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机制探索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探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影响因素,探索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调查研究表明,增强心理韧性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应对压力和成功克服逆境有着积极作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生机制包含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全方位发挥各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不断提升其心理韧性,促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
  笔者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8所高校的近2000名在校经济困难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心理学知识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韧性的策略。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心理的表现消极
  1.自立自强意识不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立自强意识不强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等方面。调查结果发现,49%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感到“自卑”,36%的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见图1)。另外,关于大学生的生活态度调查中,不少经济困难学生对生活感到抑郁,有49%的学生表现消极或一般的态度(见图2)。
  2.心理综合素质不高。高校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综合素质不高,不少学生认为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基于经济困难的原因,他们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和心理压力,经常表现出不安和焦虑。关于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只占10%,其他大部分同学都不同程度上认为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见图3);在关于“您在大学最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44%的学生认为是“经济困难”(见图4)。
  (二)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家庭作用发挥不到位
  在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过程的调查中,表示“家庭期望高、要求严格”的学生只占27%(见图5)。而当被问及“有困难时,您最希望得到谁的关心和帮助”,选择“父母亲人”的学生只占21%(见图6)。可见,家庭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该重视发挥家庭的作用。
  (三)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培育机制不健全
  1.资助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中,有些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程度不高,在资助方面的体系仍需继续加以完善。在关于“是否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学生的资助问题”的调查中,仍有27%的学生表示其所在学校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学生的资助问题(见图7)。另外,在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关注度的调查上,有34%的学生认为其所在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表现为“不关注”或“偶尔关注”(见图8)。
  2.教育机构不健全。在关于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情况调查中,有30%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见图9)。关于学生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机构、专职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学校有专门机构且老师比较专业,有40%的学校虽有设置相应机构但老师不够专业,有30%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相应的机构和老师(见图10)。可见,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机构有待完善,教育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个体保护性因素是提升心理韧性的核心因素
  个体因素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内在力量,在经济压力应对中起主要作用。一方面,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大学生无力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方面的费用,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信息,并赋予事件一定的意义。[1] 对经济困难的积极认知会把其看作是一种磨练,能够增强改变现状的动机,促使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而对经济困难的消极认知会使经济困难大学生感到痛苦,识别和改变这些消极认知将引起其情绪的改善,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因此,积极认知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的个体变量之一。另一方面,经济困难学生需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经济压力,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缓解经济问题,可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求助于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等。经济困难大学生为了能够在将来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会注重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其中,自我效能感也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的个体变量之一。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技能水平的评估,而且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运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2] 自我效能感能够激发经济困难大学生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为达到目标付出努力。经济困难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需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确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
  (二)家庭保护性因素是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心理韧性的作用原理以及行为结果,除了受个体特质与环境特征的影响之外,与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密切相关。[3]一方面,父母影响重大。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会了的乐观、坚强、善良等积极品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面对压力情境时的态度。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情感联系及其应对经济压力的有效性。在经济压力情境下,家庭支持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父母积极品质的影响和支持性家庭关系等家庭因素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互动产生的,家庭保护性因素增强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应对经济压力的信心。
  (三)社会保护性因素是提升心理韧性的保障因素   社会保护性因素主要包括朋友的支持、老师的关心以及高校、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等方面。在学校中,浓郁的学习氛围、老师的关心帮助,为塑造良好的心理韧性的培养提供了条件;良好的治安状况、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都是社会文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朋友的关爱、社会的认可都是社会支持因素。[4]社会支持是个体所能利用的一种重要的外部资源,是个体生存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对个体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5]朋友的支持能让经济困难大学生体会到亲密的友谊,满足其归属和爱的需要;老师的关心能让经济困难大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另外,高校中的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及社会的资助等不仅能减轻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还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6]为了面对经济压力的挑战,只有在诸多保护性因素的力量较经济压力强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才能更好的面对压力,从而良好地适应与发展。在三种保护性因素中,个体因素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支持性家庭关系、父母的积极品质等家庭因素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朋友的支持、师长的关心、高校及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帮助等社会支持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策略思考
  (一)个体层面
  1.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经济困难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上进的能动意识,积极主动地把握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树立昂扬的斗志,自立自强,提高面对挫折的韧性,从卓有成效的学习工作表现中找到自信,提升心理韧性。
  2.塑造良好精神品质。经济困难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关爱,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作用,为社会、为他人作出奉献;通过回报社会、回报国家,从而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形成健全人格。
  3.积极提升身心素质。经济困难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困难,掌握一些压力调适、宣泄不良情绪体验的方法,提升自身应对压力的素质能力。[7]因此,积极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其应对困难、压力的能力比较重要。
  (二)家庭层面
