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首壶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的设计方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以鸡首壶为研究对象,从仿生设计的角度对鸡首壶的发展及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历史研究法、图像对比研究法、个案与综合研究法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仿生设计在鸡首壶中的应用,在感受鸡首壶的设计美感的同时,更深一步去了解科学的设计方法。通过鸡首壶在装饰与造型上的发展演变,可以发现鸡首壶是我国古代陶瓷設计中较早,也是较好地运用仿生设计的陶瓷器皿,其具体体现在鸡首壶的形制特点的发展与其自身在使用功能上的结合。
  【关键词】 鸡首壶;魏晋南北朝;仿生设计;造型与装饰;使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87-0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阶段鸡首壶在仿生设计上的风格
  鸡首壶的设计,属于仿生学设计中的外形仿生。外形仿生主要是指通过产品除色彩和质感外的外形特征,例如外形轮廓、主要部件的位置,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来模仿生物体的对应外形元素,使得产品和生物原型的形态及其内在的神韵等形态仿生设计手法。在鸡的特征与整体壶部的设计中,人们通过局部的变化,使整个鸡首壶的美感和风格出现了变化,在各个时期背景的影响下,鸡首壶在仿生设计上都存在风格上的不同。
  (一)“朴实敦厚”——西晋时期
  鸡头壶最早于三国(吴)末期出现,以壶嘴成鸡头状而闻名于世。其造型大多为在小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形成头尾前后对称。西晋时期的鸡头壶有记录最早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晋永宁二年的青釉鸡头壶。壶身的整体造型在四系罐的基础上贴塑短小鸡头,鸡头实心,罐上并无鸡尾装饰。在装饰釉方面以青釉为主,符合西晋时期越窑青瓷的整体风格。
  故宫博物院中另有一只西晋时期鸡头壶。青釉鸡头壶,其壶口形状为盘口,短颈,壶身为鼓腹,近底渐收,底足为平底。釉料施青釉,青釉发黄,与同在故宫博物院内馆藏的另一件鸡首壶略有不同,是釉内氧化铁含量的比例,使釉的呈色发生了变化。壶肩部一侧有鸡头流,另一侧贴鸡尾,西晋时期鸡头壶出现流的不多,这一只鸡头壶虽然有流,但是不是在鸡嘴处,而是在鸡嘴偏下一点,根据日用瓷设计角度来说,这个流的设计并不科学。
  (二)“挺秀饱满”——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出土的鸡首壶数量较多,在整体器型上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变化。出土地区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这一时期的鸡首壶口部变小,加大的变化出现在颈部,颈部变得细长且高。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釉鸡头壶,壶洗口、细颈、鼓腹、平底。这件青釉鸡头壶,造型规整,装饰简练,釉色淡雅,釉面朴实自然,堪称东晋青釉鸡头壶的代表作。
  东晋时期鸡头壶前段的鸡头在东晋时期的做工也更为精细,大部分鸡冠变大,鸡冠上出现工艺手法上的装饰,更为精美,加大了仿生设计的应用,更为具体化,生动性。而且鸡头中空,变成流,可以倒出水来,增加了鸡头壶的使用功能,这在仿生设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鸡首对应的后侧出现了壶柄也便于提拿。前期的柄多为曲柄,发展至后期曲柄上出现龙形装饰,人们称之为龙柄。
  (三)“高大秀美”——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相比于东晋,盘口的壁沿有明显的加高,颈部也相对加长,盘口和底部也都在面积上做了相应的扩大,这样一来,加固了稳定性。壶身处曲线在往壶底处的部分更为收紧,使其整个形态变得更为高挺。鸡头流的设计也有所改进,更向外倾倒,便于出水,这是南北朝时期对鸡头壶设计的一个突破性进步。把手部分在弧度上顶部加高,便于人手更舒地拿放,更加符合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由于在壶身,壶颈,壶口及壶底部都有相应的加大,所以整体给人一种“高大秀美”之感。
  二、设计上的变化对鸡首壶整体的影响
  鸡首壶在对鸡的形体中提取元素运用到壶身的设计之上,在通过不断的改进使其整个壶身的风格、使用功能与器物所表达的寓意上不断进行升华改进。从局部到整体,通过局部的改良影响整体,更加强调师法得体。鸡首壶在三国至南北朝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在壶身整体的曲线上、鸡头的处理中、壶柄的设计上都做出了相对应的改良。
  (一)瓶颈的拉升使容量变大
  鸡首壶从三国时期的矮扁到南北朝时期的高挺,其风格上出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壶身及壶颈的处理。壶身部分无非就是在壶身的曲线部分不断调整,主要来看可归纳为“椭圆壶身”“深壶身”“高壶身”,而在壶颈的部分也是逐渐加长,口盘处向外张烈感加大,给人一种上下大中间瘦的审美感,使其变为更加秀挺。
  (二)鸡头由实到空增加使用功能
