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语文教师的任务:把教材备厚,把教材教薄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把教材备厚
  1.站在大背景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把这一课置于单元的教学目标中,置于学期教学目标中,更应该置于整个课标的背景下,确立这一课的地位和性质。教师应该了解教材选择这一文章的初衷,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基本的教学要素,更应该了解作者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甚至借助了解和其同时代同时期的作家或者作品来解读文本的实质,从而把握教学目标的整体方向。
  (2)根据课标设计科学严谨的导学案。设计导学案,不是依据教参而是根据课程标准。一节语文课完成几个目标是好的?几个学生体会得深就是好的?体会到什么程度就是好的?我们的唯一依据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站在学生的角度确立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有全面的了解,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文本,走进去,再走出来。
  2.设计主问题和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语文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对分析整篇课文起着引领作用,它是课堂教学分析和讨论的灵魂,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它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再次,它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真正杜绝新课程“新八股”教学模式,拒绝教师的“不作为”,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主问题是教学目标和课堂活动的结合点。主问题必须体现教学目标,统筹课堂,无论你设置多少教学目标,但主问题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和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主问题,还要和课堂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一种类型的文章可以从同一个切入点设计,也可以进行多角度改变,让学生感觉到有规律可循,又让他们感到有新意。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3.设计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法要灵活机动。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许多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堂上成了音乐课,上成了美术课,上成了演讲课,上成了辩论课等等,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上成了历史、政治课,把人文的精神引申了好几个层次,这些都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我们的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我们的活动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许多的课堂都是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个课堂,好多的学生一个劲儿地说,却不明确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自己又掌握了多少。
  二、如何把教材教薄
  1.教师要善于点拨,点拨时要抓住关键。首先,在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点拨。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所以应对准它们的衔接处进行点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答问题自然地进行迁移,使新课顺利地展开。其次,在知识的重点处进行点拨。重点是指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针对重点设计出关键性的问题,巧妙地点拨,诱导学生探究解决矛盾的办法,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再次,在知识的难点处进行点拨。难点是学生难于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学生认识水平与抽象复杂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分析难点在何处,其形成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最后,在知识的易错易混处进行点拨。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被一些易混淆知识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教师要及时提出有利于解惑的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明辨是非。
  2.教师要适时评价,评价时要总结规律。评价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权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呢?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做到全面与客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方法,而且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是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要全面了解情况,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或成见。其次,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最后,评价要有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中學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并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他们,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认识与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
期刊
心理学研究和语文教育实践表明,阅读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既有阅读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参与,又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二者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事实上,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动力,对学生的认识过程起着调节作用,影响着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在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上下足功夫。本
期刊
新課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以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各环节教学,使他们感受课堂学习的幸福,正是实施幸福教育的初衷。  根植于这个理念,在教学中,我对如何“打造思想品德幸福课堂”进行了尝试,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把握幸福课堂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的农村孩子,基础薄弱,两极分化厉害,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接收课堂带来的知识是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没有真心投入到学习中。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和思考。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使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对新课程正在由当初的等待、观望、困惑逐步走向适应。  一、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家逐步树立了这样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要面
期刊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育者所应探寻与思考的
期刊
数学是孩子们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个性化朗读时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发展,但独立思考更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两点应该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忽略独立思考,也不能独专独立思考而忽视小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推动小组合作,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合作学习促进独立思考,是独立思考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并把两者予以有机的整合,才能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造就创新人才。  关键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和规范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任课教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备课必须做到“十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备学生、备教师本身、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涉及问题、备关键语、备板书、备作业设计、备教具准备以及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