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教学:“顺其自然”胜过“精装细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752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了几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次上课非常重视,都希望借此机会好好磨炼与展示一下自己。有的不仅借鉴了名师的教案设计,还融入了自己的备课思考;有的为了与众不同,突出个人的主张,逐字逐句书写教案;有的为此还悄悄地借着其他班级学生试上教学内容……从那整齐书写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的课件、充满期待又略显紧张的情绪,不难看出他们的敬业与认真。他们仿若去赴一场盛大的宴会,精装细扮,想把惊艳留给他人,把精彩留给自己。但是,由于他们考虑自己多一些,往往忽略了“宴会”上最重要的人物——学生,因此,教学的效果反而不如预设的那样精彩。
  一、新课导入:先声夺人固然重要,节时省力才是经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那么,下面的教学就会顺水推舟,容易多了。因此,教师授课特别注重课堂前几分钟的氛围营造。
  【教学片段一】
  (统编本三上《石榴》)
  (出示石榴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棵石榴树拍下来的。知道这上面结的果子叫什么吗?
  生:石榴。
  (板书“石榴”)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这个“榴”读“liú”。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同学们一起跟老师读一遍。
  (师出示谜语: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打一水果。)
  生:是石榴。
  师:你们想知道有关石榴的知识吗?
  生:想。
  (师通过课件出示有关石榴的知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本意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石榴的样子,然后借助谜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出示有关石榴的常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石榴的信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本无可厚非,但因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开始出示石榴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揭示新课,然后,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二者,在设计上重复了,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这个“导入”环节,不仅耗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稍微多一点,就会知道许多学生不光见过石榴,甚至还吃过石榴。此时,教师只要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就能猜到石榴了。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到的,在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相机补充一些关于石榴的小常识,然后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音……这样的教学导入一气呵成,顺其自然,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检查词语:独立识字固然重要,先扶后放方为良策
  三年级教材中除个别字注音外,课文也从以前的注音文字,变成无拼音读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此时,如果不借助外力,学生在认读生字、词和课文方面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片段二】
  (统编本三上《石榴》)
  出示文中生词:
  枣庄
其他文献
比较阅读,指将若干有共同特点的文章或同一文章的不同部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相关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化的比较阅读方法,打破一课一设计的教学方式,将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整合,让学生针对主题、体裁、词句、结构等不同的专题进行比较阅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关注主题,梳理文本联系  专题化比较阅读可以将相同主题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综观学生习作的现状,虽然能够较完整地写出一件事的经过,但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缺乏细致入微、生动灵活的描写。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难题。学生的课内时间有限,过分强调整篇习作的构思,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我想到了片段习作教学。  片段习作以训练学生某一种单项能力为主要目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训练目的明确,易于教师指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独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其中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是预测。什么是预测呢?预测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根据文本中显示的信息,对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等方面预先作出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对自己预测的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方法。那么,在阅读策略单元,如何就预测策略展开教学呢?  一、借助课文旁批,辅助学生预测  随文旁批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一编排形式不仅为
写话是二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要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写话训练呢?首先是基于学生阅读量与识字量的考虑,因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整个学年要求学生会写的只有300个字,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多。其次,是跟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有关,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写话训练是从认知到语言规律的最佳选择。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成为其一大亮点。编者在三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穿插一系列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用阅读策略。“预测”阅读策略是全新的话题吗?肯定不是,教师一直在用。当教育部教材编写组将其与“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组成基本阅读策略编入统编本教材后,其地位骤然提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指出,要加强“六个意
“觀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学生习作中落实这一要求呢?依托文本教材,注重主题积累,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结合统编本教材特点,笔者以第二学段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观察主题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着眼于语境的意义、功能和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现文本情景,丰富词语含义,让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语境化策略。通过语境,架设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实现文本本真意义与学生理解主观意义的视界融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标点符号,放置于不同语境下,就具有不同意义。语境是破译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密码。  一、关注语境意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单个语言文字
所谓悟读,就是理解性阅读,是对文本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是读者充分理解文本引申义,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情感诵读、角色演读、语言赏读、拓展阅读等,为学生营造悟读氛围,让学生产生悟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悟读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情感诵读,营造学生悟读氛围  诵读是实现悟读的重要途径。所谓诵读,未必要声音洪亮,而应急缓有致,多种感官参与,全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短时高效已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总体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的阅读方法已经不能胜任高效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出发,抓住重点段落教学。所谓“重点段”,一般来说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或者文本语言特色的段落,它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与突破点。  一、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重点段落内的关键词一般有着揭示段意、概括写作主旨、暗示作者写
【摘要】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足社会并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高淳中专钳工技能教学以三段式技能训练模式夯实了学生技能基础,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15-02  【作者简介】丁金水,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