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馆藏贺鸣声版画赏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4日上午,台州学院离休教授蒋文韵将其珍藏多年的好友贺鸣声的版画作品捐赠给台州市博物馆,堪称善举。台州市博物馆此次接受捐赠的贺鸣声绘画作品共8件,其中木刻作品《鲁迅先生像》于1958年参加“全国第三届版画展”。
  ●  贺鸣声生平
  贺鸣声(1915-1984),原名普森,笔名老六,台州海门水门村人,师从倪贻德教授。
  贺鸣声幼年时由椒江尚德小学毕业后考入海门东山中学,1930年失学做钱庄学徒,1935年求学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八一三”事件后,离沪返家,与林匡、张燕、方正中等成立“春野救亡剧社”,在临海、黄岩、温岭等县巡回演出进步话剧。1938年4月,参加由国共合作的临海县战时政治工作队,8月,与牟决鸣等七人北上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40年回台州执教美术并参加“力行剧团”,在戏剧艺术上造诣很高,能编会导,尤以抗战时在台州“春野”“力行”“闲非”等业余话剧团的舞台上享有盛名。他曾扮演过的角色有:《放下你的鞭子》中的青工、《雷雨》中的鲁贵、《日出》中的方达生、《原野》中的仇虎、《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夜店》中的金老头等。他还与白砥民、林正茵、童乃文、方正中等业余话剧演员一起,凭回忆复原了多幕话剧《红心草》剧本。
  贺鸣声热心版画创作,并从事台州木刻运动。1940年5月4日,由他与林元白、方正中合编的《巨轮》木刻集出版,中共地下党领导人王槐秋撰写了创刊词。1942年,他将陈叔亮从延安寄来的古元、彦涵、沃渣、江丰、王琦等木刻作品,用斗方粗纸衬托,举办“抗战木刻展览”,并亲自带往温岭、黄岩、宁波等地巡回展出,介绍延安老解放区木刻艺术。
  1945年,贺鸣声曾任职于浙江日报社。随着政局的演变,其创作了大量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漫画、版画,先后发表于《浙江日报》《文萃》《民主》等报刊。1946年复进上海美专,为该校学生会主席、木刻漫画研究会会长。在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中,组织各高校学生上街游行请愿,连续创作漫画《还是十年前的老城隍庙》,用传统的线条勾勒出俯视的“南京国府”平面图,讽刺国民党“还都”后,仍是一成不变的“老城隍庙”。贺鸣声的木刻作品:《警报响了》,被辑入《巨轮》木刻集;《心诉》,1947年被选送日、英、美、苏、印五国展出,1948年7月收在《中國版画集》,后又选载在《浙江版画五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贺鸣声从台州中学调浙江省文联,专职发掘民间工艺美术。编著《构图学讲话》《图案讲话》和《浙江工艺美术选集》等。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东阳木雕与建筑上的木雕艺术》《青田石雕》《浦江剪纸》《奉化百叶龙》等专题论述。
  ●  贺鸣声作品简述
  1.版画《周恩来总理像》(图1),1978年作。画面刻画出周恩来总理一身精神、和蔼可亲的形象,也体现出聪慧敏锐的思维、洞察一切的眼神、刚柔结合的气质。款题郭沫若《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四言诗:“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忠于革命,忠于导师。经纬万端,各得其宜。丰功伟绩,万古长垂。郭沫若诗,戊午盛暑,贺鸣声造像,野萍刻字。” 下刻印白文“贺”“张”各一。纵20.5、横14厘米。
  2.版画《鲁迅先生像》(图2),1957年作。作者款题:“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语录)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一九五七年六月二日。贺鸣声刻像,谢磊明刻字”。纵16、横11.5厘米。
  3.版画《托尔斯泰像》(图3)。画中的托尔斯泰处在读书间隙的瞬间,似乎书中的内容引起他注目深思,作家的睿智目光避过观众而直视着遥遥的远方,充满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念。右下角刻印“鸣声”。纵46、横30厘米。
  4.版画《傍晚》(图4)。版画套色。图中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某天傍晚村庄外农民收工牵牛回家,农妇在河边洗衣等农村美好生活景象。左下角钤白文“鸣声”。纵32、横21.5厘米。
  5.版画《出诊去》(图5)。画面描述一老医者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暴风雨提着药箱趟过急水流出诊看病的情景。左下钤白文“鸣声”。纵30、横20.5厘米。
  6.《一片金黄谷》(图6)。纸本设色,1954年作。农民丰收时晒谷场上一片欣欣向荣繁忙的景象,同时充分反映出南方人民的智慧,利用当地毛竹制成的地簟来晒谷物,竹箩、扁担来装运谷物。左下角行草款题:“鸣声,1954.8”。纵26.5、横35厘米。
  7.版画《加紧盐场生产》(图7)。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了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强行掠夺并截断了内地军民食用海盐来路。图中描述战时军民抢收、押运食盐的景象。款题:“加紧盐场生产,鸣声木刻”。左下刻印“鸣声”。纵35、横42厘米。
  8.《黄山小心坡风景》(图8)。 纸本设色。1979年作于黄山绝险处小心坡一段景色。用水墨两色,描写陡峭的山石、倚巨石而生的奇松,线条柔美,画面清雅,勾绘传神,彰显了对黄山的深刻感受。款题:“烟雨无定容,倾刻模糊画。己未初春,鸣声写黄山小心坡。”旁钤朱文“贺”。左下角钤朱文印“鸣声”,右下角钤白文“家在西湖山水间 ”。 纵50、横37厘米。
  ●  结语
  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版画是印刷术中由图像印刷部分派生出来的一门艺术。版画作品的创作,是通过画家用木版、金属版、石版、丝网版等材料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借此版转印到纸面上的作品。版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中国版画在文化先驱鲁迅等大力倡导推动下,吸收了西方现代版画的长处,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力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过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台州近代版画创作,是在我国近代新兴木刻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其组成部分,贺鸣声等版画家在中国版画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身影。                  (摄影:李妍嘉)
其他文献
