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白和杜甫诗同时代的两大诗人。作为好友和后辈,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好友和前辈的赞赏。在杜甫的心目中,李白是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个性格直率狂放不羁的诗人;是个不同流合污、刚正不阿的诗人。当然,正因如此,李白也招致了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杜甫也在作品中吧表达了同情和愤慨。
关键词:杜甫;李白;形象;诗人
李白和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可以说他们的成就创造了诗歌的神话,也让他们登上了诗歌艺术的巅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句话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的形象在其作品中有诸多的体现,两人作为同时代的好友,也有过很多次接触并在交往后在各自的文章中有所体现。醉则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杜甫回忆自己与李白交往的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年长近十岁的“文坛长辈”,名满天下的“谪仙人”和杜甫的交往,是真诚的、热情的。这也是杜甫在分别后多次回忆这位大哥的原因。那么,笔者就尝试从杜甫的作品中来谈下李白的形象。
一、李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白的才华其实是最不必多说的。因为在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而杜甫对李白的诗才是极端推崇并赞美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李白敏捷的才思,还有是李白清新的风格。
李白才思敏捷,以才气为诗,往往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杜甫对此极为欣赏,曾经不止一次赞美:“敏捷诗千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一斗詩百篇”都是赞美李白敏捷的才思。
李白的诗歌,以其特有的清新飘逸的风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集古来之大成,乐府、歌行、五七绝句,都是无可取代的高峰。在李白之后开始文学创作的杜甫对李白的诗歌极端推崇,他曾经赞美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和李白自称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杜甫在自己的诗歌中,多次用自己极为推崇的诗人来比喻李白:“往往似阴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等诗中,杜甫用阴铿、庾信、鲍照、谢眺、何逊等开一代风气之先人来赞美李白的诗歌创作,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二、李白是潇洒狂放的诗人
据魏颢记,李白的长相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的相貌是风流蕴藉。在杜甫诗中,杜甫用更加形象的诗句,写出了李白的风流与潇洒。在五言古诗《赠李白》中,杜甫说李白是“金闺彦”,这里金闺是金门马的别称,极言李白出身高贵。美士曰彦,这里是写李白的气质脱俗,容颜俊美。这些都是指李白给人的外在形象:灵动潇洒。
而李白性格中最为外人称道的就是李白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和大鹏一样追求绝对自由,豪放不羁的独立人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杜甫诗中,同样对这种“逍遥游”似的性格写得生动活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何等的狂放!在封建社会多少人对功名奔走忙碌。但是李太白却可以因酒放弃天子之呼,安享酒中的快乐。这和庄子所说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大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七绝《赠李白》更是杜甫为这位仁兄狂放不羁性格的一副传神素描:“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开头一句写处境似“飘蓬”一样,常人对待这种生活定然会消极、颓丧甚至于绝望,但是李白没有。他没有为自己的宦海浮沉而哀叹,反而让他沮丧的是他没有按照葛神仙的方法练成仙丹。在这一对比中,集中写出了李白的狂放不羁。李白是打不倒的,因为在李白有天地一般宽广的胸怀,任何世俗的波浪,都不能搅扰这位大诗人的豪情。接下来杜甫笔锋直下,发出两句由衷的赞美,并直接说出这位谪仙人的性格:飞扬跋扈,不守陈规,豪放不羁。
三、李白是刚正不阿的诗人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是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回忆和李白一起壮游的场景。在李杜遇见之后,二人真诚热情的交流,杜甫像李白倾吐了自己甘于“野逸”绝不于世同流合污的坚定心意,得到了李白的认可。而通过“嗜酒”杜甫也了解到了李白“安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追求,认识到这位“乞诏”归来的兄长的“天真”。二人通过交流,得到了深刻的共鸣。
另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杜甫云:“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这里作者把李白不甘粉饰太平,得罪权贵,被玄宗赐金放还的事情用曲笔写出,并借此刻画出李白没有辜负“幽栖志”,再次告别庙堂之高,回归江湖之远。同时写出李白没有为荣华富贵所羁绊,保全了自己的“荣辱身”。诗中作者连用四个典故:“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苏武终归、黄公不事秦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用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刚正的品格,借邹阳上书说明李白坚贞不屈,直接赞美李白的刚正与坚贞。
四、李白是个壮志难酬的诗人
杜甫在赞美李白的同时,也在作品中反映了其真实的困境。
《天末怀李白》诗中:“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诗句形象地写出李白壮志难酬的悲慨,杜甫将这种生命的悲哀,说成是命运注定,其实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这位谪仙人遭遇的不平。在诗的结尾,作者更是用三闾大夫为李白做举,将李白这种悲慨进一步深化。
李白因为政治上的天真卷入了肃宗和永王的争斗,在安史之乱后,被判罪流放。这对于李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杜甫在《梦李白两首》中深刻地描写了这场政治灾难对于李白的打击。作者在诗中反复描写李白这一时期“在落网”、“搔白首”、“负平生志”、“反累老身”等,更写所流放的地方是“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等,写出了李白当时的困境,也是李白生命的最低谷。最后,正因为李白率真的本性与豪放不羁的性格,招致谗言诽谤。在《不见》一诗中,杜甫写李白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虽然有艺术上的夸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李白的处境危险。杜甫对李白也表示出十二万分的同情。
参考文献
[1]李白.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99.