  1.父母树立良好榜样。家庭因素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特质形成和心理潜能实现的重要条件,父母对孩子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培养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韧性需要父母向孩子展现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不惧困难等方面的良好品质。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应鼓励经济困难大学生多与家人沟通,增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结,满足其安全、归属与爱以及尊重等多种心理需要,促进经济困难大学生安全感和乐观的生活信念的形成,充分发挥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学校、社会层面
  1.培养积极认知,增强心理素质。一是要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良好的心态去克服自卑、孤僻、自我封闭等消极心理,增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密切同学关系。二是要进行自立自强教育,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应挖掘、发现并充分肯定他们优秀的品质,鼓励其自我接纳、自我欣赏,强化其自立、自强意识,让他们坚信自我努力的价值,增强自我效能感。三是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培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信念。
  2.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教育体系。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对贫困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适时关注和干预。同时,应健全贫困生四级工作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体可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层层心理工作体系,通过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网络平台等方式来开展工作,形成疏导贫困生心理压力、健全贫困生心理素质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3.完善资助体系,丰富资助模式。目前大多高校已建立了以奖助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总体而言,贫困生资助保障体系仍要不断完善。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的贷款制度和相应法规,提高奖助学金的额度和奖助面,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途径,争取社会各行业和各界人士的资助,建立各种社会奖励基金等,丰富资助模式,让贫困生在得到资助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等。
  4.健全管理机构,保障措施落实。各高校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学生资助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确保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对学生进行资助评定与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政策,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确保资助科学到位。
  5.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多方资助。社会力量不可忽视,潜在作用很大。我国社会捐资方式主要有在高校设立企业或企业家奖学金、助学金,社会力量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跟踪帮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实行定单培养、顶岗实习等。这样既有利于学校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又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在实习中获得生活补助,缓解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杨欣,陈旭.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心理韧性[J].心理学探新,2009(5).
  [4] 黄群瑛.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视角:心理韧性理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5] 周守珍.社会支持与儿童心理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6] 金灿,崔文香.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11).
  [7] 陈献忠,宋洁.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分析[J].心理辅导,2010(5).
  (责任编辑 于小艳)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阐明了教学文化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交互生成集体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在交往学习场域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生成互文性的特质来呈现教育生活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形塑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学主体间及文本借助于对话、交往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视域融合;教学文化;交往学习;学习共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探索与实践“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即课程模块集专项实验、协同设计、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于一体,学习模式集体验式、研究式、情景式和实践式于一体,学习方法集自我决策、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参观企业于一体,课程教学与学习遵循“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模拟运营-感性认识”的心理认知规律,可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
期刊
摘要:基于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多年的实践性探索,设计出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对于高职院校实习制度设计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交替制;制度设计;实证研究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级开始,实施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以下简称交替制),即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1-25  作者简介:刘原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2012级博士生。(杭州/310028)  摘 要: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历程曲折,阻力颇多,备受争议。但韩国政府从未间断政策层面的努力,从全斗焕政府开始就推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本研究将系统梳理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政策发展过程,全面阐释韩国首个国立大学法人——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的法人化改革过程,深入分析法人化改革政策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1-13  作者简介:闫俊凤,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江苏徐州/221116)  *本文系201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研究”(2010SJGLX017)研究成果。 摘要: 生态学视阈下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建设,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既要考虑与行业之间的外部环境,也要考虑高校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反思脱离行业后的
期刊
摘要: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
期刊
收稿日期:2012-06-28  作者简介:周贤日,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马聪,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广州/510630)  *本文系由课题负责人周贤日主持、马聪等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项目编号CIA10015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美国高等院校的营运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社会捐赠。《美国高校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CGSS2003年和2008年数据估算了我国过度教育发生率,发现2008年过度教育发生率较2003年有所下降;进一步通过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模型对个人因素、家庭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非教育方面的因素对过度教育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因素中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年龄和工作经验对过度教育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加入过政治团体的人、未婚人士、年轻人和工作经验较短者发生过度教
期刊
摘 要: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东省13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入学动机多样,总体能解决在学习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自身发展方向有更理性的看法;但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与帮助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生活;调查;分析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
期刊
摘 要:后发大学相对于先发大学而言具有与生俱来的后发优势。香港科技大学运用其后发优势,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学术人才,移植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制度,模仿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高起点、高占位,定位世界一流,在学习、模仿世界一流大学中积聚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短短20余年创造了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引起高教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后发大学的楷模。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模仿;后发优势;世界一流大学  20世纪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