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出台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文简称“课标”)至今,笔者始终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热议话题中学习、思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学科“命题”,可真正求解时,又觉其包罗万象,答案实难穷尽。因此,笔者选取冰山一角,以“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作为研究起点,试图由此探寻小学阶段“阅读”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关系。期待自己的梳理总结能为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打开一扇小窗。
  1 “熟读背诵”,为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奠基
  1.1 要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熟读”是关键。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且看目标中的几个关键词:“正确”、“流利”、“有一定速度”,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提示我们一线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熟”。这里想借用“熟”的不同词组的含义来诠释笔者对“目标”的理解。
  1.1.1 熟悉。即学生要将接触的每一种语言风格、形式内化为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文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日后的提取、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尽量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方式,以大量的读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内化过程,促使学生乐于吸收新的语言形式,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新语言的不断强化刺激,完成学生言语的进化。
  1.1.2 熟练。即学生要熟练地对语言材料进行义群解码。就“朗读”而言,朗读者要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熟练地将词语分配到各个义群,熟练地使用抑扬顿挫是基本技能。那么,教师的指导要点就在于,通过方法的点拨实现学生对“义群”的理解;通过恰当的练习,来促成学生对语言的熟练解码,即所谓“熟能生巧”。《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熟”的第四种解释,也能帮助笔者来诠释此处,即“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1.2 要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背诵”是根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是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直接指向阅读积累的表述。一个学生由阅读起始,经过不断地积累,逐步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学习、充实、壮大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其中并不是仅走单程,而是周而复始地经历着一个个提高自己能力的阅读学习圈,以使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 “读有其法”,为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搭桥
  2.1 选对阅读方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以上两条表述中,我们可以读到的表面信息是:在第三学段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朗读和默读两种基本阅读方式。如果深入思考“为什么要掌握这两种阅读方式?它们与学生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什么关系?”就会给我们教师这样的教学提示:让学生学会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比如,在阅读诗歌、抒情散文一类作品时,使用“朗读”这一阅读方式,就有助于读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易于生发感受。在阅读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时,运用“默读”则更能帮助读者快速提取语言文字的主要信息。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阅读效果,不同的阅读效果则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吸收结果。
  2.2 选对阅读策略。利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获得对语言文字的不同感受,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则可以解决不同的阅读问题,探寻不同的文字奥秘。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提到,学生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里提示给我们一条“浏览策略”,并且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该策略。其实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所提到的“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就与阅读策略当中的“联结策略”有关,提到的“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也与阅读策略中的“推测策略”相关。由此可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型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其实,在阅读文本时,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需要,去选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这一行为本身,也是对语言文字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
  2.3 读出作者的方法。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这条表述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阅读目标明确要求了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要体悟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如何将文字组合得有序、有理、有情。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实际上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考察学生是否读懂了作者表达的方式方法。读懂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才是学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3 “新旧链接”,真正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有学者指出,“实验证明,当一个人理解文章时,背景知识必定会以特定的方式与文章的字面单词意思融为一体,并根据这篇文章所隐含的内容构建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整体。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从单词的多种联系中很快就可以构建一个情景模式。”
  根据这项发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如果能够通过已有的阅读积累、阅读策略帮助其对新的语言材料进行解码,那么他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关于“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表述,就体现了这一点。
  研究阅读教学的专家琪琳纳·比尔斯说过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以启示:“我们让学生越多了解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知识并帮助他们在阅读前积极构建意义的关联,学生在读这篇文章时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也就是说,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目标时,促使他们调动、运用已有背景知识和文字经验与新的语言材料之间建立联系,可以促进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阅读是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同样,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是保证阅读质量的根本,两者相互融合,各在其中。在后续研究中,笔者会就“阅读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相关的具体教学策略问题探究一二。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由此可见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词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接影响到老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新课标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语文学习,字、词、句是基础,语文学习中若没有对新词汇的吸收与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热爱我的事业,更爱我的学生,我一直在真心为学生付出自己的努力。十几年的教学历程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我学会了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还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自身的评价,大多来源于老师、家长及周围的人。新课程对孩子的评价大大降低了对学科知识分数的权重,取而代之的是孩
期刊
1 突破“一个”,带出一串  汉字有这样的现象,如字形相同,读音、词义不同;读音相同,字形、词义不同;字形相似,读音、词义不同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象,在识字教学中突破“一个”,带出一串,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参”的“参”是字形相同,读音、意义不同的字。教学时可以用课件同时列出:海参(shēn)、参(cān)加、参(cēn)差,让学生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又如“富饶
期刊
解决生活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答解决生活问题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感知觉逐渐完善,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正在发展。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的特点。连贯性口头语
期刊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音乐教师的目的。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加教师。”为此我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音乐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互动式教
期刊
课堂讨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法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必有教学形式。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教育,而讨论就能充分体现主体性。然而,现实的课堂讨论如何呢?大多是拘泥于教材,局限于教案,由老师“导”着展开。这种讨论显然不会带来质的飞跃。就此,笔者从实践的角度谈点拙见,以求方家。  1 教师“革命”是根本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到来,我国现行教育将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因为
期刊
1 课堂互动,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创新点  1.1 通过动手操作和科学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眼、脑等各种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实现以人为本。
期刊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课程评价的发展,“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关键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关键词】 面向全体学生 自觉性 主动
期刊
课标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揣摩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  1 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中年级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构段的方法,揣摩作者文
期刊
【摘 要】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