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英落素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怀山先生是我所见到的极少有的多才多艺的画家。在认识怀山先生之前,我就欣赏过他的很多画作。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且都很见功力,有属于自己的笔墨画路和语言风格。我第一次见怀山先生挥笔作画,便很惊诧,为他精熟的画技所感染。他提笔落墨,几乎可以算是不假思索,很轻松。他画山水和花鸟如此,画人物如钟馗、画走兽如马,也如此,那样的随意而轻松,勾勒点染,似乎毫不费力。我知道,这里面除了因大量的创作实践所养就的扎实的笔墨技巧外,就是与生俱来的非凡的艺术才情,比如空间造境的能力和传移摹写、状物造型的本事。
  “技”,是由艺而道的必经之路、必要条件,其重要性,往往被俗常之人所误解。实际上,技巧的熟练程度,是衡量艺术才能的一大标准。熟练程度,不光中国艺术讲究,西方艺术也特重视。米开朗基罗说过:“绘画应该看上去很轻松,虽然它是通过艰苦劳动而获得的;作品的价值不能用制作过程中所用劳动的总和来计算,而是根据作者技巧熟练程度的价值来计算的”“我是把伟大画家的作品评价为具有最高价值的,即使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只花很少时间”“技艺拙劣的画家,用许多年工夫画出来的东西,不管人们怎样地称呼其作者为画家,我对那些东西的评价是非常低的”“用非常敏捷的速度和熟练的技巧去做任何事情,才是有用的和好的”。版画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新者意大利画家卡斯蒂廖内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完美的作品应是一挥而就。简简单单的一笔,轻松地一挥而就,让人觉得画家的手不需费力,也不需要技巧,自然就移动到了终点,而效果与画家的设想完全吻合,这才体现出艺术家的高妙之处。”(《美术译丛》,1986年第1期第35页)。熟练了,创作速度才能快,看起来也才能轻松,也才能在其中感受到创作的快乐。知其妙,才可以享受其妙,游刃有余的超妙之感,是一种高峰体验。怀山先生作画时的轻松之态,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以为应该是恰当的。
  艺高人胆大,怀山先生做到了。因为技巧熟练,才会无所顾忌,得心应手,在心血来潮之际,把预备好的感情按照既定的方式流淌出来。先有最熟练的笔墨,而后可言气韵、可言生动。生活中的生动,永远远胜于艺术品的生动。无事生愁之物一定是庸俗无聊的,伟大而杰出的作品一定滋养哺育于新鲜的生活之中。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的怀山先生,有生活阅历,有实际经验,他常画高士、仕女以及塞外草原风情的驼马、牧人,里面有继承和表现传统的因素,更有他借古开今的情致。他的笔墨,是写意性的,在随意的线画组合中,雄浑而有生机的景象便出现在他眼前的纸上。“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王维《山水诀》),所论至为真切,因为基本技巧的熟练,才是渐入佳境的最可信的门槛。熟练程度制约着艺术创作的快慢,反映出的问题更是多方面的。没有规矩的自由,不是真自由,而是胡来。
  先精微而后可以狂放,至熟练而后可以通神。艺术技巧的精微与熟练,是无止境的。“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在此借用刘琨《重赠卢谌》诗中的句子,来与怀山先生共勉。
  人物名片
  刘棣,字怀山,以字行。1948年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创作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1972年,国画作品《草原长城》入选文化部举办的现代中国绘画对外交流展。
  1978年,与李苦禅、叶浅予、陆俨少、何海霞、孙其峰等著名画家一起进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
  1984年,在黑龙江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88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中国画四人展。
  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同年赴新加坡举办个展。
  1990年,赴法国巴黎举办个展。
  1991年-1995年连续5次赴日本举办个展,日本新泻县为此成立刘怀山艺术后援会。
  1995年,赴台北举办个展。
  1996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
  2003年,赴汉城参加当代中国画家作品联展。
  2004年,与吴冠中、张远林应文化部、外交部邀请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举办的中国画展。
  2004年,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个展。
  2005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柬埔寨访问、写生。
  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深受画坛、藏界推崇,出版有《刘怀山画集》(人美版)多种,著作有《名家画范·刘怀山画山水》《名家画范·刘怀山画骆驼》(人美版)等。刘怀山先生的业绩已录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撰的《有成就者》、《世界名人录》以及美国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五百名领先人物》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大会堂、中国画研究院、钓鱼台国宾馆、法国华侨总会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以及博物馆收藏。在当代中国画界,建树卓绝,为深具传统文脉的代表名家。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兴起,收藏范围和收藏人群不断扩大,紫砂收藏也深入寻常百姓家。如何鉴赏紫砂壶?什么样的紫砂壶才算作好壶?为此,记者采访了“藏宝陶艺”创始人、中国紫砂类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古董鉴定师、高级陶艺师夏洪林,请他为壶友传授紫砂收藏经。  夏洪林,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人,1964年生。虔诚于佛法,痴迷于陶艺,嗜壶如命,天分出众,藏古今茗壶数万把。1987年起投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培源门下
