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中打造优质均衡的首都义务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以推动均衡发展为目标,明确了未来10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2011年3月9日,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推进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7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各区(县)政府签署了“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全市16个区(县)承诺,将在2015年前全部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市级人民政府认定。备忘录和责任书的签订标志着全国和北京市推进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面对义务教育发展新时期的新要求,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内涵,有效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行动,是当前各级义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提升我国义务教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布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基本普及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然而,从整体看,教育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区域差距还广泛存在。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是实现“两基”后,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教育部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2010年,国家召开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目标。2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全国各地都建立了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2004年,北京市召开教育大会,正式提出到2009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2011年,北京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一般认为,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和教育生产力现代化三个维度。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理念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教育不发达的时期,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基本供给和教育的基本效率问题。当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满足基本供给和基本效率后,会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教育现代化理念认为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意志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最大利益获得者是政府,因此国家应首先关注教育的机会公平,确保教育的条件公平,进而实现教育的质量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利益的最大收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制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应表现在建立了尊重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教育优先供给等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是教育现代化理念在教育制度现代化层面的重要表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要依赖于建立一整套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和机制都将体现教育现代化理念,是现代化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生产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教育生产力包括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普及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设施设备水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等一系列核心指标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成为义务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新的内容,是现代化教育生产力的重要表现。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在评价一个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时,不仅要看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还要看义务教育的均衡水平。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七大将教育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事业之首。教育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的重要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因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作。为此,国家在教育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应率先满足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并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机制,逐步实现均等配置、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
  
  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追求平均。均衡的实质是追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而不同,各有特色,实现发展中的动态均衡,均衡中的和谐发展。首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实施的,并形成了推进的策略。
  1.标准化策略
  均衡发展首先是条件均衡,条件均衡需要建立标准。办学条件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办学条件的均衡对于北京义务教育学校来说并不是容易达到的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很多中小学是在四合院和庙中办学。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加快,这种状况才开始逐步得到改善。很多胡同中的“小土豆”学校被撤并,置换成新建的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新校园。经过近20年的建设,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均衡发展奠定了硬件均衡的基础。
  为了避免在办学条件改善的过程中出现新的不均衡,就要建立标准,通过标准促进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发展。为此,北京市先后出台了两个办学条件标准,用标准规范各区县学校硬件条件的配备。此外,我们还逐步建立了“教师专业基本功标准”、“学生质量标准”等办学标准,最终将形成北京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
  2.规范化策略
   均衡发展要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在实现办学条件均衡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是机会均衡,而机会均衡需要的是规则均衡。规则均衡就是要建立一系列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制度,从而提供均衡公平的义务教育机会。如: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考试行为,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的作息时间和管理行为,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行为。通过规则的规范,实现机会均衡,促进义务教育整体均衡,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3.制度化策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新课题。从表面上看,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还不够健全。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开始。一是要在办学条件标准方面,建立全市统一的、促进均衡的办学条件标准;二是要规范管理上建立管理制度;三是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立教师均衡配备和促进教师交流的制度;四是要建立促进基础薄弱地区和学校快速发展的政策补偿性制度;五是要建立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再生的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性制度;六是要建立对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的督导评价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有效而持续的保障。