[2]杜甫.杜工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机电高职)
关键词:杜甫;李白;形象;诗人
李白和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可以说他们的成就创造了诗歌的神话,也让他们登上了诗歌艺术的巅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句话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的形象在其作品中有诸多的体现,两人作为同时代的好友,也有过很多次接触并在交往后在各自的文章中有所体现。醉则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杜甫回忆自己与李白交往的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年长近十岁的“文坛长辈”,名满天下的“谪仙人”和杜甫的交往,是真诚的、热情的。这也是杜甫在分别后多次回忆这位大哥的原因。那么,笔者就尝试从杜甫的作品中来谈下李白的形象。
一、李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白的才华其实是最不必多说的。因为在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而杜甫对李白的诗才是极端推崇并赞美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李白敏捷的才思,还有是李白清新的风格。
李白才思敏捷,以才气为诗,往往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杜甫对此极为欣赏,曾经不止一次赞美:“敏捷诗千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一斗詩百篇”都是赞美李白敏捷的才思。
李白的诗歌,以其特有的清新飘逸的风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集古来之大成,乐府、歌行、五七绝句,都是无可取代的高峰。在李白之后开始文学创作的杜甫对李白的诗歌极端推崇,他曾经赞美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和李白自称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杜甫在自己的诗歌中,多次用自己极为推崇的诗人来比喻李白:“往往似阴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等诗中,杜甫用阴铿、庾信、鲍照、谢眺、何逊等开一代风气之先人来赞美李白的诗歌创作,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二、李白是潇洒狂放的诗人
据魏颢记,李白的长相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的相貌是风流蕴藉。在杜甫诗中,杜甫用更加形象的诗句,写出了李白的风流与潇洒。在五言古诗《赠李白》中,杜甫说李白是“金闺彦”,这里金闺是金门马的别称,极言李白出身高贵。美士曰彦,这里是写李白的气质脱俗,容颜俊美。这些都是指李白给人的外在形象:灵动潇洒。
而李白性格中最为外人称道的就是李白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和大鹏一样追求绝对自由,豪放不羁的独立人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杜甫诗中,同样对这种“逍遥游”似的性格写得生动活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何等的狂放!在封建社会多少人对功名奔走忙碌。但是李太白却可以因酒放弃天子之呼,安享酒中的快乐。这和庄子所说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大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七绝《赠李白》更是杜甫为这位仁兄狂放不羁性格的一副传神素描:“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开头一句写处境似“飘蓬”一样,常人对待这种生活定然会消极、颓丧甚至于绝望,但是李白没有。他没有为自己的宦海浮沉而哀叹,反而让他沮丧的是他没有按照葛神仙的方法练成仙丹。在这一对比中,集中写出了李白的狂放不羁。李白是打不倒的,因为在李白有天地一般宽广的胸怀,任何世俗的波浪,都不能搅扰这位大诗人的豪情。接下来杜甫笔锋直下,发出两句由衷的赞美,并直接说出这位谪仙人的性格:飞扬跋扈,不守陈规,豪放不羁。
三、李白是刚正不阿的诗人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是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回忆和李白一起壮游的场景。在李杜遇见之后,二人真诚热情的交流,杜甫像李白倾吐了自己甘于“野逸”绝不于世同流合污的坚定心意,得到了李白的认可。而通过“嗜酒”杜甫也了解到了李白“安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追求,认识到这位“乞诏”归来的兄长的“天真”。二人通过交流,得到了深刻的共鸣。
另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杜甫云:“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这里作者把李白不甘粉饰太平,得罪权贵,被玄宗赐金放还的事情用曲笔写出,并借此刻画出李白没有辜负“幽栖志”,再次告别庙堂之高,回归江湖之远。同时写出李白没有为荣华富贵所羁绊,保全了自己的“荣辱身”。诗中作者连用四个典故:“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苏武终归、黄公不事秦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用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刚正的品格,借邹阳上书说明李白坚贞不屈,直接赞美李白的刚正与坚贞。
四、李白是个壮志难酬的诗人
杜甫在赞美李白的同时,也在作品中反映了其真实的困境。
《天末怀李白》诗中:“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诗句形象地写出李白壮志难酬的悲慨,杜甫将这种生命的悲哀,说成是命运注定,其实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这位谪仙人遭遇的不平。在诗的结尾,作者更是用三闾大夫为李白做举,将李白这种悲慨进一步深化。
李白因为政治上的天真卷入了肃宗和永王的争斗,在安史之乱后,被判罪流放。这对于李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杜甫在《梦李白两首》中深刻地描写了这场政治灾难对于李白的打击。作者在诗中反复描写李白这一时期“在落网”、“搔白首”、“负平生志”、“反累老身”等,更写所流放的地方是“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等,写出了李白当时的困境,也是李白生命的最低谷。最后,正因为李白率真的本性与豪放不羁的性格,招致谗言诽谤。在《不见》一诗中,杜甫写李白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虽然有艺术上的夸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李白的处境危险。杜甫对李白也表示出十二万分的同情。
参考文献
[1]李白.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99.
[2]杜甫.杜工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机电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