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的IK手术治疗RK术后欠矫的优势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dor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欠矫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结合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治疗RK术后(4~7年)欠矫患者19例38眼,平均随访(14.3±7.8)个月。 结果 平均近视度数由术前的(-4.90±1.48)DS下降为术后的(0.28±0.32)DS,平均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75±1.30)DC下降为术后的(0.29±0.26)DC,所有术眼术前远视力≤0.3,术后2年有32眼(84.21%)≥1.0,38眼(100%)≥0.8,无并发症。 结论 对RK术后欠矫患者在适当时机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技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欠矫;优势
  [中图分类号] R779.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5-02
  研究显示,放射大角膜切开术(RK)术后欠矫行表面切削的屈光手术,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几率,如角膜上皮下混浊、激素性眼压高和激素性白内障等[1-2]。而用普通板层刀的LASIK手术是各国屈光手术医生应用最多,最安全和效果最好的手术,术后反应轻,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具有术后视力稳定,几乎没有复发的优点。但因为RK术后患者本身角膜上做过板层切口,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时易出现碎瓣等并发症,让患者和术者均对该手术都有很大的压力和恐惧。本文探讨了对于RK术后出现近视、散光残留或回退的患者,经过飞秒制瓣的LASIK手术来对RK手术后再次出现屈光度的情况进行再手术,笔者通过这种手术,对视力、屈光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例38眼RK近视残留或回退者,30眼远视力≤0.1,所有术眼术前裸眼视力≤0.3。年龄28~42岁,平均(34.5±4.8)岁;男12例24眼,女7例14眼。RK术后4~7年,平均(5.4±0.7)年,术后回访12~24个月,平均(14.3±7.8)个月。
  术前按常规LASIK手术进行检查。以LASIK手术常规检查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此检查结果作为手术依据。
  1.2 手术方法
  应用美国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机。角膜瓣直径设定为8.5 mm,角膜瓣厚度设定为100~105 μm,角膜瓣的弧度为45°,角膜瓣基质床切割能量是0.71 μJ ,飞秒激光扫描线距是8 μm,飞秒激光斑点距8 um,角膜瓣边缘切割能量0.77 μJ,角膜瓣边缘切割角度为70°。所有角膜瓣蒂均位于上方。飞秒激光制瓣后均等待10 min左右让气泡吸收。要缓慢轻柔沿瓣缘用专门的飞秒激光掀瓣器勾开瓣缘,并于11时位用掀瓣器的另一头,插入瓣下,轻晃动分离角膜瓣,从颞侧到鼻侧,动作一定要轻、慢。掀起整个角膜瓣后,将角膜瓣内折于蒂部上方。准分子激光具体操作与常规的LASIK手术大致相同。根据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总切削深度综合考虑,激光切削后角膜瓣下基质床厚度不能少于280μm,切削光区直径为6.0 mm.
