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物理学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很相像,都以天体物理学为基础。“物理”这两个字的使用,最早可能是杜甫。杜甫在公元758年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
  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杜甫对“物理”用了“细”和“推”两个字,“细”就是要仔细观察,“推”就是要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份量都很重。如果要取两个字来描写物理实验和理论,很难有比“细”和“推”用得更恰当的字,来说明研究物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杜甫是诗人,怎么对“物理”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呢?杜甫当时还是工部侍郎,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计委副主任,大家称他杜工部。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保存有一片甲骨,其上所刻甲骨文的内容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新星(Nova)的观察记录。所谓新星是与太阳相似的一颗恒星,一颗恒星的一生可以有几次突然变成新星的经历,每次它能够在几天,或者是一个月左右忽然亮度增加一万至十万倍。在另一片甲骨上,记录着一星期之后,那颗新星的亮度减少很多。这两片甲骨上的甲骨文是世界上对新星最早的记录。
  除新星外,还有超新星。超新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10倍。像太阳这样的星,当它的氢核完全变成氦核时,就变成中子星,这个中子星直径只有几千米。所以像太阳这样大的星一下子变成几千米大,就要变成超新星了。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在中国,是1056年宋朝时发现的。宋朝的天文记录已经很详细,每天有记录。记录中说,当超新星刚出现的时候,大如鸡蛋,然后它的亮度一天天慢慢变小。从记录中可以推出现在的蟹状星云是哪个时候哪颗超新星演变产生的。这颗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是一年。
  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对于天体构造的看法。中国很早就推测地是圆的,天也是圆的。这是诗人屈原推测的。屈原在他的《天问》里写着: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屈原用解析推理的方法,也就是“细推”了地是圆的。当时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推理出来的。屈原充分运用了诗人的想象力和解析思考能力——那是公元前5世纪——得到了这样重要的结论:天像蛋壳,地像蛋黄,两者都可以转。所以中国从古代开始,天体的运行轨道就有黄道、赤道两个道。屈原接着推测,地的形状可能偏离完美的球形,可能是椭球形。他问:“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屈原问的是,赤道圆周比通过南北两极的圆周哪个更长,南北顺椭圆的长度到底多长。但是屈原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那时不知道,我们现在才知道地球的赤道直径和极直径差得很小,可是那个时候他问这个问题是相当了不起的。
  (选自作者在中科院建院50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物理学的挑战》,有删改)
  19古代中国在天体物理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0从文中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有着怎样的关联?(5分)
  答:
  21杜甫、屈原作品表现出符合科学精神的东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图表,分三点写出调查结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单位:%)
  答:调查显示, , , 。
  23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补出结尾(不超过30字),并点明主题(不超过15字);②语意连贯。
  驴子和马一起驮东西,走到半路的时候,驴说:“累死了,你帮我驮一会货物吧!”马答应了驴。
  快到终点时,驴想独占功劳,便对马说:“给我吧,把你身上的货物也加在我的身上吧。”马觉得自己很累,便把货物全部加在了驴的身上。到了终点,人们见马身上什么都没驮,而驴累得直喘气,便纷纷说道:“这头驴子力气真大,而这匹马一点用处都没有,何必还要用马呢?看来,我们可以省下马的饲料钱了。”
  善意是耳聋者可以听懂,目盲者亦能看见的语言。——马克·吐温
  我不想面对他人保护自己,特别是面对认识我的人。这不是悲哀。这是绝望。——玛格丽特·杜拉斯
  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用这匹马,而是 ① 。
  这样看来, ②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梁启超与时任清华校长曹云祥的一段对话,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梁先生向曹校长推荐陈寅恪先生,曹问:“陈先生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有没有著作?”梁又答:“没有著作。”曹于是说:“既不是博士,也没有著作,那怎么行呢?”梁于是答道:“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却没有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C(A项,分别为bì,jiè/xiè,chán/shàn。B项,分别为sù/shuò,zhòu,jùn/juàn。C项,分别为píng/bǐng,chí/chī,sè/sài。D项,分别为yùn,bó/bù,jīn/jìn。)
  2D(“首当其冲”的“冲”指要冲、交通要道,该成语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3A(B项,“无论是‘土豪’、‘大妈’、过去的‘功夫’”应改为“无论是‘土豪’、‘大妈’还是过去的‘功夫’”。C项,不合逻辑,应把“社会保障和行政扶持也并非是必需的”中的“并非”删去。D项,结构混乱,“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应改为“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或“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   4D(应根据句意的逻辑关系推断,如“以为……,否则就会……”,“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断言……”。)
