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风险 为学生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校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肩负着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制和社会意识觉悟的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在学校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面对学生在校园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伤害事故,有效应对运动伤害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悬在学校领导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令学校体育教育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这一现实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平衡学生体育运动锻炼与校园体育运动伤害的矛盾,如何防止和控制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的发生,都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校园热点问题之一。
  2015年,教育部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提出采取课前检查、热身运动等方式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行为和责任加以规范。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上述文件无疑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开出了良方,为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工作的新问题
  1.学校对于体育运动事故的被动应对
  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这不仅在于要求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更在于通过施教者的引导,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人格得到健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竞争与拼搏,过程中身体接触和激烈对抗不可避免,这也是绝大多数体育活动的特色。上海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现状、成因及干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上海市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率超过10%。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1]。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虽属小概率事件,但家长对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的态度,导致学校害怕承担责任与风险,而将学生“圈养”起来。取消竞技性运动项目、取消耐久跑、封闭学校场地、降低体育技能难度等此类“因噎废食”的措施,使得学生更加缺乏在运动中自我防范的能力,更易受伤,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学生体育知识的严重匮乏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体育知识匮乏的情况较严重。在学生体质方面,2016年有数据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已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有肥胖、近视等问题的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实际上,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成因以直接且可控原因为主,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不熟练和不准确、没有遵守运动规则、不懂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等,这些大多是由于学生体育知识匮乏所造成。
  3.生命教育对于体育学科作用的长期忽视
  体育教育是在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中开展的,其通过有规律和规则的知识传递,让学生认识身体、控制身体、运用身体,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现实社会中,大家更关注“智力”的发展,而“身体”遭到了忽视或轻视,体育教育本该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被变成达到“应试教育”结果的一种工具。体育的作用被功利化、工具化,人们忽视了体育的育人的任务,萎缩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不正确认知,正是由于缺乏对身体的深刻体验,身体教育的缺位使学生在伤害事故、挫折面前被轻易的击垮。
  三、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1.政策环境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提供保障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进行综合治理。学校落实重在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并通过制度予以保障。上海市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有效举措,形成了许多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2016年3月,上海市成为首个全国试点,推出了一个专门针对校园体育运动意外伤害设计的校园公益性基金,解决体育运动伤害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建课题组,开展了“上海市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现状、成因及干预”课题研究,为学校科学预防体育运动风险提供理论支撑,为学校和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为加大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的力度和指导价值,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引导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通过科学手段,预防体育运动风险,为学生强身健体创造有利成长空间和生态环境,形成了先进的“上海经验”。
  2.科学预防为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提供指南
  科学预防是前提,综合治理是根本。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需要学校尤其是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提供安全指导,形成多方参与的校园体育运动安全预控体系。因此,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引导,笔者牵头编写了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的《手册》,同时将这本书作为新生入校的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们阅读这本“口袋书”(《手册》),使他们了解体育运动的科学知识以及预防体育运动伤害的科学方法,从而降低或者避免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为了便于学生自学与查阅,在编写内容的逻辑安排上,遵循先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问题,再按照先进行急救处理然后预防查找的顺序。在常见运动损伤问题的选择上遵从3个维度:一是按照身体部位和运动项目相结合的特点精选典型性损伤问题;二是根据运动项目特点选择最常见损伤;三是按照学校组织教学中容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寻找典型損伤问题。《手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小学版通过卡通形象,将每个身体部位容易发生的伤害事故设计成一个真实情景,讲述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救治和预防过程;中学版设计图片与文字比例适中,注重相关知识的传授,增加了人体生理、环境卫生等内容,通过运动项目介绍容易出现的运动损伤[2]。对于运动损伤项目的选择则遵循“两结合三兼顾”。“两结合”:一是结合国家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标准;二是结合上海市正在深入推进的“三化”(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三兼顾”:个人项目兼顾集体项目、课内项目兼顾课外项目、校内项目兼顾校外项目,如兼顾到大课间活动、全校性体育比赛等,确保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实践导向为教师体育安全教育提供支撑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普遍性的安全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这其中教师担任着重要的使命。
  为了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和普及运动安全等相关知识,2020年,《手册》教师用书出版,教师用书的整体内容能够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即学即用。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学校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在运动中学会遵守规则和团队合作,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学校体育运动安全,更多的在于“防”,而不是“控”,顺应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家长、社会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科学知识以及预防体育运动伤害的科学方法是降低或者避免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让学校体育安全“松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上海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现状成因及干预研究课题组.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社会治理:基于上海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9.
  [2]沈洪,杨琼.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強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模式,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和复杂专项运动技能。  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已经初步建立,健康知识、技能学习、体能练习构成了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育课程模块。但在课堂
“租借式评价”[1]是体育学业评价的新兴方法,学生对当前的体育成绩不满意,可以先向教师借一些分数,后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偿还所借的分数。“租借式评价”活用了体育成绩,较好地发挥了体育学业评价的激励和鞭策作用。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2期中《双分·双扶·双评:精准帮扶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能力》(以下称原文)一文,对于原文有关“租借分数”的阐述,笔者有不同的思考。  一、方法与合理性  根
一、在写作中提炼与升华教育思想  笔者的案例《师生共情,唤醒挑战和拼搏的激情》初稿是在教学故事发生后不久,一时突发灵感总结撰写而成。当时比较心血来潮,希望能记录下美好瞬间。为了参加此次案例评比,笔者便静下心来,仔细梳理、反复修改、精心提炼、认真校对,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教育思想更加明确,体育教学工作也变得越发具有价值和意义。  二、在参与中让生活更有美好的期待  自从笔
一、案例背景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要求把冰雪运动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计划主要针对北方地区的中小学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的冬季体育课。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我国迎来了推动冰雪运动和开展冰雪运动体育教育的良好契机。但相较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受限于自然条件,导致区域内对学生的冰雪运动知识教育不足,很多学生只是通过看电视了解冰雪运动,无
体育课堂中,肥胖学生算得上是个特别的群体之一,他们有的开朗,有的自闭,有的调皮,有的懒散……不一而足。教学中如何安排肥胖学生的练习内容,激发其练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锻炼,提高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一直是体育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四步入手,让肥胖学生能练、想练、乐练、多练。  一、鼓斗志,我能练  现象:肥胖学生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因,有能够锻炼的身体基础,但他们因怕苦、怕累、怕人笑话等
家、校、社联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期待,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选择。但从当前我国教育全局来看,在这方面的联合发展还不够强劲,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居于重要位置,具有“以体育人”的特殊功能和价值取向,体育教育的家、校、社多元协同,无疑对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并将体能模块列为必修必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段必须修满1学分共18课时。同时指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高中阶段要通过体能必修必学模块、体能课课练、体能
一、善引导 多感知  让每名学生充分认识体能练习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参加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体能练习往往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练习缺乏兴趣,甚至抵触。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体能练习与比赛、游戏相结合,练习前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清楚练习的方法之外,还需要求每个人都严格遵守规则,确保练习公平、公正的进行,并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同伴、对手、裁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即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的影响作用。遵循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避免负迁移,合理使用正迁移,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夯实基础,避免负迁移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看,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是一个建立神经联系的过程,新技能的神经元联系要超过之前的神经元联系需要漫长的时间。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动作,容易被之前所学的技术动作所干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跳
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受场地限制较小,对发展力量、灵敏、柔韧和心肺耐力,提高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规定,体操类运动为必修必学的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之一。健身健美操是体操类运动中的重要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女生的喜爱。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专门编写了健身健美操的相关内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