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断地创新.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目前职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弱.因此,职高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促进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要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符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自主学习属于自律行为,与传统教学观念下的被动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需要学生的内心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得到实现,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由想学走向乐学,从而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体现在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上,不断地自我反馈,并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兴趣、开启思维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职高生的表现欲强,他们身上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教学平面几何时,让学生描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有学生说“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平面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它不是判定定理.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证明.最后要让学生认识到要证明面面平行需要先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样和谐的氛围,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保持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是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学习会由被动转向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某商场节前为答谢新老顾客,进行促销活动,分两次降价,制定了三种方案:一是第一次降价打a折,第二次按b折销售;二是第一次降价打b折,第二次按a折销售;三是两次降价都按照(a b)/2折销售.请学生思考哪种方案降价较多?再如教学“不等式的证明”时,教师可以用糖和糖水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情境:糖水中再加一定量的糖,是不是会变得更甜,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形成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自觉的行为,与放任自流的学习、自由散漫的学习是不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再运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所以,教学中教师不急于和盘托出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如预习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抓住阅读的中心,深入理解公式、概念,弄清楚来龙去脉,即是说要把书读厚.章节教学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升华、应用,把所有的知识汇聚在一张纸上,也就是把书读薄,然后储存在脑海中,以备后用.如教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后,可以从互为反函数角度画出它们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从范围a>1或0  五、分层练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和分层对待的原则让学生练习,体现出练习的层次和梯度,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每名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把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为容易的基础题;第二层次是稍微带点难度的基础题,主要是进行简单的思维训练;第三层次是在有难度的基础题上,增加思维训练题,发展学生智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来做,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稍有难度的练习.这样学生有了选择的空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2011版新课标实施以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教学开始走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们开始摒弃原先举例加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而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出发研究数学问题,解释数学问题. 这一切,无不使数学教学更多地充满了实践性、趣味性. 但是,数学在生活中,生活却不是数学,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不认识
什么是美?美是世间永恒的话题. 美丽的东西,总让人过目不忘. 教学也一样,假如你所编织的教学旅程是五彩缤纷的,就会紧紧地抓住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美丽”可以陶冶心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  一、外在的美——让孩子喜欢上数学  今天我有幸执教最新修订的一年级数学,我发现了数学的“外表”更加美丽了:彩色的插图、童话般的学习情境、动感十足的数学课件,“美丽的外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成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文、图、声并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传统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关键词】多媒体;教案;动手实践;形体语言;黑板;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
【摘 要】 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动,课前准备不充分,较难进入课堂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效率. 教师应结合心理辅导知识“暖身活动”理论和经验,创设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暖身活动. 设计复习活动促使知识迁移;游戏活动激活学习愿望;故事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提升学习热情;问题互动引起认知冲突;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低段;数学;暖身活动  【基金项目】 201
摘要:面对喜欢求新求异的小学生,一个数学教师,如何才能使教学获得很好的效果?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以学生為主体”,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作业设计,等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本文侧重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三方面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体;内容;过程;作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是这样定义的:“
一、引 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反应,对高考成绩有无影响?遇到难题时,持不同态度的文、理、艺术类学生的高考成绩之间有无差异?本文针对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反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反应与高考成绩的关系,以希望能帮助教师、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难题,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二、研 究  我选取南京市
【摘要】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遇到错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去进行纠正,本文首先介绍了抓住错误在学习中的意义,并就如何化解错误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误;意义;化解方法  初中数学相比较于小学数学而言,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学生们出现错误也是非常正常的,错误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常在校内外听课,遗憾的是,听过的计算课都让人感觉枯燥无味.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其实计算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计算法则的得出也不应是生硬死板的呈现,怎样“激”起学生的兴趣、怎样让计算课堂“活”起来成了我研究的目标. 为此,在一次优课比赛时我大胆地选择了五年级上册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使这节课的教学真正“活”了起来,精彩连连.  【精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历来是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度过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的适应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衔接存在“脱节”现象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教学要求在
【摘要】 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在教学中,可通过设计概念的构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变式问题情景,对例题(习题)挖掘与引申;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对老问题进行延伸来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