  二、5D(下:居于……之下,即“谦逊地对待”。)
  6B(副词,于是、就。A项,①代词,他们;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介词,凭借;②连词,来。D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向。)
  7A(“更立太子”不能断开,另可依据判断句“非计也”来断句。)
  8C(错在“应侯被说服了,太子完这才有机会回国”,原文中应侯被说服了,但秦王没有答应。)
  9(1)①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答对“亡”“止”各给1分。答对大意给2分。)②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答对“归之”给1分。答对大意给2分。)(2)①(临难时)挺身而出,甘于为主人殉节;②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献出淮北十二个县。(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10(1)“衔”。(1分)作者通过“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1分),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1分)(2)三、四句写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1分)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2分),饱含着诗人满腔感激之情。(1分)
  11(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3)金块珠砾,弃掷逦迤(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注意“惟”“倾”“砾”“迤”等的字形。)
  三、12A E(B项,应为“只有把‘悠然见南山’解释为‘见到悠然的南山’”;C项,王国维以为“有‘无我之境’的都是佳作”,本文作者对此表示认同——“实际也是如此”;D项,错在“全部具有宁静、淡远之致”,应为“多具宁静、淡远之致”。)
  13B(错在“而‘无我之境’则深藏而不露”,原文为“则隐蔽一些而已”。)
  14有“无我之境”的作品既是“以物观物”的结果,作者只需静观默照,不必也不应有感情参与其间。(意思答对即可。)
  15①首先指出被王国维作为“无我之境”例证的“采菊”两句和“寒波”两句,都具有宁静、淡远之致,而宁静、淡远也都只是人的主观感受。②其次,分析指出有些景色本身所具的特点有可能引起某些特定的感受,但却并非一定要引起这样的感受,人的主观——“我”在这里起决定作用。③再次,结合“白鸟悠悠下”的“悠悠”以及对“悠然见南山”可有两种解释,指明在这过程中移情作用往往难于避免。④最后得出结论。⑤全段运用例证法,有力地说明了王国维对“无我之境”的解说是不够准确的。(意思答对即可。)
  四、(一)16①两次识辨碑文,都是因为好奇而求解谜底。(1分)②不同点:第一次是碑文虽遭损毁,但石碑高处的文字依稀还在,作者辨认出“生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至此”这四句话,并记下了“一个连着一个”的草药名称(2分);第二次则发现将倒未倒的石碑上面的文字“已被毁得一塌糊涂”。(1分)
  17(1)一块碑便是一段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而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为便反映出这个人的“善”与“恶”。(3分)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出救民水火的便是“善人”,怀着利己心肠祸国殃民的便是“恶人”。(2分)
  18(1)文章以“谜”为线索,先是“生谜”,接着求解,引出善恶两种人而解谜;接着重新“生谜”,悬而不解。作者不揭开这个谜,是要以凿碑毁方的恶人、祸国殃民的杨国忠等反衬药王孙思邈善人之举的光辉和伟大。(4分)(2)这样处理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也使作者的褒贬倾向(或“观点表达”)更加耐人寻味。(2分)
  (二)19①中国现存甲骨留下了世界上对新星最早的记录;②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在中国;③中国很早就推测地是圆的,天也是圆的。(意思答对即可。)
  20①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蕴含着与科学精神相通的东西,给科学研究带来某些启示;②中国古代文人运用其想象力、解析思考能力,大胆地对世界进行认识与推测,给科学提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
  21示例:①文学作品虽然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但这些创造性的东西中总会有意无意地带上合理的成分。②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贯穿在一切事物之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科学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钱锺书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
  五、22示例: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在10岁及以前的比例超过六成,近五分之一的未成年人在6岁之前即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接触网络,而10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不到三成。(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23①把所有货物都加在这头驴身上,结果驴被活活地累死了②算计别人,其实是在算计自己(结尾、主题各3分。)
  六、24参考立意:一、数量上的东西容易计量,质量或者说特性上的东西需要见识和眼光才能识别。二、中国有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叫“自然合理”,“自然合理有一个特点,就是个性化,这跟现代科学的普遍适用不一样,它注重的是如何符合这个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性”。自然合理即是“道”,它也正是“行行出状元”的理论根据。科学合理就不一样,它意味着有统一的标准,人人皆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状元”。科学合理确实方便了管理,但人并非死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万物之灵,有些时候,就需要因人而异。
