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空着55年的椅子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年前,也就是1955年。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连绵不断地秋雨,淅淅沥沥地,让人心里溢满了惆怅。在东北满州里火车站,一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年轻女人,脸上溢满了一种浓浓的不舍和留念。她回过头去,再一次深情地凝望,眼眶里顿时噙满了泪水。突然,她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一只手牵着一个6岁的小男孩,一只手牵着一个8岁的小女孩,坚定地走向了检票口。她们就要进入火车站,坐上开往俄罗斯的火车了。
  突然,从人群后面气喘吁吁地跑来一个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满面彤红,额头上沁出丝丝汗珠。他跑到那位俄罗斯女人跟前,从她手里一把拽过那个小男孩,对那位俄罗斯女人说道,你要回俄罗斯去,就把儿子给我留下来。
  那位俄罗斯女人看着小男孩,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男孩的脸,又亲吻着小男孩的脸颊,眼睛里流下晶莹的泪花。然后站起身来,坚定地说了句,那好吧,那女儿我带走。
  小男孩不知眼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睁着一双懵懂迷惘的眼睛,说道,妈妈、姐姐,那你们先回俄罗斯去吧,我和爸爸在中国再待上一个星期,然后就回俄罗斯去,我们再团聚。
  女人弯下腰,再一次将小男孩紧紧地搂在怀里,大滴大滴的泪水叭哒叭哒地滴落在小男孩的脸上。小男孩伸出稚嫩的小手,擦去母亲脸上的泪水,说道,妈妈不哭,我和爸爸一个星期就到俄罗斯去看您和姐姐。
  望着徐徐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小男孩挥着手,不停地向妈妈和姐姐挥舞着。火车渐渐地消失了,小男孩看到铁轨的尽头,有一抹金色的阳光,波光粼粼,很晃人眼。
  没想到,只说是要分开一个星期,却是一种遥遥无期。小男孩数了一个星期,又是一个星期,这一数,竟数过了整整55个春夏秋冬。他和妈妈、姐姐再也没有团聚过。
  这位俄罗斯女人名叫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作为当时俄罗斯援建中国的专家,瓦莲金娜在中国结识了一名年轻、英俊的中国青年。俩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最后结为连理,并先后生育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男孩的中国名字叫黎远康,俄罗斯名字叫鲍利亚。援建任务完成后,瓦莲金娜要求她的中国丈夫和她一起回俄罗斯。可是,她的中国丈夫执意要留在中国。就这样,俩人一个带着一个孩子分开了。从此,天隔一方,一家人再也没有相聚,最后,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再也没有相见。
  当年只有6岁的小男孩,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了。但是,在老人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想再见一见自己的母亲。这个心愿是那么强烈地在他心中燃烧着,一刻也没有熄灭过。梦里多少回,当年车站分别的情景,在自己脑海里一次次地闪现。他常常伸出手,想抓住自己的母亲,可却抓不到,心中一惊,却发现,刚才是做了一个梦,泪水早已将枕巾打湿了……
  在他家里餐厅里,摆放着一把椅子。这把椅子一直是空着的,没人坐过。黎运康常常对着这把椅子,喃喃地说道,妈妈,您在哪里呀,这把椅子一直是给您留的呀!
  黎运康的爱人、儿子和女儿,都知道这把椅子的故事。她们知道,这把椅子是留给自己曾末见过面的婆婆、奶奶坐的。她们从黎远康讲述这把椅子的故事中,泪水一次一次地打湿了他们的心田。全家人都对这把椅子看的无比珍贵。每天一次次地轻轻擦去上面的浮尘,倾注着的是全家人的一片深情和呼唤。
  2010年12月,当黎远康得知中央电视台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联合举办大型跨国寻亲《等着你》后,黎运康以最快的速度向节目组要求帮助寻找自已的亲身母亲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爱在紧紧牵引着这对母子。远在俄罗斯的瓦莲金娜得知这个节目后,也向节目组要求寻找在中国的儿子黎远康。在中俄两国电视台精心帮助和努力下,失散达半个多世纪的母子终于找到了。
  年迈的瓦莲金娜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到了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当董卿相继请出瓦莲金娜和黎运康后,母子俩终于在这里相见了。
  当黎运康见到母亲的一刹那,立刻跪在了母亲的脚下,抱着母亲的双腿,泣不成声。母亲瓦莲金娜弯下腰将儿子轻轻地搀扶了起来。黎运康紧紧地拥抱着母亲,用一只手轻轻地捶打着母亲的后背,嘴里喃喃地说道,妈妈,55年啦,我无时无刻不想念您呀!母亲瓦莲金娜也用手轻轻地拍打着黎运康地后背,抽泣道,孩子,55年了,我也无时无刻不想念你呀!
  那一刻,现场上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我被深深地感染了,泪水一次一次地模糊了人们的眼睛,人们心中溢满了柔软。
  看着失散55年的俄罗斯妈妈和中国儿子,历经坎坷和磨难,终于重逢的动人一幕,董卿的目光中溢满了热泪,她深情地说道,全家人今天终于团聚了,这把椅子的主人也找到了,那就照一张全家福吧!