  4.优质共享策略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要关注硬件办学条件外,还要关注学校办学的软实力,关注学校品牌的不均衡问题。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历史、文化、管理、特色、质量等综合形成的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表现为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北京的中小学中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校,也有因历史原因及管理权限不同而形成的各类名校、重点校。因此,学校的软实力差异很大,很难均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优质资源共享的政策和管理环境,实现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共享,发挥名校软实力的影响力,促进学校软实力均衡。为此,很多区县实施了“名校办分校”、“学区化”、“校区制”、“学校联盟”、“集团化”、“集群化”、“组团化”、“引进式”等模式,实现了优质品牌学校的资源辐射,扩大了优质资源的供给,避免了“削峰填谷”的现象,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5.特色发展策略
  均衡发展需要鼓励特色发展。在均衡发展过程中,最难均衡的是学校的办学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很多学校有几百年历史,形成了雄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办学风格,这些学校往往也是当地名校,是主要的择校目标。要快速提高所有学校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就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使学校都能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为此,近几年,北京市启动了学校特色试验项目,帮助学校提炼办学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办学品质。在专家的指导下,很多新建学校已经成为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学校,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品牌均衡发展。
  6.动态平衡策略
  均衡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一个螺旋发展的过程,因此均衡永远是相对的。北京市通过标准化建设使学校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相对均衡,但同时在学校的内涵发展过程中,学校不断追求办学理念和品质的提升,又在实现新的跨越,形成新的教育高地,从而形成新的不均衡。教育服务的质量就是在这样的动态均衡的追求中不断提升,实现着教育者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动态平衡策略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合发展中动态考核的评价机制,学校追求更好,同时鼓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寻求动态平衡的解决策略,使教育始终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均衡。
  
  首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成果和经验
  
  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在追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中,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1.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硬件达标,以标准化推进均衡化
  2005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校硬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之后,又出台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各项指标体系,对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达标的学校做出了明确回答。自新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一直在扎实推进达标建设,确保新建学校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划和建设,使现有学校在专用教室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到标准,做到逐校明确达标时限和要求。特别是在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初中建设工程中,把办学条件达标作为小学和初中建设的硬件内容,大力实施办学条件达标。目前,初中阶段的办学条件已经基本达标,小学阶段的办学条件达标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实施中,到2012年将完成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要项目达标任务。
  北京市把研究和实施标准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逐步形成了“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展示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践中回答“什么样的学校是合格的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合格的毕业生”的问题。这三个标准的提出源于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成型于初中建设、小学规范化建设和办学条件达标建设等推进过程中,并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首都义务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系列工程,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差异性大的难题,建立推进均衡补偿性投入的政策
  一是建立城市、发达地区、优势学校示范带动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出山、聚集”工程,按照“能出山的出山,不能出山的整合”的基本原则,解决山区中小学校调整问题,主要山区县完成新建改建123所山区寄宿制中小学,山区中小学由原来500所合并为357所。现在走进北京市山区和农村,看到的最好的建筑往往是学校。二是建立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学校、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及更好的发展机会。
  3.实施初中建设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破解不同学段差异性较大的难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坚
  经过5年的建设,全市共撤并初中学校54所,481所学校达到验收标准,同时,在郊区异地新建了20多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初中学校,基本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工程专项经费投入达106.5亿元。新的办学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得到切实执行,均衡度大大加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初中校级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2005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全市初中市区骨干教师由2005年的7%提高到2008年的15%,有骨干教师的初中校提高到95%。
  作为初中建设工程姊妹篇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于2007年启动,北京市教委引导区县按照合格、规范、特色、品牌的发展路径,努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截至2011年6月,市区两级共投入74.2亿元,目前已有960所小学在办学主要项目上达标。
  4.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破解师资队伍内涵发展不足的难题,进一步明确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队伍建设
  北京市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培养机制。启动“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名左右,已有超过10000名教师从中受益。启动“春风化雨行动计划”,面对城区薄弱学校,每年培训100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实施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教师支教计划,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选派20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对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启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计划,每届支教3年,市委、市政府在待遇、落户、考研、保险等10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城区优质资源学校设立40个农村研修工作站,聘请23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每年两批,每批半年,接受1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站研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十二五”首都教育的鲜明主题
  
  今后5年是推动首都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间首都教育的鲜明主题之一。
