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确定的目标通常都难以坚持下去。在技校语文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梁晓声《普通人》教学实践具体应用,在以完成任务为主要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同时,在课堂上要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合理的运用课堂评价,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任务驱动 语文教学 技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大环境及学情的不断变化,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各类新颖的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知识应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分三个环节进行,即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置,课堂评价。
一、情境的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伊始,情境的创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教学情境。同样都是创设情境,不同的描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在梁晓声《普通人》一课时教学中。
第一种创设情境:有的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用PPT课件展示梁晓声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今天,通过本文的学习与体验,增强高技生做人与做事的思想、职业素养,培养提高阅读、思考与叙述表达水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然后进入新授阶段,通读全文思考(初步体验)。
第二种创设情境:教师用网络教学系统展示父亲的形象,以及有关父亲题材重要作品进行比较,进而提出疑问,本文明明写的是“我的父亲”?为什么不用“我的父亲”为题?作者把文章标题写成“普通人”有什么特殊意义?接下来,提问。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1:想突出父亲的普通。
学生2:普通中更能体现真挚的爱。
学生3:普通中孕育着不平凡。
教师:作者实际写的是我的父亲的演员生涯,要突出的是他的普通身份、普通人生,但在普通之中却有着一般人难有的认真和执着性格。作者用“普通人”一词,一方面表现父亲身份的普通平凡,另一方面又赞颂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认真执着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对像父亲一样的所有的普通人的赞颂。
第一种创设情境,给人感觉是老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参与,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但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也创设情境了,可能没有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创设情境,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课堂上显的很有活力,很有灵气。教师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很乐意接受师生互动的方式授课,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二、任务的设置
(1)从学生角度出发
如,对“对自己父亲有什么印象和评价”这个任务的一般设计为:学生自由发言,力求言简意明。
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任务,但与学生关系不大,学生兴趣一般,不浓厚。但同样任务,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布置,学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了。想知道梁晓声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父亲呢?你觉得他最想突出父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这样的任务学生自然兴趣十足。
(2)任务要具体、细化
有的时候教师设置的任务过大、不具体,学生不是不想、而是无从下手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如:深入课文学生分小组探讨:
课文写对父亲的怀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据此自行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完成一个或多个文件等子任务。这样,任务具体了,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完成。
(3)任务要有趣味性
这几件事的顺序可以变动一下吗?提示:引导学生从“父亲”当群众演员由“认真”深入到“忘我”的刻画描写中体会。寻找感受几件事情中让你感受到写父亲鲜明性格的词句。在这样的知识渴求的氛围中,老师再讲解要点,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互式地引导后,学生们在学习中兴致浓厚、积极性高、精力集中、收效显著。
三、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工作,既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启迪与规划。科学灵活的课堂评价,是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具体、专业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在听课过程中经常能见到教师如此利用课堂评价来激励学生:“这位同学做的作品好不好?”“我们掌声祝贺!”虽然也是激励了,课堂气氛貌似也很热烈,然而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广大学生来说能不能从这种评价得到启迪呢?我们在评价作品时不光要评价好与不好,更要评价好在哪里,这样评价对其他学生来说能从中得到启迪,对评价者自身来说也更明确其优势,便于以后充分发挥其长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受到的激励效果也更好。
(2)评价实施要及时,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发展,而不是“秋后算帳”。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而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哪怕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有时会对他产生极大的心理震动,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利用这个有利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是围绕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合理的运用课堂评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富:《项目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现代阅读》2012年第7期
[3]朱敏:《中职语文“任务趋动”教学初探》,《语文学刊》2012年第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 语文教学 技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大环境及学情的不断变化,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各类新颖的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知识应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分三个环节进行,即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置,课堂评价。
一、情境的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伊始,情境的创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教学情境。同样都是创设情境,不同的描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在梁晓声《普通人》一课时教学中。
第一种创设情境:有的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用PPT课件展示梁晓声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今天,通过本文的学习与体验,增强高技生做人与做事的思想、职业素养,培养提高阅读、思考与叙述表达水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然后进入新授阶段,通读全文思考(初步体验)。
第二种创设情境:教师用网络教学系统展示父亲的形象,以及有关父亲题材重要作品进行比较,进而提出疑问,本文明明写的是“我的父亲”?为什么不用“我的父亲”为题?作者把文章标题写成“普通人”有什么特殊意义?接下来,提问。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1:想突出父亲的普通。
学生2:普通中更能体现真挚的爱。
学生3:普通中孕育着不平凡。
教师:作者实际写的是我的父亲的演员生涯,要突出的是他的普通身份、普通人生,但在普通之中却有着一般人难有的认真和执着性格。作者用“普通人”一词,一方面表现父亲身份的普通平凡,另一方面又赞颂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认真执着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对像父亲一样的所有的普通人的赞颂。
第一种创设情境,给人感觉是老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参与,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但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也创设情境了,可能没有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创设情境,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课堂上显的很有活力,很有灵气。教师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很乐意接受师生互动的方式授课,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二、任务的设置
(1)从学生角度出发
如,对“对自己父亲有什么印象和评价”这个任务的一般设计为:学生自由发言,力求言简意明。
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任务,但与学生关系不大,学生兴趣一般,不浓厚。但同样任务,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布置,学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了。想知道梁晓声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父亲呢?你觉得他最想突出父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这样的任务学生自然兴趣十足。
(2)任务要具体、细化
有的时候教师设置的任务过大、不具体,学生不是不想、而是无从下手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如:深入课文学生分小组探讨:
课文写对父亲的怀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据此自行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完成一个或多个文件等子任务。这样,任务具体了,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完成。
(3)任务要有趣味性
这几件事的顺序可以变动一下吗?提示:引导学生从“父亲”当群众演员由“认真”深入到“忘我”的刻画描写中体会。寻找感受几件事情中让你感受到写父亲鲜明性格的词句。在这样的知识渴求的氛围中,老师再讲解要点,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互式地引导后,学生们在学习中兴致浓厚、积极性高、精力集中、收效显著。
三、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工作,既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启迪与规划。科学灵活的课堂评价,是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具体、专业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在听课过程中经常能见到教师如此利用课堂评价来激励学生:“这位同学做的作品好不好?”“我们掌声祝贺!”虽然也是激励了,课堂气氛貌似也很热烈,然而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广大学生来说能不能从这种评价得到启迪呢?我们在评价作品时不光要评价好与不好,更要评价好在哪里,这样评价对其他学生来说能从中得到启迪,对评价者自身来说也更明确其优势,便于以后充分发挥其长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受到的激励效果也更好。
(2)评价实施要及时,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发展,而不是“秋后算帳”。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而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哪怕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有时会对他产生极大的心理震动,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利用这个有利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是围绕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合理的运用课堂评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富:《项目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现代阅读》2012年第7期
[3]朱敏:《中职语文“任务趋动”教学初探》,《语文学刊》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