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我尝试改变传统做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替代教案,此法犹如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案导学”是以“不待教师教,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学案的创新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
实验学案的一般组成应包括学习目标、实验过程、学习检测三部分。
学习目标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落实。这一部分还包含有学习重点、难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即学习准备。
实验过程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一制定计划一一实施计划一一得出结论一一表达和交流”这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
学习检测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练习。选题要力求典型,有梯度,力争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基础题,优秀学生能完成拓展题。使各类学生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一份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学案的设计应在上述基础上有所创新: 1、加入情境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学生很快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当中的原因,也就有了做实验的兴趣。 2、结合生活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重要手段,其设计是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如上课对一些知识分析时,我先让学生思考,继而提问,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
二、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导学的目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潜藏的且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能力。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导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不教”,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导学是让学生能在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交流,主动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1、示案导学阶段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以后,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讨论阶段 在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巡班指导,并在这个时候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学生做好学案的记录。
学生的分组要提前做出干预,确保组员的层次性,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学案中提出的主要问题。 3、集思广益阶段学科教育
如果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思广益,在全班的讨论中提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巡堂时的准备,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点,层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互问互答”环节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小组间的合理竞争,又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巩固阶段 教师根據课堂学生实验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总结在学案上,使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迁移应用阶段 教师要善于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迁移获得新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个阶段是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目的的检验,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由讨论。
(2)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的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要说明理由。
(3)教师要充分备课且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各抒已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进行,更不能偏离主题,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行学案教学的意义
1、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读、写,还要记、思、答,多种感官齐参与。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2、实行学案教学,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
3、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案的创新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
实验学案的一般组成应包括学习目标、实验过程、学习检测三部分。
学习目标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落实。这一部分还包含有学习重点、难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即学习准备。
实验过程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一制定计划一一实施计划一一得出结论一一表达和交流”这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
学习检测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练习。选题要力求典型,有梯度,力争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基础题,优秀学生能完成拓展题。使各类学生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一份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学案的设计应在上述基础上有所创新: 1、加入情境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学生很快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当中的原因,也就有了做实验的兴趣。 2、结合生活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重要手段,其设计是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如上课对一些知识分析时,我先让学生思考,继而提问,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
二、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导学的目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潜藏的且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能力。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导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不教”,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导学是让学生能在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交流,主动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1、示案导学阶段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以后,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讨论阶段 在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巡班指导,并在这个时候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学生做好学案的记录。
学生的分组要提前做出干预,确保组员的层次性,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学案中提出的主要问题。 3、集思广益阶段学科教育
如果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思广益,在全班的讨论中提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巡堂时的准备,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点,层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互问互答”环节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小组间的合理竞争,又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巩固阶段 教师根據课堂学生实验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总结在学案上,使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迁移应用阶段 教师要善于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迁移获得新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个阶段是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目的的检验,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由讨论。
(2)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的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要说明理由。
(3)教师要充分备课且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各抒已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进行,更不能偏离主题,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行学案教学的意义
1、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读、写,还要记、思、答,多种感官齐参与。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2、实行学案教学,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
3、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