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因海而富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图上看,连江的形状颇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的两只翅膀,一只扫过陆地,另一只则探入海洋。在连江4280平方公里的县域范围内,只有三分之一留在陆地,其余的3110平方公里则属于广阔的东海。
  这片海是连江不折不扣的“第一生产力”。
  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就因连江多山、临海而在此建造船屯,又因这里温泉广布、城内遍植大麻而为其命名为“温麻船屯”。到了五代十国,当时的闽王王审知为拓展海外贸易,招徕外商,在如今的连江定海湾海域开辟了甘棠港,它比泉州刺桐港的兴起还早了三百多年,也有学者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最鼎盛的时候,位于甘棠港南岸的长乐黄崎澳停泊着万国帆船,经琅岐岛刘崎巡检司、亭江、马尾,直达福州城下,使福州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国”,“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戶垂帘”,描述的就是当时甘棠港繁忙的城市生活与港口贸易场景。


位于黄岐半岛东部的苔菉镇北茭村被称为连江的“天涯海角”,延伸向海的一块礁石被称作“北茭鼻”,又因为形状奇特而有“龙回首”之称,这里也是南北休渔期的分界线,时有游人在此垂钓。

  海边人的出路自然是那片海。
  自古以来,连江沿海居民以海为田,凿木为舟,男事鱼钓,女治罾罛,近海捕捞,沿滩养殖,作业方式五花八门。海边渔民的性格是单纯的,早年间捕鱼还挣不了大钱的时候,他们只求生存。后来随着经济渐好,市场需求扩大,这个本来只是维持生计的行当、面前的这片茫茫无垠的大海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宝库,但渔民们依然延续着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像大海讨生活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
  正是这样“单一”的价值取向,让“鲜”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追求。
  在“鲜”与连江渔民的性格之间,完全可以画上等号。求鲜有很多种方式,出海捕鱼需要的是“富贵险中求”的勇气;而在养殖海产的广袤滩涂,则是天赐的新鲜;连江被称作“鲍鱼之乡”,养鲍鱼的新鲜,则要经过时间的打磨,考验着人的耐心;最后,即便是指甲盖那么点大的“鲜”,连江人也要利用到底,说的就是连江的水产加工业。渔民们利用这里新鲜的杂鱼与虾米做成火锅料和关东煮,没想到竟然畅销全世界,让食客们趋之若鹜。连江的最后这一点鲜味,是你沸腾在火锅里的汤料,让别的食物沾了它“鲜”的光。
  而县城里的连江人,似乎也传染了敢拼敢闯的海边性格。早些年前,听说连江最有名的“第一产业”是博彩业和网吧,不少连江人开的网吧、倒腾出去的老虎机遍布全国,赚了个盆满钵满。但连江人说起这些,自豪中似乎带着点不好意思。这几年,网吧的生意有点萧条,有些在外开网吧的连江人又回到了家乡,重操旧业做起了跑船的水手;此外,连江也号称建筑之城,马鼻镇是全国重要的建筑之乡。早年间,来自连江的施工队遍布全国各地,有不少人也在这行发了财;连江还是福州著名的侨乡,美国、加拿大、澳洲、日本……漂洋过海做生意的连江人遍布世界各地,在整个福州地区都名列前茅。
  或许正是因为不怕失败、敢拼敢闯,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的连江人不在少数。连江民间经济的发达,在县城的面貌上就可见一斑:福州的四环紧挨着连江边上,让这里的房价水涨船高,在连江城关东部东浦新区的敖江路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的八车道大马路,一到晚上,高楼的霓虹渐次亮起,随处可见都市里打扮时髦的红男绿女,一副喧嚣的夜生活画面正在展开,你很难想象这仅仅是一个福州周边的县城的模样。
其他文献
正是因为这一味鲜,成为了通用的语言,将连江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都说连江是福州的后花园,因为距离只有一个小时车程,每逢节假日,福州人总要携家带口、呼朋唤友,来了连江就直奔黄岐。“黄岐海鲜酒楼”的招牌,在福建早已脍炙人口,其真谛不外乎一个“鲜”字。连江当地的酒楼老板告诉我们,每天天还不亮,他就要搭乘小舢板直接到去渔船上挑鱼。懂行的人第一眼看鱼鳃是否鲜红,老板笑说,现在有的人会把鱼血抹在鱼鳃上装新鲜,
期刊