其他文献
借历史概念建构知识体系例举  杨德志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中学高级  以不同的历史范式为中心线索,把孤立、分散的考点知识构建成为纵横相连的内在逻辑紧密的网络知识体系,是加深对考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重要环节,是备考复习的深化,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概念就是建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范式,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它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的联系抽象概括,有时空
期刊
“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该部分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对考生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广大一线教师对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关注度也最高,在本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的模拟考试中出现了一组“地球运动”的试题,引发了不少老师的讨论,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对于地球运动这部分的教学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辨析。先看一下试题。  【例1】图1为我国某学校(20°N,110
期刊
作为选拔性考试,合理设置试题的难度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追求。政治主观题最能体现一份政治试题的难度,为高中政治教学所关注。但在日常的教学和备考中,师生对影响主观题试题难度的因素缺乏系统理性的分析,因而影响了教学和备考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13份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综合分析,从材料信息、问题设计、知识运用、能力层次等方面探寻影响政治主观题难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一、材料信息布雷设障,要
期刊
从思想文化上看,资本主义发展是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多元化的历史过程。  一、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是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
期刊
选修部分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要内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全国卷Ⅰ)来看,高考试题对选修内容的考查呈现三方面的特点:1高考对选修内容的考查较多来自教材之外;2选修与必修内容融合渗透考查加强,2013年选择题第34题考查选修三内容,选做题第48题考查必修三知识;3选修部分试题分值提高(2013年达到19分),考查力度加强。根据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高三历史复习必须重视对选修内容的复习。历史选修内容较多,因此
期刊
2014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主干知识,以学科能力立意,创设新情境,使用新材料,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与往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无偏题、怪题、难题,考试比较能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  一、试题主要特点  1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强调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命题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考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期刊
众所周知,普通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众望所归,每位考生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如何才能鼎力相助莘莘学子个个都是庖丁?2014江苏卷第11题的备考给出了全景式的启示:  题目以李岚清同志篆刻的方印为命题素材,以邓小平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为命题切入点,直接考查了历史(Ⅲ)思想、科技、教育和文艺中的“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邓小平理论”、 历史(Ⅱ)经济文明史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国际上通称的“大陆桥”,是指横贯大陆、以铁路为骨干、避开海上绕道运输、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国际陆上运输大通道。其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海陆联运,缩短运输里程。形象地把从我国通向欧洲新开通的铁路干线称为“新丝绸之路”。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
期刊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网购市场规模每年增长70%,仅13年“双11”购物狂欢节全天天猫交易额达35019亿元,意味着企业按需定制进行转型升级,网购在带动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促进扩大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表明①生产促进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
期刊
一、本专题课标考纲要求  1课程标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