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效果观察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61例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口服,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子痫前期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D2-聚体及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分级均为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APTT、24h尿蛋白定量、D2-聚体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孕妇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能够改善孕妇凝血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的效果,有利于分娩顺利。
  关键词:子痫前期;高危孕妇;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59-02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特异性疾病,是围产期母婴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其中15%~25%均由妊娠高血压发展而来,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集中在子痫前期上,但这种疾病的病因至今仍未阐明[1-2]。因此,识别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早干预,是预防子痫前期、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所在[3]。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61例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包括(年龄≥40岁、子痫前期家族史、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内科病史如高血压;首次产前检查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 mmHg、孕早期有尿蛋白、多胎妊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30)与实验组(n=131),对照组:患者年龄18~47岁,平均(29.12±5.33)岁,孕15~20周,平均孕(37.51±2.04)周,实验组:患者年龄18~47岁,平均(30.48±5.73)岁,孕12~20周,平均孕(36.49±2.18)周。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钠(商品名:苏可诺;厂家: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47(5000U)在脐部下方行皮下注射,孕早期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每月监测凝血功能,分娩前24小时停药。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75mg阿司匹林(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5g 批号:国药准字H53020321),1次/d,于睡前服用,孕12-16周开始服药,最迟不超过20周,直至孕36周,每月监测凝血功能,分娩前7日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 及24h尿蛋白定量,并统计两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与病情分级,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9版)[4]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将数据资料分为两大类,即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方式为卡方值(χ2);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方式为t值,最终以P值是否小于0.05判定其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痫前期发生情况
  实验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分级均为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APTT、24h尿蛋白定量、D2-聚体等指标均有改善,但實验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APTT、24h尿蛋白定量、D2-聚体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痫前期的病情复杂、变化快,预防该病的发生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认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与炎性反应、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胎盘子宫动脉血流不足有关[5]。子痫前期患者常伴发凝血功能障碍[6],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干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高危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为抗凝治疗提供了依据。
  目前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均是治疗子痫前期的常用药物[7],本研究将两者联合应用于高危孕妇中,观察其对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分级大多为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APTT、D2-聚体、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APTT、D2-聚体、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者联合应用于有利于控制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其原因主要为: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II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抗凝血功能较强,可经由抗氧化功能对细胞的凋亡进行调节,对凝血酶的亲和力显著增强,对机体免疫保护功能防止受到免疫攻击,使全身血液循环功能重新建立,促使体内的微循环改善,避免出现血栓状态;而阿司匹林是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通过对环氧化酶及血检素A:(TXAz)的形成和分泌的控制,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出现,此外还能够控制炎症发展,影响NO的生成、对抗氧化过程等功能。两者联用可协同发挥抗凝、抗血栓的作用。这与国内张飞芳,郑秀娟[8]学者的研究成果取得一致。
  综上所述,对高危孕妇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的效果。在孕早期、在孕期任何时期的首诊行高危风险因素筛查、评估和预防,从而降低妊娠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发生子痫前期后在解痉、镇静、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尽量延长孕周,改善母婴围产结局,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丽琼,李冬红.抗凝药物在早发型子痫前期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8):1279-1280.
  [2]李博雅,杨慧霞.低分子肝素预防子痫前期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4):278-281.
  [3]吕俊,单瑞芹,杨秋红等.复合维生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8):879-882.
  [4] 谢辛,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7-150.
  [5]王真,岳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7):99-102.
  [6] 殷茵,孙丽洲.子痫前期凝血状态评估及抗凝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1):803-805.
  [7]韦秀燕.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防治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9):844-847.
  [8] 张飞芳,郑秀娟,范徐妃等.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子痫前期效果评价[J].浙江医学,2018,40(17):1918-192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我中心2018年10月后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前进行HBsAg/抗TP联合快速检测对抗TP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无偿献血招募和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9月与同期2018年10月-2019年9月采血后标本抗TP检测结果进行过比较分析。结果:2017年10月~2018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检验科对柳州市5892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TP检测,有反应性率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憩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25)和参照组(n=25)。参照组病人选择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96.00%与参照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脑外科手术病患采用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脑外科手术治疗的195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65例的三组,分别为A组、B组以及C组,予以C组病患头孢曲松治疗,予以A组病患头孢呋辛钠治疗,予以B组头孢唑林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组与C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93%、95
期刊
摘要:目的 研讨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和法舒地尔辅助早期高压氧治疗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11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5年6月-2019年8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1组和2组,组内分别有55例。1组给予尼莫地平和早期高压氧治疗,2组给予尼莫地平、法舒地尔和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格拉斯哥(Glasg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婴幼儿支气管炎采用小儿推拿、穴位贴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2019.04~2020.04期间接收的200例支气管炎婴幼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另100例作为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小儿推拿、穴位贴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睡眠情况、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2%,研究组为95%,差异显著(P0.05),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30例2015~2019年本院收治的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支架均成功到位,覆盖瘤颈,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DSA结果显示Raymond 1级26例,Raymond 2级4例;术后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26例,疗效不良者(mR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皮人体组织粘胶与传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对皮肤裂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采用人体组织粘胶治疗皮膚裂伤的患者共计90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将其归纳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皮肤裂伤治疗,并采用传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随后,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类型皮肤裂伤治疗方法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情况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血栓弹力图与常规血凝监测易栓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易栓症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共计100例,将易栓症患者50例分到观察组,健康成人50例分到对照组。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接受血栓弹力图、常规血凝及血常规监测,通过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中的凝血形成事件及反应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区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苏醒有何影响。方法 挑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妇科110例需腹腔镜手术病人,以住院床位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心率、血压以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予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局部麻醉法和全麻下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03-2019.12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肺部疾病拟行纤支镜检查的180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A、B、C三组各60例,其中A组行传统局部麻醉,B组行改良局部麻醉,C组行无痛全麻,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及C组的麻醉有效率比A组更高(P0.05),有一定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内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