韩休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庄村,2014年发掘。据墓志文献记载,墓主韩休(672—740),系京兆长安人,宰相,为官清廉正直,文采颇丰,擅长音乐,其夫人柳氏卒后,与韩休合葬于少陵原。该墓最精彩的是两幅壁画,东壁一幅用红框框出来的山水图,高2.2、宽2米,画的是环山中的一处亭台楼阁,是首次发现唐代的大幅独屏山水画(图1),将山水画的成熟期提前至唐代。西壁绘有精彩的乐舞图(图2),与棺床正对,说明画中人
期刊
钱松嵒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新金陵画派四大家”之一,他的传世作品据百度百科介绍有近2000件,其中革命圣地题材名作有近400张。大师虽不是表现毛泽东诗词意和革命圣地题材的先行者,但其画作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画家不能相比的,且其笔下山水富有凝定厚重、气象浑穆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其革命圣地题材作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谓最为瞩目。但在艺术市场上,其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1000多元每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着手经济恢复的同时,德化县充分利用陶瓷历史悠久、当地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组织扶持瓷业的生产发展,使长满蒿草的荒窑重新冒烟。1951年,全县仅有两家国营瓷厂,分别是利民瓷厂和劳改瓷厂。1956年,出现了国营、集体、公私合营、私营等多种体制的陶瓷企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化瓷厂、德化新建瓷厂、德化集联瓷厂(1966年更名为德化人民瓷厂)等。  德化陶瓷业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期刊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富有创造精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筑就了一座座光耀古今的文藝高峰,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非凡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艺术作品,许多深受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不忘初心,牢记
期刊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这是清代中期潍县令郑板桥眼中繁荣昌盛的潍县,从此,潍县便有了“小苏州”的美誉。  地处齐鲁中心腹地的潍坊,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向来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明初,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运动,不仅为潍坊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使得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促使南北东西各地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为地方文化发展注
期刊
众所周知,国画大师钱松嵒是以其山水画而闻名于世的,且有着当代中国“新山水画”代表名家的誉称。但大师被人称道的人物画,却鲜为人知。其实钱松嵒与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一样,在国画中于山水、花鸟、人物“三者并举”。不同于他人的,是大师在旧社会“三者并举”;新中国后则以山水为主,上世纪50年代兼画花鸟、人物;上世纪60年代以后仍兼画花鸟,少画人物;到了晚年,其人物画则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 臻于高妙的
期刊
东汉以来越地盛产青瓷,品类丰盛,及至宋代越窑鸟类纹饰独树一帜,或刻画于器物、或烧制成鸟塑飨于时人,概因这一时期养鸟之风盛行,唤得青鸟飞渡十万人家。据《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这一段记载,北宋汴京已有专门的鸟市,“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大三门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异兽,无所不有。”在《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对南宋临安驯养禽鸟种类的记载有几十种之多,常见的有百灵、画眉、相思、绣眼、倒挂儿、
期刊
黔西南居于贵州西南部,与滇、桂相接,历史上曾为夜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郎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国,存在时间大约300年。西汉武帝时期,归附汉朝,“其地分隶犍为郡和牂牁”。(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黔西南地区发掘清理以交乐墓群和万屯墓群为主的东汉时期墓葬约30座,出土的随葬器物种类颇为丰富,陶明器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代黔西南地区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具有重要
期刊
在安徽全境尚未解放之时,中共中央已就安徽省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的相关人事作出安排。但是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复杂形势,没有马上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而是把安徽省沿长江划为皖北行署区和皖南行署区。随着形势转变,1952年8月,中央批准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随即撤销。安徽博物院藏三方“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印”“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印”即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  1949年三大战役胜
期刊
同为早期海派工笔仕女画名家,潘振镛和钱慧安可谓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有多件作品见藏于代表中国书画最高收藏级别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都在晚清海派工笔九大名家(改琦、潘振镛、沈燧、胡锡珪、任熏、任熊、沈心海、冯超然、钱慧安)之列,还同为上海豫园书画善会的创始人之一(钱慧安为首任会长),都曾师法清代中期仕女名家费丹旭而仕女艺术风格相近……作为同时代(晚清民初)、同地域(生活或寓居于上海)、同画种(仕女画)、同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