  1.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我国推进义务均衡发展的主要职责在区县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责任在省级人民政府。为此,2011年7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推进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责任书依据《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区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主要责任,以及各区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根据总体安排,到2015年底,我市所有区县实现义务教育达到基本均衡水平的目标。从2012年开始,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用4年的时间,对区(县)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对达到基本均衡水平的区县报教育部备案、审核、授牌。
  2.进一步加强研究,逐步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标准”和“北京模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科学研究,实施课题引领。为此,北京市启动“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两个国家级试验项目。以课题为载体,引领实践,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通过课题和项目推进,我们将重点研究北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区县推进均衡发展。此外,将总结区县创造的推进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提炼形成北京市推进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模式,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优质教育资源增长的北京模式。鼓励各区县通过学校特色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的增长,为此北京也将启动发展性和诊断性的学校特色建设评价,指导学校开展特色建设,按照规范、特色、精品、品牌的路线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同时鼓励区县建立优质资源辐射机制,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县行”活动,宣传各区县优质资源辐射的有效机制,推广各区县有效的均衡发展模式。
  3.进一步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价制度
  根据教育部的统筹安排,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要对所属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对达到基本均衡水平的区县要命名授牌。为此,北京市已经启动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评价指标的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1年下半年将应用该指标体系对部分区县进行试评,为未来3年的正式评价做准备。
  4.进一步关注队伍建设,实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工程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两项工程,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一个是倡导教育家办学,实施基础教育百名教育家工程,力争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时代的教育家校长;结合学校特色建设,总结提炼校长办学思想,形成北京基础教育品牌;构建教育家校长成长平台,增强校长办学的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二是实施骨干教师发展计划,继续坚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服务急需”的培训思路,构建市级负责重点培训、区县实施全员培训,分层分岗、研训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和“万名教师境外培训计划”,研究制定基础教育系统“青年英才计划”。制定中小学教师区域交流意见,推进教师交流改革试点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5.进一步加强管理,努力破解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难题
  北京市需要破解的难题有三:一是要逐步破解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我们将接受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纳入市级统筹和政策支持范畴,加大对接受外地子女入学较多区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二是要逐步破解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要通过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加强科学评价指导工作,通过规范管理减少学校增加的学习负担,通过规范招生制度逐步缓解因择校带来的学生负担;三是要逐步破解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问题。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育结构为主线,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2015年实现首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奠定坚实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和每一所学校都精彩。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发展。这里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新课改积极倡导“问题教学”法,以此实现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学生通过有效的问题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要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
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影响英语学习是否会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激发学生英语动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快乐能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近日的《生活科学》杂志中,美国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对51项增进快乐的研究进行总结后,给出肯定答案,并指出了5种能大幅度提升幸福感的“快乐的诀窍”:  感谢要表达出来。研究发现,拥有撰写感谢信习惯的人,快乐的感觉会延续数周甚至数月。  美好前景要先想出来。研究要求受试者想象一个理想的未来,如与爱侣共筑爱巢,或找到能实现自我的工作,并具体列举出来。数周后,受试者幸福感
在博客的公告栏里,长辫子老师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那种在现实和童话之间游走的人,有许多的幻想和淡淡的绝望。当不愿长大的我,穿越童年的流光随影,与那些摇曳在梦幻中的童话携手共舞时,就仿佛迎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心灵春天……  或许,正是因为在现实和童话之间穿行,长辫子老师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从不感觉枯燥和厌倦,她像一只小蜜蜂,辛勤地酿造出一份份甜蜜——  她的学生个个成了小书迷。就拿六(5)班的学生来说吧,许
进入“十五”以来,我校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文化铸校、和谐荣校”作为实现办学目标的基本策略,并把“科研兴校”作为发展策略之首。在引领教师脚踏实地研究过程中,发挥教育科研所具有的指导力、凝聚力、引领力、提升力,拓展教师生命的内涵,从而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立足“一个目标”    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幸福育人”的办学目标——“理念先进、质量上乘、环境优雅、特色鲜明”的、师生家长满意的、
2010年7月,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月份——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些都充分证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奠基阶段,更受到了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无形的动力。  作为北京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指引着下一代的幸福未来,他们的幸福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决定着祖国下一代的幸福。   为此,我校将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教师幸福感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的关怀,让广大教师在职业、事业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提升教师心理幸福
建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故事。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提出:可用他称为干涉仪的设备来探测时空中的涟漪。但是,直
丁零……电话铃响了,听筒里传来了抽噎声。“怎么了?不要哭啊,有什么委屈对老师说……”马长英老师用爱抚的语气安慰着。一个北京籍的女孩儿,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心情烦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