  1.3 术后处理
  术后同常规LASIK手术一样,进行复查和用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8眼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进行再手术,均没有并发症出现,可能的并发症同常规的LASIK手术一样,而因做过RK手术,会产生以前的板层切口裂开、破碎、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感染等常规IK手术以外的并发症。
  2.1 临床表现
  再次手术的患者在进行飞秒制瓣的再次手术,与普通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反应相同。有轻微异物感及畏光流泪,约2 h左右,术后次日复查与普通飞秒激光LASIK术后一样。瓣对位好,角膜表面光泽,层间干净。随访角膜瓣完好,无瓣的任何异常。
  2.2 视力方面
  再次手术前裸眼远视力所有眼均<0.3,29眼(76.32%)≤0.1,30眼(78.95%)术前矫正远视力≥0.8。术后1年有32眼(84.21%)裸眼远视力≥1.0,38眼(100%)≥0.8,无明显视力下降。
  2.3 再次手术前后患者屈光度变化情况
  再次手术以后1年内其近视度数较术前(-4.90±1.48)DS均有下降,球镜度数在±0.50DS以内者36眼(94%),在±1.00DS以内者38眼(100%)。再次手术前后患者屈光度变化及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P<0.01
  2.4 再次手术前后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中央曲率比较
  再次手术前后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中央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与术前比较,*P<0.01
  3 讨论
  RK术后视力下降明显,是术式(即角膜板层切开),再加术前近视度数高,同时也因为RK手术矫正的屈光度有限所引起。所有屈光专家都认同RK手术可以矫治-4.50D以下的近视疗效确切。本资料中的的患者RK术前近视度数均在-4.75D以上,术后4~7年屈光度平均为(-4.95±1.45)D,裸眼视力平均为(0.10±0.08),因患者已不戴眼镜多年,现在出现近视度数,需戴镜才可以满足工作生活需要,所以他们愿望再次手术而不戴眼镜,提高视远的裸眼视力。然而PRK等表面切削手术因术后眼痛时间长、恢复慢,且有可能发生再次视力下降、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激素性引起的高眼压及和白内障等方面的风险,同时患者一般是很难做到定期复查和按要求用药的。这类患者在临床上较常见,术后1个月认为视力已经恢复,无不适而自主停药和复查,易出现一些并发症[2]。普通的LASIK手术因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存在很大的再次手术制瓣的风险。因为角膜上存在有不同深度的数个切口后的疤痕,极易出现制瓣时的并发症。所以笔者选择了安全性更好、恢复更快、刺激症状更轻的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来探讨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IK手术,治疗RK手术后的一些再近视、度数没有做完等情况,以及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IK手术在再次手术的时机、术式、技巧、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等方面的优势[2-3]。
  目前屈光手术以LASIK手术为主流,术后效果也很确切,尤其是飞秒激光制瓣的IK手术在全世界越来越广泛应用[1]。而较早年的RK手术早已淘汰。再次手术的RK术后患者,均在首次RK手术4年以上,术后角膜板层切口愈合良好,术中眼球可耐受6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负压吸引,未出现放射状切口裂开或角膜瓣撕裂等并发症。所以笔者认为在RK术后时间较长时再次手术是安全的。
  由于RK术后角膜瓣及瓣下角膜均有放射状瘢痕,在飞秒激光制作完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时,手法要轻柔,缓慢,力度要均匀,分离角膜瓣时的分离方向尽量与放射状切口垂直,一定要避免分离角膜瓣时力量过大,将患者角膜上已有的放射状瘢痕撕裂。准分子激光术中角膜瓣的对合也非常重要。一旦角膜瓣对位不好,会产生明显的不规则散光和矫正视力下降。由于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的蒂位于12时位,角膜瓣边缘切割角度为70°,对合后的角膜瓣与基质床是相嵌型,再次手术后瓣的稳定性好,避免了术后角膜瓣移位造成的散光,更重要的是不用板层刀作瓣。用飞秒激光来扫描,这样大大减少了角膜在用刀制瓣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和扭曲等应力作用而对有瘢痕角膜的较大影响,大大避免因用板层刀板制瓣时易产生碎瓣、瓣撕裂无法手术的情况[1] 。
  飞秒制瓣技术也考虑到再次手术的一些风险,如IK手术本身特有的术后上皮植入、术后瓣移位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再次手术后瓣的愈合情况,患者能否承受术中65 mm Hg的高眼压和分离角膜瓣时所产生的拉力等,不论采取那种手术方式, 术后角膜基床的厚度不低于280 μm。这些再次手术的患者情况说明,在已行过RK手术的患者,4年以上,角膜板层切口恢复好,是完全可以再次行飞秒激光LASIK术的,且大大提高手术者和受术者再次手术的信心和成功率。
  研究中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前裸眼远视力均<0.3,再次飞秒激光制瓣的IK术后1个月时,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到(1.00±0.07),38眼(100%)达到术前矫正视力,10眼(27%)远远高于术前的最好矫正视力,而且无一例矫正视力低下。术后2年回访,对于RK术后需再次补矫的患者来说,飞秒激光制瓣的IK手术是首选的术式,而且再次手术,术后视力好,屈光度稳定,没有屈光回退、高眼压、上皮下植入、角膜上皮下混浊等并发症。再次行飞秒激光制瓣IK手术的RK术后患者,无术后的眼痛,术后视力恢复快,无论是受术者和术者都没有再次手术的压力和风险,患者易接受且满意程度高。由于飞秒激光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对于以前行RK手术,术后有欠矫的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的IK手术,来提高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再次进行屈光矫正手术是有明显优势的[1]。
  [参考文献]
  [1] 魏升升,王雁.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1,35(3): 193.