  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可以通阴阳的象征物,三国时期鸡首壶多在墓室中作为陪葬品寓意着“视死如生”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鸡首壶的鸡头出现空心可以作为壶的流,从单纯的装饰向使用功能发展。学术界对鸡首壶出现流后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最为南方的茶具,有的认为是作为酒器,但多半还是祭祀和陪葬为用品。至于有流就定义为生活中的使用功能,这并不完全符合逻辑,祭祀用品仍然需要出水口,便于祭拜时的各种礼仪与朝式。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鸡首壶发展至东晋末、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双头鸡头壶。举其中一件典型器型为代表。酱釉双鸡首壶高26.6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11.8厘米。小盘口,细颈,肩部饱满,腹斜收,平底。前置的双鸡首,鸡圆嘴,高冠,长颈,这与之前的单鸡首有着明显的不同。双鸡首壶的出现就更加排除掉了鸡首壶作为茶壶或者酒壶的可能性,因为从日用陶瓷设计的角度来说,双出水口的壶在使用起来很不便,人们很少有可能用这种双出水的壶来作为茶壶或者酒壶。
  (三)装饰元素的添加丰富了整体风格   鸡首壶的发展不仅在器型上和使用功能上做出了很多变化,在装饰方面也做出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改进。例如在釉色上,东晋时期,德清窑的兴起,就让人们把黑色的釉料大量地运用在了鸡首壶之上。黑色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显得挺拔,凝重。鸡首壶作为一种明器,所展示出的象征作用正是要体现出一种庄严凝重之感。
  鸡首壶在装饰上还结合了佛家元素。青釉覆莲鸡首壶藏于扬州博物馆,这尊鸡首壶小盘口,细颈,腹部扁球状。肩部饰凸起弦纹。腹部贴饰一周覆莲瓣纹。半施青釉,底部无釉,有流釉现象。这只鸡首壶在装饰方面就运用了莲花瓣作为装饰,莲花是佛家的典型代表器物,这正符合当时南朝的时代背景,佛教盛行,人们便将佛家元素运用了鸡首壶之上。
  三、影响鸡首壶仿生设计出现变化的因素
  鸡首壶在三百六十年的发展演变中,一种在造型、装饰、使用功能上做出变化和调整。器物的发展与变化与当时环境背景下众多因素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仿生学设计角度来讲,鸡首壶的发展主要从纯粹装饰意义的鸡首像兼具使用功能的流发展。这可以归结为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同时从器型上大的变化来说,这与当时魏晋时期先进的烧窑技术和成型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功能决定形式
  形式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相互效应的关系,但凡是设计都遵循这一定律。鸡首壶作为仿生设计下的产品同样遵循这样的原则。鸡首壶从模仿鸡的局部器官开始,借鸡身上的寓意,后随着人们对设计的一点点推进,慢慢在器型,使用功能上做出了调整。三国、西晋时期的鸡首壶不存在“流”和“柄”这样的结构,更不用谈使用功能了。东晋时期鸡头空心出现流,南朝时期,鸡头向外拉伸方便出水,这都是人们在慢慢地使用中对流做出的改进。
  (二)烧窑技术的改进
  鸡首壶的发展越发挺秀,高大,能够做出这样的器型,得力于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飞速发展的烧制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地窑厂烧制的瓷器多为龙窑。龙窑历史悠久,特别是改进后的龙窑。所烧制的瓷器胎骨细洁坚硬,吸水率与气孔率都很低,多数瓷器,也包括鸡首壶在内均可达到正烧。
  (三)成型与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三国时期的拉坯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有了明显的提升。鸡首壶器型复杂,口颈大小悬殊、转折大,成型技术较难,不可能是一次拉坯而成,所以采用了颈腹分段拉成后粘接在一起的成型方法。同时,在成型工艺上也出现了拍片大小适用的坯片,然后拼接而成。由于成型方法的多种多样,所以能够做出复杂精美的鸡首壶,这些技术提升都为南北朝时期做高大而装饰复杂的鸡首壶都奠定了基础。
  四、鸡首壶在仿生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鸡首壺虽说在仿生设计上已经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在发展和改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先人的智慧与对艺术设计的考量。但是从今天的陶瓷设计角度来说,各个时期的个别鸡首壶设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些不足也让学术界在鸡首壶的使用功能等方面出现探讨和争议。部分鸡首壶在鸡头流的部分从今天的陶瓷设计的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问题。如德清窑的鸡首壶在鸡嘴的设计略显偏小,腹部的饱满度已经远远超过鸡头流的外端,而且鸡头近似乎垂直于壶身,这样会在倒水过程中影响出水状况。从设计上来说,部分鸡首壶的设计尤其在对流的设计上出现一些不足,影响到了使用功能,破坏了仿生设计中重要的一个原则。
  参考文献:
  [1]刘慧中,潘娅.鸡首壶造型意义解读[J].南方文物,2014,(03).