  黎运康高兴地搀扶着老母亲,让她坐在椅子中央,然后,儿媳、孙子、孙女们簇拥在老人的身边,幸福地照了一张全家福。那张张笑脸,是那么地甜蜜、那么地温暖、那么地幸福。
  空着55年的椅子,终于等到了它的主人到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人民架起的《等着你》这座友谊桥梁,使失散半个多世纪的母子终于团聚了。人们看到了人世间的这种骨肉团聚,心里溢满了浓浓化不开的的幸福和甜蜜。这是一种人世间的大爱,这种爱,冲破了时光隧道,冲破了国界,冲破了种族。那55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真情相拥、等来了甜美的笑容、等来了幸福团圆。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有类似这样的感叹:虽然自己已经增加了锻炼次数、补足了睡眠时间、搭配了丰富饮食,可疲劳还是照例前来报到。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体内的营养被“窃贼”偷走。你的某些好习惯或者坏习惯、你的电脑、你吃的药、你喝的咖啡、甚至变化的气候……都有可能扮演着营养“窃贼”的角色。    电脑偷走维生素  原因解析:连续对着电脑工作三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会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
期刊
湿纸巾似乎已经成为MM包包里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饭前、卸妆,甚至又困又累想擦脸时我们都需要用到它,实际上湿巾是最伪善的清洁专家,在它身上不仅长期存在“被消毒却不能消毒别人”的争议,而且许多品牌的湿巾都存在夸大抑菌作用的问题。    真相之庖丁解牛:一袋湿巾有多少个健康漏洞  湿巾不是价格便宜、方便携带的一次性毛巾  湿巾的用纸:  湿巾用纸大部分是水刺布,水刺布听起来虽是“布”,实际上它是由纤维制
期刊
艾霞是民国首位自杀的女影星。她有着高超的演技、满腹的才情,更有拳拳的爱国之心。她被人们称为“作家明星”、“爱国明星”,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美貌与才情兼备的女子在上海的影视圈曾经那样的璀璨夺目。  艾霞,原名严以南,生于福建,长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圣心学校。她聪慧过人,却性格叛逆,是在新文化土壤中成长的新青年,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口号,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行动指南。  当时,
期刊
大家都知道王潮歌是张艺谋的铁搭档,是“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导演。她才华横溢,名扬四海,其人其作品备受关注和重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中特别杰出的一个。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位经营艺术品的成功商人,她的商业身份是: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CEO。    张艺谋评价王潮歌,说她是女导演中少有的“全活儿人”,聪明、漂亮、健康、全家和睦、事业顺利……张艺谋这么夸,王潮歌也不客气,所有溢美
期刊
如果爱是朵/很脆弱的玫瑰/我也愿意承受/不完美中的完美  ——《花火》歌词    一、  1999年3月,梁咏琪在香港表演舞台剧《仲夏夜狂想曲》时,与郑伊健一吻定情,引爆了轰动一时的“双琪夺伊”。  此前,梁咏琪与郑伊健早已各有所属,特别是郑伊健和前女友邵美琪识于微时,而且邵美琪也对郑伊健帮助不小。因此,在这场事件中,三个当事者都伤害不小,郑伊健背上了负心汉的罪名,而一直以清纯玉女形象示人的梁咏琪
期刊
在职场上,能力当然最重要,其次便是人脉了。三十岁之前靠专业挣钱,三十岁以后靠人脉挣钱。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曾被贵人提携帮助过。去年,英才网与搜狐网共同推出调查“职场打拼,你有贵人相助吗?”在接受调查的3200多人当中,有41.3%的人表示拥有自己的职场贵人。    有人说,职场贵人靠的是缘分,可遇而不可求,但事实上,很多人的贵人都是自己处心积虑求来的,缘分这东西,说玄了就是命中注定的,说白了就是自己
期刊
“当你在绝望时,感觉整个世界那么大都没有留一条路给你走,就该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一天,一个月,一年,当你内心获得平静,那么,幸福一定会来敲门,无论你是几岁。”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最终将在自己的脸上得以回馈,这便是面由心生。”  人们喜欢她少女时代的清纯大嘴,鲜活灵动;喜欢她中年时代的性感大嘴,笑容明亮。这位一头狂放褐色卷发,永远人见人爱的“风月俏佳人”,用经年累月
期刊
金星,黎明前最闪亮的一颗行星,也是太阳系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一个拥有这样名字的女人也同时拥有这两种气质。生活中,她是三个领养孩子的妈妈;舞台上,她是中国现代舞创始人;微博里,她针砭时弊俨然一个民生评论人……从男人变成女人,从领养子女到喜结姻缘,她的每一次人生转变都会引来外界的一片哗然,2011年10月,金星发布了一条微博,称自己因变性经历遭到“封杀”,无法出现在某选秀节目的评委席上,而这条微博也再
期刊
你现在还“偷菜”?哎呀,你OUT了!君不见,现在数亿网民都在忙着“织围脖”,那些整天处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的白领们更是不例外,他们可以利用微博消遣八卦,也可以偶尔发发照片晒晒自己的小心情,或者趁着喝咖啡的当儿跟同事朋友说些四方悄悄话,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一定没有料想到你已经被一双或者数双眼睛顶上,作为观众正在兴致勃勃的观看着你的表演,更为倒霉的是,如果,这些眼睛里就有一双是你的老板呢?或者就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前,确切地说,是1945年的春季。在美国,一名华裔木匠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有一天,木匠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当地教堂用来装衣服运到中国去救助孤儿的。干完活回家的路上,木匠伸手到他的衬衣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他的眼镜不见了。  木匠急得出了一身汗,在脑子里把他这一天做过的事细细地过滤了一遍,最终意识到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眼镜从衬衫口袋里滑落出去,掉进了他正在钉钉子的板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