.5cm,内填沥青砂或沥青乳液,随即将切缝快速封闭,然后以正常方式碾压该层。
3.5.2半刚性基层顶部切槽。结构层碾压后在其顶部切槽口,深度约为层厚的1/3-1/4。
3.5.3 结构层底部预开裂。通过在结构层底放置三角开采木板或木块,减少水硬性结合层结构层横断面,使首先在该处产生裂缝。
3.5.4 沥青乳液接缝。这种预开裂技术是在结构层碾压前切缝一条缝直至层底,并在缝壁内注和速破沥青乳液。
3.5.5 嵌入硬质波浪形夹片,这种技术形成所谓的“活性接缝”
4沥青路面裂缝处治
针对裂缝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a)对于宽度在1~5mm轻微的纵向或横向、规则和不规则的裂缝直接灌缝,与路表齐平。
b)宽度在5~15mm的裂缝,边缘有大量松动,啃边及支缝,不宜作开槽时,采用直接灌缝贴封处治。
c)宽度大于15mm以上的裂缝,按宽、深度比为 1:2的标准进行开槽灌缝处理,且用混合石屑嵌缝后再灌注密封胶,同时做贴封处理;对于局部轻微的网裂,只做贴封处理。
d)对于20~50mm的裂缝要加入混合石料嵌缝后再进行灌注。刚灌注完的槽缝不能立即开放交通,等密封胶充分冷却后方可放行,一般在10~20min。根据情况和要求可以在开放交通前在裂缝 表面撒薄薄一层石屑,以改善外观和行车性能。
e)对于大面积裂缝,可以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f)对于龟裂、网裂严重的路段,应进行加强或彻底翻修。
g)大面积现场热再生施工,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施工结束后短时间降后即可开放交通。现场热再生修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旧路材料完全利用,新沥青混合料用量可节省80%,符合节能环保的大趋势。
5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虽不能完全避免,但正确认识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从设计、施工和养护上全面考虑,注重源头控制与预防性养护,裂缝对路面的影响程度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我们应高度重视沥 青路面裂缝的预防与处治工作,努力探索裂缝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让沥青路面的优异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谈沥青路面裂缝的源头控制与预防性养护[J].交通科技,总第259期:2013年第4期
[2]郑伟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A].建筑与工程.2O13(30)
[3] 赵江涛.浅谈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