  [2]吴正光.民俗文物中的鸡文化(下)[J].当代贵州,2005,(02).
  作者简介:
  郜梦坤,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累积等与本民族的日常生活、文化、历史等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文化意象在发展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逐渐变淡,甚至出现变形、扭曲情况,发生各种变化。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分析,探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向,明确其存在的各种变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译介学;文学翻译;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
期刊
【摘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华北开辟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中共为了进行抗战宣传采取了各种方式。报刊作为“民族的号筒”,是中共进行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它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将每一则报道像子弹一样射进敌人的胸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报刊更像是一面文旗,飘扬在敌后战场,源源不断地为根据地的人民输送精神力量支援抗战。  【关键词】 晋察冀根据地;抗战宣传;报刊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的土地政策,税率宜什一,不宜过重或过轻,蠲免货物税、地税、关税,市场进行公平竞争,防止垄断的出现,职业化及社会分工是提高财富生产效率的通义,通过这一系列经济手段,最终目的是达到孔子所说的“先富后教”。  【关键词】 孟子;经济思想;古代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63-02  一、
期刊
【摘要】 饮妓即酒妓,指歌宴酒筵中提供娱乐表演、以行酒为业的女妓。唐代是饮妓发展的繁荣时期,集中表现为从业人数增多,身怀特长与技艺,特点鲜明。这一群体的扩大,对唐代酒筵中的酒令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行酒令的方式趋向多样化和歌舞化,并在发展到抛打令时达到了完善。饮妓群体作为特点鲜明的社会阶层,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但她们在宴饮中起到的作用对诗词、传奇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素材。同时,从这一群体中也
期刊
【摘要】 大礼议事件是明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明代中后期的文官党争有着深远影响,是明代文官集团内部分裂的开端。本文分析了大礼议事件何以导致文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着重讨论了与不同党派之间斗争的基本逻辑,即政治问题道德化。大礼议中“继统派”与“继嗣派”的斗争不但是明代文官党争的开端,以“道德问题”相互指摘,以“卫道”为理由的斗争手段方法更为明代此后的党争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 大礼议;党争;道德
期刊
【摘要】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期,文化市场逐步健全,文化消费不断扩大;但我国高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展却不顺利,其中校园文创衍生品蕴含了高校独特的文化和审美情趣,是校园文化开发不可缺少的部分;深入开发校园文创衍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盘活高校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文化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 校园文化;文创;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最近几年,地域文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艺术家所关注。虽然地域文化在舞蹈创作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对舞蹈创作内容造成一定影响,并且还会影响舞蹈创作风格。舞蹈艺术、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舞蹈产业的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性特点,地域文化是人类在聚居中逐渐形成与发展,主要是把积淀的集体意识作为内核,构成一种多元化
期刊
【摘要】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在博士毕业之后首次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新闻报刊的编撰工作。从大学的象牙塔进入到现实社会,马克思开始切实地接触到现实的物质利益,也逐渐发现阶级社会的物质基础,从而对自己原有的哲学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同时,马克思还接触到了现实的贫苦百姓,开始关注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从而发现了现实的人。对现实物质基础和现实的人的初步发现,推动了马克思
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为了更好地形成覆盖全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出版框架,增加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量,提升“精神食粮”的质量,并培养一支少年儿童读物的专业出版队伍,我国形成了历史上第二次翻译出版外国儿童文学的热潮。这一热潮受当时的政治体制和外交环境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促进了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五十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出版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2017年上映的《隐藏的人物》,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介绍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族隔离的背景下,三位黑人女性以不可忽视的自身实力,最终在美国的太空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美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种族和性别的歧视下,她们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为自己发声,为民族发声。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电影《隐藏人物》,阐释在种族歧视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