从整个连江的版图上不难看出,连江有着绵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从北部的罗源湾可门港,经由黄岐半岛一直延伸向南,直达南部的琯头镇和粗芦岛。长达209公里曲曲折折的海岸线,有一百多个纯渔业村藏身其中。对于连江的海边人来说,捕鱼不仅是一种生计,更像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技能。  位于整个黄岐半岛的最东端的苔菉镇北茭村,是福建最东边的一块陆地,距县城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越接近北茭村,独属渔村的嗅觉与观感互相重叠,扑
期刊
5月12日,在第十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海峡两岸乡村旅游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唐晓云指出,按照业内“出游超过10公里并6小时”的口径统计,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游客总计1.34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次为0.79亿,约占同期旅游总人次的58.6%。 去年, 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乡村旅游正以高于国内旅游的发展速度增长,且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
期刊
外地人到海边城市,最忌到海鲜酒楼点餐,总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宰。没有菜单,全靠嘴说手点,老板看你支支吾吾说不出个究竟来,大概也能明白一二。第一次到连江,总也但心鱼是否是新鲜,老板心直口快,自信满满“我这里当然是今天刚捕上来的鱼,如果说还有哪里比我的更新鲜,除非你直接到黄岐去。”  倒也不必直奔黄岐,连江的海处处都是新鲜。  离开县城一路向东,随着楼房高度一路走低,视野渐渐开阔,空气中的湿度和海洋的腥
期刊
我们从盘山公路上一路向奇达村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渔排,沿着开阔的沙澳湾呈扇形向外散开,几乎一眼也望不到边——和其他地方的渔排不同,奇达村的渔排主要以鲍鱼养殖为主。鲍鱼养殖业占全省鲍鱼养殖量的百分之四十,号称“中国鲍鱼之乡”,位于黄歧半岛中部的安凯乡则是鲍鱼养殖最集中的地方,而在安凯乡中,则要数奇达村的鲍鱼养殖户最多。  随着水面上传来越来越近的“突突突”的马达声,一艘小舢板划开水面
期刊
连江自古物饶丰富,海产盛多。千百年来,连江人以舟楫为马,海洋为田,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鲜货。最高妙的海鲜吃法,也定来自于逐鲜而居的当地人。  无须任何烹调,生食海鲜便有难以言喻的鲜腴与甘美。在连片的渔排、渔船与海田中,蚌壳一开,喷涌而出的海水味浑然天成,或肥或脆或甜或咸,那是来自海洋的芳香。极新鲜的海鲈鱼片开后,会有像植物叶子榨汁后的味道,这是船上才有机会亲自体验到的惊艳香味,在渔排上捞起几只
期刊
在连江的地理版图上,陆地面积只有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一。陆上的人有地可耕、有山可樵,但对于海边人来说,以海为生、逐鲜而活。不仅是唯一的选择,更是为了生存而生发而出的内在动力。在这种“逐鲜”的过程中,有海洋的赐予,有渔民们在海上捕鱼的向海而生,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技术的打磨。如果说“鲜”是抽象的,那么这种具象的“逐鲜”的过程本身,或许正是连江之鮮最好的代言。
期刊
千百年來,连江人以舟楫为马,海洋为田,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鲜货。最高妙的食鲜之道,也定来自于逐鲜而居的当地人。渔家少年的记忆中,船上的渔获即捕即食,无需过多烹调,历经风浪讨得的天然鲜味,自有不可言说的妙。在黄岐、在奇达,到了海鲜的最优产区,生炊与鲜蒸当然好,海产最原始的鲜味得以保留,饕客一抬筷,便也停不下来:当真鲜的一塌糊涂。  连江的第一晚,抵达已近深夜。街灯点亮,市声喧哗,一路寻来夜市大排
期刊
连江海里捕上来的杂鱼杂蟹,弃之可惜,食之却仍是顶级美味。连江人似乎舍不得最后的这点鲜味被浪费,用来加工成为各种海味产品,在城市里卖得紧俏。在不经意间,成就了都市人嘴边的那点鲜。  [官坞村·海带]  海带原只生长在辽宁、山东等北方海域。上世紀50年代末,连江成功将海带南移,本土养殖才随之兴起。不过,在很长时间里,海带都是海产中上不了档次的“大路货”,要么作为普通海产品低价出售,要么作为鲍鱼、海参饲
期刊
一个地方如果临海,就有吃遍海鲜的好口福,倘若这个地方还沿江,那么这份好口福自然也就加倍幸福,这样的好地方在全中国都是屈指可数,福州的连江刚好就是其中之一。  连江县地处闽江的出海口,县域内有山有江,更有广袤达三千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湾海岛比比皆是,海产品资源极其丰富,咸淡水交接处的天然优势得天独厚的孕育处各种美味海鲜,晓澳的海地龙、北茭的海鳗、百胜的老蛏、马鼻的跳跳鱼和章鱼、官坞的海带、黄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