  [2] 李方园,王卫群.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研究的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7):641.
  [3] 聂萌星,袁满红.飞秒激光在眼外科中的应用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48-2150.
  (收稿日期:2012-02-1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脑部不同环形强化灶的MRI及MRS不同表现形式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中10例MRS的表现。 结果 脑部表现为环形强化的病变有:良恶性肿瘤、转移瘤、感染性病变(脑脓肿、结核瘤、寄生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术后,放射性脑损伤(晚期)、脱髓鞘病变及血管性病变等,可通过它们的发生部位、年龄、MRI征象及H-MRS分析测定:胶质瘤NAA下
期刊
[摘要] 用药安全是医院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高危药品管理是用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对笔者所在医院的药品归类及药品监管制度进行分析,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 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6-02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
期刊
[摘要] 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设计指导思想,根据中药制剂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的教学模式,其内涵是根据任务培养计划,设计制备中药制剂的任务清单,拍摄中药剂型的手工及机器制备过程录像,与学生制作中药制剂的实际录像资料进行反馈式比较,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全面领会和掌握操作各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加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4例高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 结果 全组患者均保乳成功,疗效确切,美容效果优良,患者及家属满意,随访2年无转移复发。 结论 高龄患者实行保乳术,既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又满足高龄患者生理及生活社会需求。  [关键词] 高龄;乳腺癌;保乳术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T2DM未合并DR组(DM组) 63例、单纯型DR组(SDR组) 64例、增殖型DR组(PDR组)45例。 结果 SDR组和PDR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1或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患者血清hs-CRP水平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食管癌X线片与CT的对比研究,探讨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50例,其中43例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39例行CT检查。 结果 食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 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明确病变侵犯的程度、浸润的方式和部位及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乙肝患者300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 单项标志物阳性例数与标志物阳性总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组最易感染乙肝病毒。结论 乙肝五项是检测乙肝患者的重要标志物,检测乙肝五项对乙肝
期刊
[摘要] 目的 选择6种临床用烤瓷金属材料进行细胞毒性的检测和比较。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来测定金属材料析出离子对体外培养细胞的影响,评定6种烤瓷金属材料的毒性作用。 结果 镍铬合金、含钛的镍铬瓷合金、银钯合金抑制细胞增殖明显,纯钛、钴铬合金次之,金合金基本不影响细胞增殖。 结论 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合金细胞毒性情况合理选用烤瓷金属材料。  [关键词] 烤瓷金属;细胞毒性;MTT比色法  [中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无创宫腔镜检查技术在门诊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实施宫腔镜检查术155例,其中无创宫腔镜检查72例,常规宫腔镜检查83例,记录检查时间,并以McGill疼痛问卷来评价患者手术时的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用5分法评价宫腔镜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无创组为94.44%和84.34%,差异显著(P=0.045)。无创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痛经与不孕的效果。 方法 对于9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痛经和不孕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结果 96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痛经占55.58%,不孕占28.20%。621例为随访对象,501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0.67%。术后痛经症状缓解率85.03%。术后妊娠率60%。 结论 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子宫内膜异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