期刊
晋代书圣王羲之偕文人雅士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让喝酒不仅显得儒雅,而且更富有趣味性。古陶瓷中的倒装壶和公道杯就是迎合这一儒风雅俗而出现的“科技产品”,增添了古人饮酒取乐的情趣。  倒装壶注水有别于传统的壶口注水法,使用时须将壶体倒置,将水由壶底小孔注入壶内,然后放正壶身,水才能从壶流倒出,故此而得名,也称倒注壶、倒流壶;又因壶底中心有一小孔,内接空心管,所以又称内管壶。  倒装壶无盖,底部有一个小孔
期刊
如果说对于哥釉瓷器的热衷肇始于明人,那么清代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朝的仿哥釉瓷器可以说是一个巅峰。本文所述的古铜纹穿带贯耳瓶即是雍正朝仿哥釉瓷器中的一件杰作。  该瓶作四方形,敞口圆唇,束颈,颈部露胎,模印仿古铜器饕餮纹一周,两侧装方形贯耳,垂腹,腹部箍饰一道凸弦纹,圈足较高微外撇,圈足上有左右对称的长方形穿孔,足底沿露胎。通体施米色仿哥釉,釉色均匀光洁,晶莹滋润,釉面开大小纹片,纹路深浅不一,
期刊
歙县博物馆藏有近代大师黄宾虹的数件山水成扇精品,这些成扇集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其艺术水平高超,制作工艺考究,且保存较好,殊为珍贵。  黄宾虹墨笔山水成扇,纸本,墨笔画,纵18、横47厘米(图1、2、3)。画面以枯笔绘江南山水小景。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绘枯石杂树、小桥流水,数间屋宇隐现其中。款署“己巳六月,纯夫先生属,宾虹。”钤“虹”白文圆印。背面为清末翰林许承尧隶书《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内
期刊
宋元之际,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老百姓为了寻找诉求,期待安慰,往往寄托于宗教,神像成为时代的偶像,龙泉窑宗教瓷塑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  相比于寺庙里的木质泥质神像或石刻造像,瓷塑神像形制较小,适用于信徒供于家中案头或小龛等处,是神佛信仰进一步盛行、进一步世俗化的体现。龙泉窑瓷塑艺人擅于运用材质来塑造神佛形象,所制的各式神像,灵活运用捏塑、堆塑、贴花、刻划、模印等多种工艺手法,尤其是巧妙利用
期刊
南京的象牙雕刻是南京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就是在全国四大牙雕产地中,南京牙雕也是有其特色的,那就是仿古和圆雕闻名于世。  在朋友的热情介绍下,记者见到江苏省仿古牙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位传承人中的一位,他就是江苏东方工艺艺术研究院骨牙雕刻研究所所长戴德裕。  家庭熏陶、个人喜好立志学习牙雕  戴德裕搞象牙雕刻的初衷,和他儿时喜欢美术有关,再一个就是他的家庭本是一个书香门第,加上他一家兄弟姐妹中有多人在南
期刊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勾勒填色法、没骨法、兼工带写和写意几个阶段。  纵观中国花鸟画的绘画史,有明一代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写意花鸟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写意花鸟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征明、陈道复、陆治等。受“吴门画派”的影响先后出现的花鸟画名家很多
期刊
齐白石(1864—1957)是近现代中国伟大的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书画作品具有极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并且成就卓越。其绘画题材也十分广泛,花鸟蔬果、鱼虾虫蟹、山水人物等无所不能。他创作的人物画虽传世不多,但却有造型精简、寓意鲜明等艺术特色。特别是老人晚期的人物画,不仅带着浓郁的人情色彩和近于漫画的思维,而且不乏善良朴素、睿智幽默,极富齐氏特有的稚拙纯朴、凝练平和之个人风貌。作为白石老人的家乡人
期刊
墨江是普洱东部的哈尼族自治县,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元旦刚过我便整理行装从北京返回普洱乘车直奔墨江县。  墨江属云岭横断山脉南段之哀牢山系,山峦纵横,碧水环绕。沿途的景色怡人,尽管时至严冬这里依然鲜花盛开,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全县的河流属红河水系。阿墨江发源于普洱的景东贯穿于全县境是墨江县的母亲河,墨江县之称正源于这条江。傍晚时分,我们走进了县城,这座小城空
期刊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1866—1925),谱名德明,幼名帝象,学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今广东中山)人。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人们普遍称他为“孙中山”。曾追随他投身革命的人不计其数,其中廖仲恺是他革命道路上最忠诚、最亲密、帮助最大的战友。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
期刊